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老師教育隨筆集合15篇

本文已影響1.39W人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你知道什麼樣的隨筆纔是被大家所稱讚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老師教育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老師教育隨筆集合15篇

幼兒老師教育隨筆1

在一次美術課的剪紙活動中,我啓發幼兒怎樣利用剪刀剪出二方連續的小熊,這個二方連續上一節課小朋友都會了,就是這個小熊挺複雜的。有幾個動手能力差的孩子們折了有折,剪了又剪,但始終未能成功,這幾個小朋友就跑到我的跟前“老師我不會,你幫我剪吧!”這時候我靈機一動想如果我說不會他們什麼反映呢?我故意撓了撓頭,假裝不好意思的說“你們看老師都剪了好幾回了,也沒剪好,不如你們幫我剪吧”“老師我們不會怎麼能幫你剪呢?”“這樣吧我們比個賽,看看誰先剪出來,我們就先發給誰獎品好不好啊?”我這麼一說孩子的興致可高了,都高興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細心的剪了起來。

不一會,就聽見新新說“老師,我剪出來了,”接着又有幾個小朋友喊了起來,我走過去一看,呀!還真不錯,我立即表揚了他們,並表示虛心的向他們學習時,他們都哈哈大笑了起來,這時只聽見一個聲音說“郭老師,你怎麼那麼笨呀?你真笨!”啊,我大吃一驚!原來是我們班最調皮的旺旺,我笑了笑接着說“哈哈,你怎麼把實話說出來了呢?”哈哈哈哈,大家笑的更開心了,這樣和孩子們開玩笑是不是有失老師身份呢?不過這倒沒什麼,孩子們的可愛隨即有讓我開心起來,“是啊小朋友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肯動腦筋,認真的去學,認真的去做,肯定樣樣都比老師做的好,是嗎?”“是”孩子們高興的歡呼“發禮物了發禮物了…..”

從這以後,我發現有時做個笨老師挺好的,它不但能激勵孩子動腦筋思考和動手操作,而且對培養孩子的耐心也大有好處。看來,作爲一名幼兒園教師,不僅要有豐富、廣博的知識,還要時時關心孩子們感興趣的東西,並及時地學習、吸收,這樣才能真正受到孩子們的尊敬與歡迎。

幼兒老師教育隨筆2

前天上午,我讓小朋友們給我唱一唱前兩天學的歌曲《快樂的小蝸牛》。我發現有大部分的-孩子興趣很高一邊表演一邊演唱,其他幾名孩子唱的音不夠準確,有的孩子甚至連歌詞都忘了。於是我一邊彈琴一邊教唱了幾遍,幾個孩子還是不專心。我正犯愁,吳靜真小朋友來到我跟前悄悄的說:“老師我會唱了我來教他們,您休息會吧!”我聽了孩子的話很受感動,於是我就對全體小朋友們說:”今天我要請小朋友們來當小老師,這個小老師要先到我這來演唱,演唱好的就去教不會的小朋友了。咱們看看哪個小老師當得好,哪個小朋友學得好,“老師就獎勵他一個漂亮的貼圖。”

我的話音剛落,會唱的小朋友爭先恐後的舉手,有的小朋友邊舉手,邊跑到了我的跟前,唯恐我叫不到他。我讓他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演唱了歌曲後,都分別去教不會的小朋友了。小老師當的認真,不會演唱的小朋友也加足了勁認真的學唱,也準備下次來當小老師。活動室裏呈現出快樂的氣氛,不再出現打鬧的現象。就連平時最不喜歡唱歌的勝磊,也在那認真的學唱歌曲。看到這一情景,我很高興。

快下課的時候,我和小朋友們一起,評選出了“最棒的小老師”和“聰明小寶寶”,併爲他們貼上了漂亮的貼圖。孩子們得到了小禮物,高興極了!

