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的生理特點是

本文已影響1.29W人 

嬰兒的生理特點是,孩子出生以後父母都是會悉心照料的,女性從懷孕開始,就期待着能和寶寶見面,而且孕婦也經常都會想像自己的寶寶長什麼樣,以下看看嬰兒的生理特點是。

嬰兒的生理特點是1

從外觀上看

正常新生兒皮膚紅潤,胎毛少,四肢屈曲狀,小腿不是很直,手呈握拳狀,哭聲響亮,吸吮有力。新生兒的皮膚特點是皮膚薄而嫩,出生時全身覆蓋有一層胎脂,由皮脂腺分泌物和脫落的`表皮形成,有保護皮膚免損傷和防止散熱的作用,可逐漸被吸收,所以新生寶寶在住院期間要儘量減少身上的擦洗。

新生兒紅斑

生後1~2天內常常會出現,原因不明,皮疹呈大小不等,邊緣不清的斑丘疹,散佈於頭面部、軀幹及四肢。嬰兒無不適感,皮疹多在1~2天內迅速消退。

水腫

3~5日在手、足、眼窩等處易出現,2~3天后消失,與新生兒代謝不穩定有關。

粟粒疹

在鼻尖、鼻翼、面頰等處常可見到因皮脂腺堆積形成針頭樣黃白色的粟粒疹,脫皮後自然消失。

青記

一些新生兒在背部、臀部常有藍綠色色斑,此爲特殊色素細胞沉着所致,至生後5~6年才自行消退。

橙紅斑

分佈於新生兒前額和眼瞼上的微血管痣,數月內可消失。

嬰兒的生理特點是

泌尿:

新生兒多在24小時內排尿,如48小時無尿應查找原因。新生兒腎濃縮功能差,如入量不足可有粉色尿,稱尿結晶,屬於生理現象。

消化:

新生兒胃呈水平位,容量較小,食道、噴門括約肌弱,幽門括約肌發育好,因此新生兒容易吐奶及溢奶。

神經系統:

新生兒具有先天性的神經反射,如吸吮、覓食、握持、擁抱反射等,在出生3~4月逐漸消退。新生兒四肢容易顫抖、嘴脣有時打顫,這均屬於正常現象,會逐漸消失。

新生兒黃疸:

分爲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高膽紅素血癥)。原因:新生兒細胞壽命短、破壞多、膽紅素生成多,新生兒肝臟功能不完善,處理膽紅素能力差,腸道吸收膽紅素增加。表現:出生後2~3天出現,5~7天達高峯,10~14天消退。

生理性黃疸預防:

早開奶、頻繁有效的吸吮是重要措施,同時有利於泌乳、利於排泄。提倡早開奶,即可刺激腸蠕動,利於胎便排除,又有利於腸道正常菌羣的建立,減少腸肝循環,有助於膽紅素的排除。光療可以讓膽紅素從脂溶性轉變爲水溶性,不經過肝臟的結合,經膽汁或尿液排除體外。胎便中含有一定的膽紅素,如胎便排出延遲,可增加腸肝循環負荷,加重膽紅素吸收。

嬰兒的生理特點是2

呼吸特點

新生兒以腹式呼吸爲主,每分鐘40~45次。

睡眠特點

在新生兒期,新生兒除哺乳時間外,幾乎全處於睡眠狀態,新生兒每天約需睡眠20小時以上。睡眠的數量和質量某種程度上決定這一時期他的發育良好與否。因此,做好新生兒睡眠護理工作也很重要。

泌尿特點

新生兒一般在生後12小時開始排胎便,胎便呈深、黑綠色或黑色黏稠糊狀,這是胎兒在母體子宮內吞入羊水中胎毛、胎脂、腸道分泌物而形成的大便。3~4天胎便可排盡,吃奶之後,大便逐漸呈黃色。吃配方奶的寶寶每天1~2次大便,吃母奶的寶寶大便次數稍多些,每天4~5次。

若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尚未見排胎便,則應立即請醫生檢查,看是否存在肛門等器官畸形。平常在新生兒大便後應洗陰部,並拭乾。新生兒第一天的尿量爲10~30毫升。在生後36小時之內排尿都屬正常。隨着哺乳攝入水分,新生兒的尿量逐漸增加,每天可達10次以上,日總量可達100~300毫升,滿月前後可達250~450毫升。

嬰兒的生理特點是 第2張

新生兒尿的次數多,這是正常現象,不要因爲新生兒老尿,就減少給水量。尤其是夏季,如果喂水少,室溫又高,新生兒會出現脫水熱。尿布溼了應及時更換,會陰部要勤洗。並且要注意,每天早上,新生兒醒來,便給端大便。每次新生兒睡醒來,給端小便,在月子裏便養成端大小便的習慣。這樣,以後就更容易護理。

