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運動處方的原則

本文已影響1.64W人 

制定運動處方的原則,運動是保持身體健康的基本途徑,這項運動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鍛鍊身體,積極運動也是一種生活態度,運動可以降低身體的血糖,明白制定運動處方的原則,就快快動起來吧!

制定運動處方的原則

制定運動處方的原則1

文章目錄

一、制定運動處方的原則

1. 制定運動處方的原則是什麼

2. 什麼是運動處方

3. 制定運動處方的重要因素

二、運動處方的內容有哪些

三、制定運動處方要注意什麼

制定運動處方的原則

1、制定運動處方的原則是什麼

1.1、因人而異原則

運動處方必須因人而異,不能千篇一律。每個人的基本情況和身體條件不盡相同,不可能有適應各個人羣的運動處方,應根據參加鍛鍊的人或病人的具體情況,制定出符合個人條件的運動處方。

1.2、安全有效原則

制定運動處方必須保證鍛鍊的安全和有效,要了解鍛鍊者或病人的病史、家庭史、運動經歷,還應作相應的醫學檢查,並讓鍛鍊者在安全的運動範圍來進行。運動處方的制定和實施還應該使參加鍛鍊者或病人的身體功能得到改善。

1.3、可行性原則

在制定運動處方選擇運動項目時,要根據實施者的環境條件,興趣愛好來制定,如果制定的項目病人或鍛鍊者不感興趣,或居住環境不能實施,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2、什麼是運動處方

運動處方是指針對個人的身體狀況,採用處方的形式規定健身者鍛鍊的內容和運動量的方法。其特點是因人而異,對“症”下藥。20世紀50年代,美國生理學家卡波維奇提出了運動處方的概念,1960年日本的豬飼道夫教授先用了運動處方術語,1969年世界衛生組織使用了運動處方術語,在國際上得到確認。前西德Holl-mann研究所從1954年起對運動處方的理論和實踐進行研究,制定出健康人、中老年人、運動員、肥胖病等各類運動處方,社會效果顯着。

3、制定運動處方的重要因素

3.1、合理的運動強度

年齡在35歲以下,身體健康,但沒有運動習慣,開始進行鍛鍊時或雖然經常保持一定活動,但年齡較大,有或無慢性病史(非心血管系統疾病)者,應用170一年齡推算。例如:年齡20歲,則運動的適宜心率應確定在150次/min,用適宜心率減去20,則爲鍛鍊範圍的下限,故鍛鍊時心率的範圍應是130一150次/min.

身體健康,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年齡在35歲以下,或年齡較大,但身體健康,系統地進行強度較大的體育鍛煉,也可考慮使用180一年齡推算。

還可按體質強、中、弱三組採用淨增心卒計算法控制運動強度。

體質強組:運動後心率一安靜時心串<60次/min.

體質中組:運動後心率一安靜時心率<40次/min.

體質弱組:運動後心率一安靜時心率<20次/min.

3.2、合理的運動頻率

即一星期緞煉幾天。每週鍛鍊3-4次是最適宜的頻率。每週至少不能少於2次。兩次運動的間隔不宜超過3d.

運動處方的內容有哪些

1、運動目的

通過有目的的鍛鍊達到預期的'效果。由於各人的情況千差萬別,運動處方的目的有健身的、娛樂的、減肥的、治療的等多種類型。

2、運動項目

在運動處方中,爲鍛鍊者提供最合適的運動項目關係到鍛鍊的有效性和持久性。選擇運動項目,要考慮運動的目的,是健身的、還是治療的;要考慮運動條件,如場地器材、餘暇時間、氣候等;還要結合體育興趣愛好等。

3、運動方式

運動方式也就是所選擇的運動項目,可根據鍛鍊的目標來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如爲了健身,改善肺功能,防治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等,可選擇步行、慢跑、游泳等耐力性鍛鍊項目;爲了消除疲勞、放鬆精神或防治高血壓,宜選擇氣功、太極拳、體操或保健按摩等。

制定運動處方要注意什麼

指出禁忌運動項目和某些容易發生危險的動作。

提出運動中自我觀察的指標及修訂調整運動處方的方法,並提示出現異常時停止運動的標準。

指示每次鍛鍊前後必要的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以及持續時間和運動密度。

健康診斷。對鍛鍊者進行系統的身體檢查(形態、機能、心理,既往病史),瞭解健康狀況。

進行體力測驗。對鍛鍊者的運動能力進行測試和診斷。

確定主要目標。全面分析鍛鍊者的具體情況,找出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確定目標。

選擇練習內容和手段。根據主要目標選擇相應的運動項目和鍛鍊手段。

制定運動處方。制定出鍛鍊者從事體育活動的合理運動時間、運動強度和注意事項,並將其整個內容書寫成處方。

鍛鍊效果的評價及運動處方的修訂調整。通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後,對鍛鍊效果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結果,重新修訂調整運動處方的內容。