幼兒老師教育隨筆3

玩沙是孩子們特別喜歡的活動,正好我們這一週的教育活動主題是做沙雕,所以這幾天我經常帶孩子去玩沙。可令人煩惱的是每次活動回來之後,幼兒的腳上、褲子上的沙子就被帶到活動室裏,還有的孩子把褲管裏的沙子捏出來放到書上、桌子上,弄的到處都是沙子,每次活動後我都一再強調,可效果不好,讓人哭笑不得。

有一次活動結束後,我就讓孩子們先在教室外把身上和腳上的沙子處理乾淨再進教室,只見有的小朋友拍打,有的小朋友跺腳。當看到一個小朋友雙腳在跳時我便靈機一動唱了起來:“一隻小青蛙,呱,要呀要回家,呱,跳跳、呱呱……”一邊唱一邊學青蛙跳,孩子們見我跳他們也高興的跟在後面跳,我們圍着院子跳了兩圈,這樣孩子們便在不知不覺中已將身上的沙子都跳下來了。

當孩子們入廁回來,我剛走進教室,就聽我們班的慧超說:“老師,你聽——青蛙還在叫”這句話說的我一怔,我忙回頭一看,原來我們班的小亮,在院子的東牆邊,正在一邊唱歌一邊學青蛙跳,我問他爲什麼不進教室,他說:“老師,我腳上還有沙子”針對此事,我表揚了小亮,並對孩子們進行了講衛生的教育,從那以後教室裏再也沒有沙子了。

幼兒老師教育隨筆4

孩子們很喜歡玩小紙船,在活動前老師提出,要求孩子瞭解不同材料的船在水中下沉速度的不同,並能用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體現同伴間合作的能力。

活動中,我爲每組幼兒準備了報紙、普通A4紙和宣紙摺疊的小船各一隻,水盆和托盤。首先,孩子們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觀察幾隻小船的不同,並猜猜小船沉下去的先後順序。棟棟說:“這隻小船軟軟的,它進了水會不會壞呀?”根據這一猜想,棟棟和同組的孩子們一起進行了實驗。“小心一點,別翻船啦!”樂樂喊道,棟棟和兩個好朋友一起小心翼翼地把三隻小船放進盆子裏,“哇,小船溼了……”“快看,小船沉下去了!”棟棟有了新發現激動地說。在探索的過程中,棟棟能認真地觀察紙船放進水中時發生的細微變化,並積極地用語言和同伴講述着自己的發現。

孩子們對小紙船遊戲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活動中通過前期的猜想充分調動起幼兒遊戲的積極性,他們踊躍地猜測小船浮沉的結果。當他們把小船放入水中時,棟棟和其他孩子一起認真投入地去觀察小船的變化。觀察過後,棟棟能夠將實驗中的發現詳細地描述出來,棟棟發現了哪隻小船先沉落下去,但是對於小船下沉的原因還有幼兒仍然存在困惑。通過這次實驗,幼兒瞭解了有的小船能長時間漂在水面,而有的小船會很快沉入水裏,孩子們明白了由於紙吸水快慢不同而導致小船下沉速度不同的科學現象。

在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很高,對於各種材質的小船都十分感興趣,老師引導幼兒將三隻小船下沉的快慢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並勇敢向同伴介紹,增進幼兒之間的交流的機會,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但是活動中的材料都是預先準備好的,且都是紙質的材料,對於幼兒的探索具有一定的侷限性,活動中棟棟提出“大輪船怎麼不會沉的呢?”因此,老師鼓勵幼兒與家長一起探索什麼材料的小船能夠在水面上漂浮起來,並將自己驗證結果來告訴大家。

幼兒老師教育隨筆5

下午,戶外活動的時候,我讓孩子們練習跳繩,繩發下去以後,孩子們在爭先恐後的學跳繩,可是我班的王亞楠小朋友站在那裏一動不動,不想跳,我便走過去,俯下身來,慢慢的問她,:“亞男,你怎麼不去跳繩,”“老師我不想跳,”亞男說。

我說:“跳繩是一種活動,能鍛鍊身體,我們的身體會變得更棒,學會了還能和小朋友一起玩,多好呀!”

我把亞男抱在懷裏,很堅定的說:“從今天開始,老師每天陪你練習跳繩,相信你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跳得很好。”

亞男聽了有點不自信的說:“老師,我能行嗎?”“你一定能行。”我及時給她鼓勵。

經過一點時間,在老師的一再鼓勵下,亞男終於完成了一個連續跳繩的動作,我立即給了她一個滿懷的擁抱,還使勁親了親她的紅撲撲的小臉蛋。

就這樣,亞男從第一個開始,逐漸學會了跳第二個、第三個、連續能跳七個了......孩子終於學會了跳繩。

兩週以後,幼兒園裏舉行了跳繩比賽,王亞男是跳得最好的一個,我特意表揚了她,亞男別提有多高興了。

幼兒老師教育隨筆6

在幼兒園老師是教育孩子成長的師長,天經地義的每一個孩子必須要聽從老師的話。這是對的。但是,有時孩子有了“錯誤”是否就沒有一點個人分辨的理由呢?否。幼兒園是培育孩子成長的基地,在幼兒園孩子更應該得到尊重。有了問題應該允許孩子申辯說明,然後,再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

