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回家的孩子的心理

本文已影響7.25K人 

不願回家的孩子的心理,現在的孩子隨着自主意識的逐漸加強,是越來越聽不進去家長的管教,有時候家長的長時間嘮叨還會讓在校孩子產生不想回家的想法,下面來看看不願回家的孩子的心理。

不願回家的孩子的心理1

①有了自主意識,回老家會覺得不自在

當孩子有了自主意識之後,就會給自己建立“安全感壁壘”,而回到老家之後,孩子就會覺得比較陌生,甚至有一些親戚可能都不知道怎麼稱呼,那麼勢必就會打破自己曾經建立好的安全感壁壘。

就像老話說的那樣: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而之所以會有這種心理體會,是由於在自個家,想躺則躺,想睡便睡,但是到了陌生的環境,見到不怎麼熟悉的人之後,就會對自我有一定的要求和設限。

就像我觀察到的情況一樣,有些親戚過年帶着孩子回老家,見到一個長輩,都會給孩子介紹,並且要求孩子問候,雖然這是傳統文化,但是對於孩子來說,無疑增添了很多的壓力。

他們就會很排斥,但又不敢反抗,於是乎,孩子就會認爲回老家會遇到一些突發狀況,見到一些陌生人,從而不是那麼自在。

②長輩問題繁多,孩子自尊心受挫

帶孩子回老家過年或者走親戚,勢必會出現一種情況,長輩出於對孩子的關心,往往會出現靈魂三問的情況:

成績怎麼樣啊?排第幾名啊?考了多少分啊?

如果孩子成績一直不錯,那麼孩子不但能夠大方說出結果,而且父母臉上也有光,但是一旦孩子考砸了呢?

本來就是屋漏偏逢連夜雨,長輩這麼一問,難道不是雪上加霜嗎?

就比如有一次,我哥帶着小侄女回老家,結果就有一個長輩提起了侄女學習的事情,結果侄女因爲沒考好,當即就嚎啕大哭,我嫂子不但不哄,還直接吼了孩子一句:“你還有臉哭”。

不願回家的孩子的心理
  

這樣一來,搞得大家都下不來臺,更關鍵的是會導致孩子的自尊心受挫。

更甚至一些長輩,還會要求孩子“臨時營業”,表演個小節目,更是讓孩子無地自容。

所以如此一來,現在很多孩子提起長輩的問題,都會拒絕回老家。

③環境改變,孩子身心會覺得不適應

從一個熟悉的環境,到一個新的'環境當中,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孩子都比不上成年人的調節能力。

所以,帶孩子回老家的話,孩子會出現不適感,這種不適感包括氣候、社交關係、環境感受等等。

比如說孩子的居住地的氣候比較溼潤,那麼進入乾燥的氣候當中,孩子就容易生病。

再比如說,孩子之前的社交關係已經很牢固了,而到新環境中,一時半會找不到玩伴,對環境又陌生,難免會覺得無聊。

而上述這些因素都會讓孩子抗拒回老家,所以有時候孩子不願意回老家,不是說孩子不孝順,也不是說孩子太懶,而是背後藏着一定的心理動機。

不願回家的孩子的心理2

家庭成員試圖控制一方

心裏面親近一個人,如果只是憑本能釋放出來,就會造成個體試圖控制對方,讓對方聽話一點,離自己近一點。比如父母對孩子,總以爲是對孩子好,事實上卻是在控制孩子。

內心不想讓孩子違背自己意願,渴望孩子跟自己“一條心”。可是孩子自己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有自己的思想、信念、認知,不可能跟父母一條心,除非都無比認同彼此的價值。試圖磨滅一方的個性化,以達到控制對方的目的,這顯然不是愛的表達。

家庭成員總是干涉一方的生活方式

家庭成員中的強勢一方,本能上對威嚴感有一定需求。威嚴感是一種讓別人尊重自己、服從自己的體驗,能夠給個體帶來一種自我存在的價值感。

如果一個人講話,身邊沒有人搭理自己,那麼內心會有強烈的失落感,會開始懷疑自我存在的價值感。幾乎所有人都渴望在社交中得到一種威嚴的感覺,只不過強勢一方更容易向弱勢一方施展出來。比如父母對孩子,通過干涉孩子的生活方式,來達到讓孩子敬畏自己、尊重自己的目的。

