坦洋工夫茶的歷史

本文已影響5.21K人 

坦洋工夫茶的歷史,坦洋工夫茶是我們大家都非常喜歡的一種茶類,又是一種老少皆宜的營養茶,擁有非常豐富的營養物質,對我們人體有很大的幫助,那麼坦洋工夫茶的歷史是什麼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答案吧!

坦洋工夫茶的歷史1

坦洋工夫茶的歷史

坦洋工夫的歷史

閩紅三大功夫茶之首的坦洋功夫紅茶,是福建省福安市紅茶品牌。首創於清咸豐元年既(1851),當時的"坦洋功夫"紅茶名聲鵲起,遠銷荷蘭、法國、日本、東南亞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更爲荷蘭、英國等國家貴族所青睞。遙望當時清朝正處於受鴉片侵害的年代,作爲泱泱大國的華夏財富在不斷的向海外流失的'時候。坦洋工夫茶卻峯迴路轉般爲我國掙回了無數的財富。民國4年既(1915)"坦洋功夫"紅茶與國酒茅臺一起在萬國博覽會上贏得金獎,躋身國際名茶品牌之列。留下"閩紅精品天下高,坦洋功夫列榜首"的讚譽。可謂迷倒天下茶葉愛好者。明洪武在位第四年,福安坦洋村的村民發現了野生的菜茶,在清咸豐元年成功的研製出現今坦洋工夫紅茶。光緒年間,安微官員返鄉時候將其雲南移植——滇紅。2007年1月16日,福安坦洋功夫國家地理標誌名稱保護正式通過國家批准。認定該產品的地理標誌名稱爲"坦洋功夫"。以百年老字號"坦洋功夫"區域品牌提供了法律保障。2008年"坦洋功夫"成功註冊證明商標。並作爲中國申奧第一茶登上國際舞臺。同時被英國王室列爲供茶。在二零零九年時候成爲了我國第一個國家標準的本土產品。"坦洋功夫"是綠茶經過發酵烘製而成,產值約佔全球茶葉總產量的80%。由於選料嚴格,工藝考究;是紅茶之上品佳麗,保健功能尤見非凡。

坦洋工夫茶的榮譽:1915年與貴州"茅臺酒"同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享譽中外,曾是英國王室專供茶。近年來,政府強力打造"坦洋工夫"品牌,2006年福建坦洋工夫集團生產的"坦洋工夫"被列爲"中華名人特供茶",並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坦洋工夫"證明商標註冊已被國家工商總局受理,並制定了相關標準,進一步規範坦洋工夫紅茶生產加工,福建坦洋工夫集團生產的產品多次在國內外大型茶事活動中獲得"茶王"、"名茶獎"等獎項,產量、質量呈逐年上升,品牌效應逐步擴大,被列爲福建省主打品牌產品,全市年生產坦洋工夫紅茶產量1000噸,產值1.2億元,主要銷往歐盟、日本、俄羅斯及東歐、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

2013年由國家商務部組織中國企業家代表團參加第31屆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經過國家商務部對國內上萬家企業的篩選後,鑑於新坦洋茶業集團在企業發展、項目建設、產品推廣、技術研發等方面的突出貢獻和良好聲譽,經國家農業部、國家商務部推薦,新坦洋茶業集團被選爲中國紅茶代表參加巴拿馬第31屆國際貿易博覽會。

北京時間2013年4月20日,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中南美洲國際洽談會上,由巴拿馬貿工部部長隆重宣佈榮獲第31屆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紅茶國際金獎單位:中國新坦洋茶業集團,並親自新坦洋茶業集團董事長張錦華頒發巴拿馬自1915年來第一枚紅茶獎章,世界客商與巴拿馬人民共同鑑證坦洋工夫重現中國紅茶榮耀的輝煌時刻。1915年坦洋工夫憑藉自身的天生麗質和精湛工藝在"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一舉奪得金牌獎章,爲坦洋工夫成爲民族品牌和世界名牌奠定了歷史地位。時隔一個世紀後,在福安市委市政府重點扶持打造下的新世紀坦洋工夫風采依舊,新坦洋牌坦洋工夫再次榮獲"2013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再次向世人證明了福安市坦洋工夫在國際市場的地位和影響力。

坦洋工夫茶的歷史2

坦洋工夫茶的歷史

坦洋工夫,主要分佈穆陽、福安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源於福安境內白雲山麓的坦洋村,相傳清咸豐、同治年間(公元1851年—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進四)者,試製紅茶成功,經廣州運銷西歐,很受歡迎,此後茶商紛紛入山求市,接踵而來並設洋行,周圍各縣茶葉亦漸雲集坦洋,坦洋工夫名聲也就不脛而走。

自光緒六年至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881年—1936年)的50餘年,坦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萬擔,其中1898年出口3萬餘組。穆陽長一公里,設茶行達36家,僱工3000餘人,產量2萬餘擔(參看《閩東志》)。

其優質核心產區位於歸嶺一帶,收條範圍上至政和縣的新村,下至霞浦縣的赤嶺,方圓數百里,境跨七、八個縣,成爲福安的主要紅茶產區。運銷荷蘭、英國、日本、東南亞等二十餘個國家與地區,每年收外匯茶銀百餘萬元。

當時民諺雲:“國家大興,茶換黃金,船泊龍鳳橋,白銀用斗量。”後因抗日戰爭爆發,銷路受阻,生產亦遭嚴重破壞,坦洋工夫產量銳減。50年代中期,爲了恢復和提高坦洋工夫紅茶的產量和品質,先後建立了國營坦洋、水門紅茶初制廠和福安茶廠,實行機械化製茶,引進並繁殖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雲等優良茶樹品種,1960年產量增加到5萬擔,創歷史最高水平。

後因茶類佈局的變更,由“紅”改“綠”,坦洋工夫尚存無幾。經有關部門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復和發展,1988年產量達8000餘擔。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