每當老師發現有的孩子不聽話時,就應該批評教育,這是正確的。但是,有時老師把情況沒有了解清楚,或者有出入,有的孩子當然不服;有時孩子有了錯誤一時還沒有認識到,老師就單純的說教也會讓孩子反感的。作爲老師,應該讓孩子申訴,只要給孩子充分的尊重,給孩子一個說明的機會和講明理由,然後再去耐心的進行說服教育。我想會有一個滿意的結果的。在幼兒園是這樣,在家庭也不例外。

在家很多孩子都喜歡看動畫片,家長又很擔心孩子的視力受損,所以很多家長都會控制孩子少看電視,其實你可以與孩子來個約定,每星期看60分鐘的電視,寶寶可以兩次用完這60分鐘,也可以分5次消費這60分鐘,如果是突然的強制停下會讓寶寶覺得很不樂意。如果與孩子來一個約定,避免強制性,寶寶會感到被尊重,自然很樂意信守承諾。

老師尊重幼兒,愛護幼兒,讓幼兒心裏健康成長,才能把培育國家事業接班人的工作做好。

幼兒老師教育隨筆7

早上我在教室門口晨間檢查,看到民民走進來的時候穿了一雙涼鞋,而且還很大,一看就是新買的。由於現在是四月份,天氣還沒有很熱,穿涼鞋還是太早了點,太大的涼鞋也不利於活動。

民民的媽媽早上上班比較早,就算晚上幫他把穿的衣褲、鞋子都準備好了,早上起牀穿的時候民民也會要求奶奶換掉,按照自己的喜好來打扮自己。而民民的奶奶總是拿他沒辦法,如果不依他的話就會發脾氣,爲了讓他乖點來上學,他奶奶也就只能隨他了。民民的性格比較倔強,凡事都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而且他非常清楚媽媽和奶奶對待自己的方式,對媽媽提出的要求一般都能做到,也知道哭鬧在媽媽那行不通,但是對奶奶確是相反,總是用哭鬧的方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對於民民的這種情況,我採取了以下的措施:

一、個別教育

看到民民的鞋子,我問他:“今天怎麼穿了雙涼鞋啊?”他馬上就回道:“我奶奶幫我穿的,這是奶奶新買的呢。”我又問道:“現在早上天氣這麼冷,你穿着涼鞋腳不冷嗎?”“一點都不冷啊!”他馬上回復我。我就只能接着對他說:“等一下我們小朋友就要出去戶外活動了哦,你穿了這個鞋子太大了,等一下活動玩遊戲的時候就會跑不快,而且還容易摔跤!”聽到說穿這個鞋子會影響到自己玩遊戲,民民似乎有點動搖了,他抓了抓頭對我說:“孫老師,那我等一下玩遊戲的時候跑慢一點不就行了嗎?”感覺到他的態度有所軟化,我也就沒有再說什麼,只是提醒他玩遊戲走路的時候都要小心點,注意安全。

二、集體教育

在玩遊戲的時候,我一直有意無意的觀察民民的動靜,發現他本來還是肆無忌憚的玩遊戲,可是在經過幾次踉蹌之後,他有所收斂了,走路的時候都會不自覺的看看自己的鞋子。回到教室以後,我就對孩子們進行了談話,讓他們說說今天玩遊戲的時候遇到了什麼困難。我請民民講述的時候,故意引導他講述自己穿了涼鞋後對自己玩遊戲以及自身安全的影響,並且教育其他幼兒上學的時候要穿舒適、便於活動的鞋子和衣褲。經過了實踐之後,民民也認識到了穿太大的涼鞋來學校是不合適的。

三、家園溝通

傍晚放學的時候我主動與民民的媽媽進行了談話,希望他們在家的時候可以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穿戴觀,儘量穿便於活動的衣褲和鞋子來幼兒園。民民媽媽也表示,在家的時候爺爺奶奶太寵溺了,並且對我們老師的細心和關心表示了感謝。