體溫特點

新生兒不能妥善地調節體溫,因爲他們的體溫中樞尚未成熟,皮下脂肪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而易於散熱,體溫會很容易隨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所以針對新生兒,一定要定期測體溫。每隔2~6小時測一次,作好記錄(每日正常體溫應波動在36攝氏度~37攝氏度),出生後常有一過渡性體溫下降,經8~12小時漸趨正常。

新生兒一出生便立即要採取保暖措施,可防止體溫下降,尤以冬寒時更爲重要。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4攝氏度~26攝氏度,新生兒保溫可採用熱水袋或用裝熱水的.密封瓶,將其放在兩被之間,以嬰兒手足暖和爲適宜,在換尿布時,注意先將尿布用暖水袋加溫。無上述條件者,可將新生兒直接貼近成人身體保溫。

體態特點

新生兒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是泛化的,缺乏定位性。媽媽們會發現,新生兒的身體某個部位受到刺激時,全身都會發出動作。清醒狀態下,新生兒總是雙拳緊握,四肢屈曲,顯出警覺的樣子;受到聲響刺激,四肢會突然由屈變直,出現抖動。媽媽會認爲新生兒受了驚嚇,其實這是新生兒對刺激的泛化反應,不必緊張。

新生兒頸、肩、胸、背部肌肉尚不發達,不能支撐脊柱和頭部,所以新手爸爸媽媽不能豎着抱新生兒,必須用手把新生兒的頭、背、臀部幾點固定好,否則會造成脊柱損傷。這也是減少新生兒溢乳的有效方法。

血液循環特點

新生兒出生後隨着胎盤循環的停止,改變了胎兒右心壓力高於左心的特點和血液流行。卵圓孔和動脈導管從功能上的關閉逐漸發展到解剖學上的完全閉合,需要2~3個月的時間。新生兒出生後的最初幾天,偶爾可以聽到心臟雜音。新生兒心率較快,每分鐘可達120~140次,且易受攝食、啼哭等因素的影響。新生兒的血流分佈多集中於軀幹和內臟,故肝、脾常可觸及,四肢容易發冷和出現青紫。

嬰兒的生理特點是3

新生兒生理髮育9大特徵

1、不停地睡覺

新生兒沒有晝夜之分,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經常是小肚子一餓就會哭起來。等吃完奶、換好尿布,馬上又會接着睡,每天就是如此反覆生活

2、體重增加迅速

新生兒剛出生時體重約爲3000克,身高約50釐米。過三四天後,體重會稍微有所減輕,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一週後,體重會恢復到原來狀態,這以後,新生兒的體重會以平均每天30-40克的速度增長。

3、有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體內的紅細胞、白細胞均比較高,黃疸也較普遍。

4、容易溢奶

新生兒的食道下部括約肌鬆弛,容易溢奶,並且消化功能不完善,如提早喂澱粉(米、面)類食物可能會引起消化不良。

嬰兒的生理特點是 第3張

5、呼吸數、脈搏數高於成人2倍

剛出生的新生兒的呼吸運動較淺表,呼吸頻率較快,呼吸不規則,呼吸以膈肌爲主。新生兒由於是腹式呼吸,所以,在測量新生兒的呼吸數時,要把手輕輕放在新生兒的小肚子上,數肚子上下運動的次數。測量脈搏則要把手貼在新生兒手腕的動脈部位。

6、體溫高

新生兒的體溫比成人高,常在37攝氏度左右。吃奶後和哭後就更高。新生兒自己還不能適當地調節體溫,所以,父母要注意,不能讓他太熱也不要讓他太冷,要將室溫保持在20攝氏度左右。當新生兒的體溫在37。 5C以上或36C以下時,就是生病了。

7、大便多樣

新生兒出生後,馬上就會排出發黑的胎便,但慢慢就會正常了。大便次數和形狀因新生兒的不同而有各種各樣,不用擔心。大便顏色有綠色或金黃色,撒尿的次數也各不相同。不論是哪種樣子,只要新生兒吃奶吃得好、睡覺睡得好就沒問題。

8、頭大、心跳快

與四肢相比新生兒的頭要相對大些,但因爲他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全、神經鞘沒有完全形成,觸動身體的某一處,全身都會抖動。這時,新生兒的心臟速度可達到每分鐘120 ——140次,常可聽到雜音,以後會逐漸減慢。

9、脫皮

幾乎所有的新生兒都有脫皮的現象,這是因爲新生兒皮膚最上層的角質層發育不完全,容易脫落。此外,新生兒連接表皮和真皮的基底膜並不發達,使表皮和真皮的連接不夠緊密,造成表皮脫落的機會增多。

這種脫皮現象全身部位都有可能出現,但以四肢、耳後較爲明顯,只要於洗澡時自然脫落即可,無需特別的保護措施或強行撕下。注意:若出現脫皮合併紅腫或水泡等其他症狀,則需要就診。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