不願回家的孩子的心理 第2張
  

把家庭中弱勢一方當作工具人

完全憑自己喜好跟一個人相處,今天喜歡對方就對他好一點,明天心情不好就打罵對方。這種將對方當作工具人的'相處模式,會給人一種被當成工具的感覺。

每個人都有情緒,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情緒被人理解,被人照顧。如果關係中只是強勢一方有情緒,而弱勢一方總是需要照顧強勢一方情緒,那麼弱勢一方就會渴望擺脫這種關係。哪怕多麼自卑的人,都希望以自己爲中心建立關係網。渴望得到每個人的尊重和愛。這種任憑自己情緒對待別人的方式,不是愛。

在家庭中得不到愛的人,會極力逃避家庭

以上三種方式都不是愛的表達,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錯誤的愛的表達。在家庭中得不到愛的弱勢一方,會極力想要逃避家庭。他們會渴望離開家庭,背井離鄉,哪怕在重要節日也不想回家。隨着個體的認知成長,會意識到自己需要什麼。

個體的需要在家庭中得不到滿足,就會讓個體產生排斥心理。個別父母意識不到這一點,總是天真的認爲血濃於水。可是心智越成熟的人,對此卻並不很在意。這樣的父母覺得自己身爲父母,無論做什麼都是對的,這是一種剛愎自用、故步自封的心理。

不願回家的孩子的心理3

1、覺得家裏不自在。感受不到想要的溫暖,所以纔會想着拼命逃離,這應該是很多孩子不願回家的真實原因。呆在家裏的感覺,除了不自在外,還會伴有壓抑、恐懼的想法。試問:這樣的居住環境,大人願意呆嗎?答案一定是不願意吧!

2、父母管教太嚴。隨着年齡增長,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和管教,反而越來越嚴苛。在父母看來,年齡越大,越應該懂得更多的道理,越應該按照自己期許的樣子去發展。受不了這種壓力,孩子只能不回家,少聽一些父母的嘮叨聲。

3、父母感情不好,經常吵架。有的家庭生活的非常和睦,一家人團團圓圓的,但是有的家庭卻不一樣了,父母感情不和,而且經常吵架,孩子從小在這樣的家庭中生長,經常遭遇各種責罵以及暴力,因此對孩子成長將帶來很大影響。

其實這裏孩子從小都會受到各種各樣的創傷,同時也會發生相對的應急反應,伴隨着孩子年齡的慢慢成長,他們可能最想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遠離父母遠離家庭,不願意看到家庭裏面的各種不合和矛盾,因此長大後孩子不願意主動回家,即便回去通常不會呆很長時間,讓父母感到非常傷心。

不願回家的孩子的心理 第3張
  

4、父母太過挑剔。父母對子女太過挑剔,總是嫌棄子女“幹啥啥不行”,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一路以來的努力得不到重視,就會漸漸地對父母失望,進而對自身也產生了懷疑,更讓孩子感受不到家人的愛,長大後自然也就不會主動回家了。

孩子不愛回家怎麼辦

1、減少嘮叨,不要把孩子再當成沒有長大的.小孩子來看待。孩子從小都是在父母的庇護下長大的,即便是他們已經進入青春期了,在父母的眼裏他們還是從前的那個小孩子。

父母的這種心理會造成對孩子事無鉅細的關心,而父母關心孩子的表現方式許多時候都表現在嘮叨與管束上。父母要對他們減少在生活上的管束,不要在孩子面前嘮嘮叨叨,吃什麼穿什麼,這類的事情一定要記住不要管那麼多。

2、良好溝通,與孩子做朋友。家長要學會與孩子做朋友,通過做朋友來與孩子建立一種好的溝通渠道,而不是一味做一個高高在上的“家長”,來訓斥孩子、教育孩子。要讓孩子感到父母是朋友,有心事願意向朋友吐露,吐露後不會遭到父母的粗暴.干涉與教育批評,而是能夠在父母這裏尋求到有力的幫助。

3、父母和睦,不當着孩子的面發生爭吵。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更不能因爲出軌、夫妻感情不和,而經常吵架或者冷戰,讓孩子覺得家庭沒有溫暖、人生沒有意義。父母一定要讓家裏營造一種寬鬆和諧的環境,讓孩子感到這個家庭是溫暖的,有凝聚力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