幼兒老師教育隨筆8

早上可兒帶了一包妙脆角來,要我分給小朋友們吃。

下午,吃完點心,我就拿出來果子放在桌上。這時孩子們都很高興的說:“哦,分果子嘍”。那我就說:“我們了來比賽背兒歌,背對了就把果子獎勵給誰。”孩子們都很高興,馬上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座好 ,準備背兒歌。

我來報兒歌的題目,孩子們舉手也很積極。但有些孩子老是站起來,手舉得很高嘴巴里還叫着“我、我、我”,怕我看不見他,我連忙說:“我喜歡舉手的小朋友,我要請手舉得好的小朋友,嘴吧不發出聲音的小朋友來回答”。但這招並不管用,爲了能吃上果子有些孩子還是按捺不住了。 治軒,就是其中一個,他是坐在第一桌的,還一臉的不高興得說:“老師,總是不請我。”我就生氣得說:“我就不請你。”後來我發現治軒眼淚都快掉下來了,這一舉動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就跟他說,他應該怎麼做。背完兒歌后,我又單獨找他談了一會兒,他也似乎明白一些道理。

從這一點小事,一句無心的話。讓我感受到老師的一句話一個舉動對孩子來說,是多麼重要。大班的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我們每天都和孩子在一起,一言一行都被孩子關注着,影響着他們。這一點我們更應該關注,家長們也是一樣。

幼兒老師教育隨筆9

當所有的小朋友做完下午操後回到班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坐好。老師請小朋友自己去小便洗手並喝水。只見孩子們有條不紊的站好,然後有秩序的拿杯子喝水。所有的小朋友接完水後便開始喝。只有逸逸一個人只到了幾滴水,於是我提醒他多到一點喝,他聽了我的話接了半杯水,他喝水喝了很長時間,然後趁我一不注意的時候便把水倒進水池裏。然後我轉頭正好看到了這一幕情景。有的孩子邊喝邊玩。然後,我便輕聲地問他:“逸逸,其他的小朋友都喝水了,你怎麼不喝呢?”只見他低着頭和我說:“我不喜歡喝水。”

之前有幾次我也看到逸逸每次喝水時打開水龍頭滴幾滴水喝完就走,看到後我總會提醒小朋友多喝點水,逸逸也會聽話的到半杯水,這一次突然的發現,我才知道原來每次逸逸都不願意喝水,甚至會偷偷倒掉。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維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質。因此培養幼兒良好的喝水習慣,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重視和配合。可能在家的時候,家長沒有時常提醒幼兒喝水,沒有養成這方面的習慣。加上平時可能在家喝慣了飲料,淡然無味的白開水小朋友不喜歡喝。有些寶寶習慣喝各種果汁解渴,但這種飲料裏面含有大量的糖分和較多的電解質,喝了以後不能像白水那樣很快離開胃部,而會長時間滯留,對胃部也會產生不良刺激。而且,果液中過量的色素進入寶寶體內,易沉着在不成熟的消化道黏膜上,引起消化食慾下降和消化不良,影響寶寶的體格發育。因此,果汁型飲料寶寶不宜天天喝。

由於氣候和天氣的不同,幼兒的活動量大小不一樣,飲食結構、身體狀況的不一樣,平時在規定的時間讓孩子喝水,也未必能滿足所有幼兒對水的需求,所以他們渴的時候隨時去倒水喝。幼兒天性又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一玩起來什麼都會忘了,所以在幼兒活動中、遊戲中老師要提醒幼兒隨時喝水。天氣漸漸熱了,夏天又是個運動的好時節,然後氣溫高,人體消耗大,大量運動會加速體內水分流失,因此一定要注意對身體消耗的水分進行及時的補充,下午溫度較高,孩子們在操場上玩的`出汗較多,所以在下午戶外活動進去後,要及時補充水分。在發現逸逸的問題後,我找了一些缺水地區的視頻,告訴小朋友我們的水資源十分珍貴,有的地方連水都不到,平時要節約水,不可以浪費。同時告訴幼兒多喝白開水的好處,不能光喝有味道的碳酸飲料,白開水纔是最最好的。教育幼兒在喝水的時候不能玩水,並時常讓幼兒要多喝水,養成良好的喝水習慣。同時和家長進行溝通,在家的時候也要適當的喝水,讓孩子養成定時喝水的好習慣。