制定運動處方的原則2

運動傷害最大的受害者不是運動員,而是嚮往健康,積極鍛鍊的普通人。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科關節鏡外科主任金鐘昨天告訴記者,醫院裏真正遭遇運動傷害而需要住院手術的運動員鳳毛麟角,大部分都是普通人羣。“運動醫學的落後和普及教育的缺失,正在導致運動傷害日益高發。”

求健康事與願違

隨着健康教育的普及,人們對於健身運動的興趣正在日益提升。年輕的白領、老年人,以及血脂、血壓、血糖的“三高”人羣,爲了健康紛紛走入運動場。但是,由於運動安全的理念沒有同步跟上,一些人盲目鍛鍊後,不僅沒有求得健康,反而落下疾病。

在過去一年裏,陳曉已經連續三次去醫院看膝關節,原因就是韌帶受傷。此前,她每隔兩三天要去健身房練器械、跳操,可最近,她覺得右側膝關節很痠痛,到醫院一查才得知韌帶損傷。當醫生的郭先生堅持自由泳5年,可近期他的右臂卻擡不起來,攝片一看才發現自己的肩關節已經嚴重受傷。

暑期原本是青年學生運動的黃金時期,可近來,越來越多的年輕小夥因此躺進了醫院手術室,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是籃球愛好者。“他們大多傷在膝蓋的前交叉韌帶上,對於這些病人而言,即便是手術,預後的情況也並不理想。”

醫生解釋,籃球是一項身體衝撞非常激烈的運動,尤其在跳起後至落地的那段時間,存在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例如被人衝撞、落地後踩到他人腳等等,往往後果非常嚴重。“大部分籃球愛好者自我保護能力並不強。”金鐘說,但專業運動員卻擁有較好的防護能力和團隊,包括運動前充分熱身、隊醫及時看護,以及運動員在長期運動過程中學會的自我保護小動作。

數據顯示,澳大利亞的運動創傷佔所有創傷的一半以上,香港青少年的運動創傷也佔所有創傷的45%,上海近幾年的數據也在不斷上升。僅以前交叉韌帶傷爲例,金鐘表示,有50%都是由於不當運動而產生的。

還有一部分長期練習太極拳的老年人,他們的膝關節大多不健康。“人到40歲以後膝關節開始退化,太極拳、木蘭拳等應該退出他們的選擇範圍。”

健身教練不問安全

之所以造成運動傷害頻發,與整個健身行業忽視運動安全相關。陳曉最初去健身房鍛鍊時,看中的是有運動教練開出運動處方。可後來鍛鍊時很少看到教練的身影,更談不上運動處方。

今年5月,國家體育總局完成了一份《我國健身行業私人教練發展的問題與對策研究》報告。這份報告顯示,我國健身私人教練中94%爲體育專業出身。“他們對運動的瞭解要遠高於對運動安全的瞭解。”金鐘說,從事運動處方的人員必須有一定的醫學背景,至少懂得人體的關節、肌肉,及其運動時的規律。如何判斷運動過度,扭傷、挫傷後第一時間如何治療等,都是健身房工作人員應該具備的知識和能力。

而國家體育總局的這份調研報告也直言;我國的健身行業對私人教練的職業定位存在偏差,對私人教練應具備的職業素質缺乏深刻認識;私人教練職業證書市場混亂,缺乏監管;私人教練的質量問題突出。

醫生認爲:“有些運動傷害的發生是有前兆的,但是一般人往往注意不到這些症狀,這直接導致了傷害的發生。”

運動醫學發展滯後

除了健身房裏缺乏保護外,我國運動醫學本身也發展滯後。優秀的運動醫學醫師不僅能夠接受諮詢,還能夠手術,並指導康復。如火箭隊前任隊醫克蘭頓就爲上海的兩位體育明星姚明和劉翔實施了手術。這位隊醫本身就是出色的骨科醫生,能夠在最關鍵的時候給予運動員保護和救治。

“這樣的人才在中國非常少。等運動者見到真正的骨科醫生時,往往已經傷痕累累,根本談不上預防。”金鐘認爲,我國的運動醫學會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在國外,運動醫學會不僅指導專業醫師、制定日常的診療規範、開展行業監督和培訓的職能,而且承擔着普及教育公衆的義務。在他們的網站上,普通人如何辨識、預防運動傷害的條目都非常清晰。可在國內,不僅科普工作沒有人做,專業醫師的培養幾乎停滯,甚至有些醫院的骨科醫生對運動傷害也並不能準確掌握。

運動傷害難以完全避免,因此醫生建議人們在運動前,儘可能去諮詢一下專業人士,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運動項目,有效減少傷害的發生。也可以選擇一些不容易引起傷害的運動,比如跑步、騎自行車,等等。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