幼兒老師教育隨筆10

現在的孩子在家裏都嬌寵慣了,養成自私、霸道的性格,所以在幼兒園組織主題遊戲時就會出現爭搶玩具的現象。彷彿別人的玩具都是好的,自己的玩具都是不好的,

一天,在進行主題遊戲中,萱萱和朵朵在爭搶小娃娃。由於爭搶過程中,兩人誰都不示弱,結果把小娃娃的胳膊給弄斷了,於是她們都鬆開了手,小娃娃裏面的棉花散落一地。我走到她們跟前,沒有馬上批評她們,而是撿起地上的小娃娃放到耳邊,然後說:“小娃娃,對不起,把你的胳膊弄斷了,你是不是很疼。”這個時候萱萱說:“陳老師,小娃娃不會說話,它是假的。”於是我擺擺手把萱萱和朵朵叫到身邊說:“你們如果不小心胳膊磕破了,會疼嗎?”朵朵馬上回答:“會疼。”我問萱萱,你呢?萱萱考慮一會說:“當然會疼,我還會哭。”我笑了笑說“雖然小娃娃不會說話,但是它會疼,就好比你們一樣,如果你們不小心把胳膊磕破了,不但會疼還會哭。你們看小娃娃多可憐,受傷了,小朋友都不關心它。”萱萱和朵朵聽了之後連忙給我道歉“老師,我們不搶玩具了。”然後對小娃娃說:“小娃娃,對不起,我給你揉揉吧。”經過這件事之後,我們班爭搶玩具的現象沒有了,反而小朋友會對更加地愛護玩具,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所以,我們在組織幼兒活動時,要靈活地運用策略,多變換方法,才能使活動進行順暢。

幼兒老師教育隨筆11

午睡時間到了,孩子們上好廁所後都陸陸續續地找到了自己的小牀,開始脫衣服睡覺了。我們班級的幾位老師也忙着幫那些脫衣服有困難的小朋友。這時,耳邊傳來了一陣哭聲,我循聲望去,班裏的健健小朋友站在自己的小牀上哭,我着急地問他爲什麼哭?只見他擦了擦眼淚說到:“我不會脫毛衣”。當時我正在幫忙另一位小朋友脫衣服,於是故意大聲說到:“不會脫自己想辦法呀!你也可以找旁邊的小朋友幫忙啊!”旁邊的幾位小朋友聽到我的話後,都上前幫忙脫毛衣,他們拉呀拽呀,最後終於幫健健把衣服給脫下來了,健健開心地笑了。我想這正好是個好的教育契機,就教育小朋友遇到困難先自己想辦法解決,如果自己解決不了,可以找老師或者小朋友幫忙,不要碰到困難就哭,這樣你就永遠長不大,不能幹。孩子們聽後都說:“自己要長大,做個能幹的寶寶”。

通過這個小小的細節,可以讓孩子們知道相互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合作,懂得人都需要幫助,需要關愛。

幼兒老師教育隨筆12

丹丹是個活潑聰明大方的女孩,入園以來一直表現良好,從未哭鬧過。這個孩子好奇心特別強,遇事總愛問個究竟。

六一又到了,文藝匯演很精彩,可是總有幾個調皮的孩子說話,開始我沒理會,可眨眼的功夫那幾個調皮的孩子不知上哪兒去了?一問,都說上廁所了。於是又去找他們。匯演就在我維護秩序和尋找孩子中結束了。

放學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都高高興興的,可是丹丹卻低頭耷拉角,一付無精打采的樣子,這是怎麼了?

經過與孩子的溝通,原來:匯演時,丹丹高高興興的和我打招呼,可是一連喊了我好幾聲,我倒沒有聽到。丹丹以爲我不喜歡她纔不理她。

瞭解情況後,我馬上向丹丹道歉,說明在當時的情況下,因爲要維護秩序,還要找偷溜出去玩的孩子,的確太忙了,再加上正在演節目,聲音比較嘈雜,確實沒有聽到孩子的聲音,請求孩子諒解。於是,孩子又恢復了開始的活潑開朗。

幼兒老師教育隨筆13

這段時間孩子們已學習了加法板、減法板、乘法板及蛇形加法等材料的操作。通過這幾天對區角活動的觀察,我發現有幾個小朋友從來不去取這些材料,而只是做那些不太動腦筋的工作,祁帥豪就是其中的一個。今天區角活動時,我給了他一個剛性的指標,那就是必須完成十道加法題,才能再去取別的材料。

他取來加法板的工作後,卻不知道定規應該怎樣擺,在我的指導下才勉強擺好。他選擇了7﹢﹖﹦﹖的那張題卡,我教他做了第一道題:7﹢1﹦8,讓他按同樣的方法繼續做下面的題,我便去指導其他孩子了。可一轉眼他就拿着那張題卡過來說:“老師,我做完了。”我一看:7﹢2﹦97﹢3﹦107﹢4﹦11……如果按步驟認真操作一定不會這麼快就做完的。於是我便問他怎麼做出來的,他說是按順序寫上的。看來他已發現了答案的規律,那就是後一道題的得數比它前面的題的得數多“1”,於是他就鑽了空子偷懶了。

出現了這樣的問題,我們不能怪孩子,換一個角度看,孩子能發現規律也是他的聰明之處。所以我沒有責備他,而是又打亂順序,重新給他出了十道題讓他做,這下他可沒有空子可鑽了,只好認認真真的一步一步地去操作了。

其實,區角活動的時候,經常會發現有的孩子不認真、不投入,對於這一點,我們老師不能光埋怨孩子,也要認真地想一想我們給孩子所提供的材料是不是存在問題,要善於發現,及時調整,讓每個材料都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其教育價值。

幼兒老師教育隨筆14

一直以來,幼兒教師關注的是我們如何做,孩子才肯聽我們的話,我們的班級才能好管理。然而,我們雖然表面上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指令去行動,卻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孩子們內心真正的感受,忽略了他們真正的需求。

我常常在思考,我已經很努力和孩子交流了,爲什麼還是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怎麼才能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到底應該如何和孩子交流?怎樣做,孩子才肯信任老師,同你分享他們的內心世界的真實感受?其實,我們是很想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但是孩子們爲什麼要拒絕呢?我不斷地反省自己的行爲,我認爲,是我們傾聽的方法不正確,沒有爲孩子提供與我們交流的機會,而直接否定了孩子的話,我們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理解他們,接受孩子的感受。

教師如果能真正傾聽孩子,認同孩子的內心感受,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去說出他們內心的想法,與他們產生共情。那麼到底應該怎樣傾聽孩子,理解他們的感受呢?下面是我想與大家分享的幾點傾聽技巧:

一、傾聽要真誠、專注,而不能敷衍了事,心不在焉

相信我們很多老師都可能會有下面的體會:

入園時的一個情景:

幼兒:“老師,我昨天幫媽媽洗衣服了。”

教師:“嗯”(邊聽孩子說話邊和另外一個孩子的家長說話)

幼兒:“我把衣服洗得可乾淨了,媽媽都表揚我了!”

教師:“嗯,老師知道了”(看都沒看那個孩子,還是繼續着談話)

幼兒:“老師,你在聽我說話嗎?”

教師:“在聽,在聽。”

孩子望着還在一直忙着談話的老師,失望的走開了。

老師雖然迴應了孩子的話,但是看着老師心不在焉的樣子,孩子心裏會怎麼想呢?孩子多麼希望老師能夠理解他當時的心情,聽聽他的話語,分享他的喜悅啊。換做我們那個孩子,我們會怎麼樣呢?你還會把自己的事情告訴老師嗎?還願意與老師分享你的感受嗎?

當孩子與我們說話時,我們應該放下手裏的工作,眼睛真誠的看着孩子,讓孩子感覺到你是在很認真的在聽他講話,而不是在敷衍他們,給孩子提供一個說話的機會,也給老師一個傾聽的機會。

二、傾聽時的簡單迴應,更利於溝通

在與孩子的交談過程中,可以用簡單的語言迴應孩子的對話,而不是提問孩子或是提建議地迴應,孩子會更願意說出自己的心裏話。因爲有的孩子能告訴我們爲什麼他們驚恐、生氣、不開心,但是多數情況下,由於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教師的“爲什麼”“應該怎樣”只會給他們增加難度,從而使溝通很難再繼續。孩子容易和一個接納他們感受的成人溝通,而不願意和一個逼他們做出解釋的人談話。

在一次美術課上,子浩跑到我面前對我說:“老師,小雨把我的彩筆帽弄丟了。”

老師:“嗯。”

子浩:“沒有筆帽的彩筆會幹掉的。”

老師:“是這樣的。”

子浩:“你讓我們用彩筆的時候一隻手拿筆,另一隻手拿筆帽!這樣就不會丟了!”

老師:“老師是這樣說過。”

子浩:“那我回去告訴小雨!”

老師以關心的心態,用簡單的句子迴應孩子,孩子就能在敘述的過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從而可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三、傾聽中試着說出孩子的感受

在一次戶外活動時,我正和孩子們一起玩跳繩,猛猛突然跑過來拉着我的手說,“老師,齊齊和劉翔打我!”我拉着猛猛讓齊齊和劉翔給他道歉,可是沒等他們說完,猛猛哇的一聲就哭了起來。於是我抱着猛猛坐到石凳上,他哭了好一會兒,然後慢慢停止了哭泣,對我說:“楊老師,齊齊是我最好的朋友,他經常去我家玩!”我說:“嗯,”他接着說:“他不應該和劉翔一起打我!”我說:“他們這樣做你很傷心,是嗎?”他使勁的點點頭,又趴在我懷裏了。過了一會,他對我說:“楊老師,我想自己去玩一會。”我說“沒問題!”

我們通常會認爲,說出孩子的感受會讓孩子更難過。其實相反,當你說出孩子的感受時,孩子心裏會感到安慰,會感覺到有人能理解他們內心的感受。例如,孩子摔倒了,我們通常會扶起來說:“不疼,不疼,一點也不疼”這樣的話來安慰孩子,其實這樣反而讓孩子感覺到你不能理解他的感受,因此反而會更傷心。

四、傾聽中學會讚賞孩子

手工課上,秦晴小朋友拿着自己的紙盤畫對我說:“楊老師,你看我的畫漂亮嗎?”我拿過畫看了看說:“上面有一道彩虹,你用了六種顏色,粉紅色的小兔子好可愛,還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呢!”秦晴高興極了,說:“老師你觀察的真仔細,我一會畫完了,還要拿給你看!”

教師用讚賞的語氣說出自己看到的和聽到的,孩子聽到這樣的描述後,就能夠明白老師在讚賞自己。教師把孩子好的行爲去體驗並詳細的描述出來。與簡單的說一句“真漂亮”“你真棒”相比起來,孩子會感覺到自己被重視,你在很認真的傾聽他的講話,在意他的行爲,從而願意和老師交流。

愛孩子不需要理由,但需要技巧,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與孩子交流過程中的點滴,用心去傾聽孩子,理解他們的感受,與他們產生共情。這樣,孩子們纔會願意把他們的“小祕密”“心裏話”告訴老師,把我們當成他們可以說悄悄話的朋友,從而加深孩子和老師之間的感情,讓我們和孩子之間零距離,傾聽孩子,陪伴孩子,與孩子共同成長。

幼兒老師教育隨筆15

我班的王亞東小朋友,是今年剛轉來的一個孩子,剛來的時候,他媽媽說孩子經常生病,體質很差,讓我要多注意些。剛開始沒幾天,我發現他經常把手放進嘴裏,我告訴他:“手指裏面有細菌,不要把手放進嘴裏,要不然會肚子疼得的,他每次都答應的很好,可是不一會就又把手放進裏嘴裏,看來他是養成了習慣,我看在心裏非常着急。

於是,我與家長取得聯繫,他媽媽說:“我知道呀,可是沒有辦法呀。”我說:“我們一定會有辦法的。”

後來通過商量,我們採取了以下做法效果不錯。開始時,我們用了隨時提醒的辦法,但是效果並不明顯。後來我們採取了在他五個手指上畫上“爸爸”、"媽媽"、"哥哥"、"弟弟"、告訴他咬它們會很疼的,當他擡起手咬的時候,看到的是“爸爸媽媽”等,他就把咬的手放下了。我們還從情感上幫助他,早上來園時和他談話,課堂上回答對問題時及時表揚他,課後找幾個他要好的小朋友和他做遊戲。在家時也讓他媽媽、爸爸多陪陪他,給他講故事,陪他出去玩等。讓他感受到大家對他的愛,沒有多長時間,他就改掉了吃手的壞習慣。

他媽媽高興地對我說:“老師,亞東在家也不吃手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