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批評孩子要講究竅門

本文已影響1.21W人 

家長批評孩子要講究竅門,孩子是上天的饋贈,成長是甜蜜和困難交織的過程,父母要多多鼓勵孩子,寶寶對於新奇的事物都是很好奇的,看完家長批評孩子要講究竅門,學着啓蒙家裏的小天使吧!

家長批評孩子要講究竅門1

有分寸的批評不該缺位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能不犯錯誤。孩子有錯,需要家長的積極引導,有分寸的批評就是一種積極引導,它有助於孩子學會選擇、學會放棄。

“批評”這兩個字,評是批的前提。所以,批評孩子要掌握的第一個分寸是,當你想批評時,先要弄清楚自己欲“批”孩子的“錯誤”,是否是真正的錯誤。

我發現,有些父母認爲孩子犯了“錯”,對他們發怒,是源於自身的認識偏差或是本身的無理,而非孩子犯了錯。比如,孩子由於情緒緊張,考試失利,家長便對孩子多方指責;孩子尊老愛幼,在公車上給老人讓座,有些家長也會批評孩子……這樣,就會讓孩子感到不公正,對你的信任度降低;還會使年紀小的孩子是非觀模糊。

第二個要注意的分寸就是別隻看表面現象,狂批一通了事。而必須詢問孩子“爲什麼會這麼做”,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聲音,這樣,既可摸清孩子犯錯的前因後果,還有利於掂量孩子錯誤的性質和程度,爲下一步的教育展開定向、定位。同時,也表達了你對他的尊重,有助於孩子自尊心的培養。對內向、愛面子、膽子較小或特別害怕父母的孩子,尤其應和氣地詢問、傾聽。當然,詢問時要注意孩子的口氣、表情,發現一些“話外音”,幫助家長進行分析。

家長批評孩子要講究竅門

批評孩子特別要講究方法

1、堅持動口不動手

批評的本意,是對事物發表意見,工具自然是嘴和筆。批評時對孩子動手動腳,當屬懲罰的範疇而越出了批評的界限。舉上週那位署名“果果媽”的教育爲例:她對孩子“沒跟我說一聲,就獨自跟一羣小朋友跑到樓下玩了”這一“錯誤”,她“找到兒子後兇了他一頓”是批評;“回家後更是重重地打了他三下屁股”,就是懲罰了。體罰在家庭教育中原則上是禁止的。

2、不必逢事都批評

現在的家長教養心理太過緊張,杞人憂天式的批評相當多見,果果媽也有這種味道。孩子的天性喜歡合羣,但獨生子女又沒有同伴,能自己下樓找人玩,表明這孩子膽大、活潑,事情本身談不上“錯”。硬要說他錯,只是沒和媽媽說一聲,那麼只要帶回家時提醒一下就行了。更重要的是,提醒後要教給他一些去外面玩要當心的“本領”。

3、多用肯定式的批評法

很多孩子雖犯了錯,但錯中還有閃光點。如果果果媽找到孩子後,先肯定:“不錯啊,會自己找夥伴玩了”,再批評他:“不過,沒跟我說一聲可不對。以後記住,出去要告訴媽媽一聲”,效果會更好。因爲肯定式的批評法保護了孩子某些正當想法或做法,情緒不受破壞,更能接納你的教誨。

4、儘量在孩子犯錯時進行一次性糾正

孩子所犯錯誤,一般具有無意性、淺表性、混合性等特點。家長批評,提倡抓苗頭、抓初犯,儘量一次到位,這樣改正比較容易。初始糾正不力,以後再糾正難度會增大。

5、自己失控的時候不要批評

絕對不要在自己情緒糟糕時或孩子情緒低落時實施批評,否則批評的用語和聲調容易失控。批評過後要有溝通,告訴孩子你爲什麼要批評他。不少家長咬定孩子是”知錯不改“,對之“屢教不改”懷恨不已,批評不斷升級。其實,在很多情況下,家長認識到的,孩子不一定認識到。“知恥而後勇”的哲理,對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並不適用。家長告訴他們批評的理由,指出錯在何處、分析爲什麼會錯,提供改正的具體途徑,便於孩子換位思考,真正提高批評實效。家長錯批了孩子,要勇於道歉。

家長批評孩子要講究竅門2

批評是教育孩子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之一。恰當的批評可以幫助孩子改正錯誤,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恰當的批評就是要學會批評的藝術,批評藝術的高低往往直接決定批評的效果。

當孩子犯了一次性的錯誤,並且是明知故犯的情況下,家長可以使用批評這個工具。但是如果孩子身上的缺點毛病是穩定的,已經形成了習慣,用批評這個工具是不好用的。而且會越批孩子的毛病越改不掉。事實上,很多家長就是用批評把孩子的缺點毛病給固定下來的.。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批評是一個不好用的工具,必須經過系統訓練才能使用。

對於孩子的行爲,應該說犯錯誤是常態,把事情做對是特例。

如果孩子事先沒有被教導或沒有被警告,那麼他做了在我們成年人看來是所謂的“錯事”,是不應該被指責的。因爲他不知道什麼是錯誤,那麼你批評他,他會不服而產生逆反心理,以後你正確的話他也聽進去了;或者把他給批傻了,下次什麼也不敢做了,變得唯唯諾諾,自卑怯懦。

所以對孩子進行批評的場合是:

①孩子對其所犯的錯誤是明知故犯;

②該錯誤行爲是初犯,還沒有形成穩定的習慣。如果形成了穩定的壞習慣,批評這個工具就失效了,並且會越批越嚴重。

批評的矛頭只能針對“行爲”而不能指向“人本身”,纔可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比如我們可以批評孩子不應該做出“撒謊的行爲”,而不能說孩子因此就是一個“撒謊的人”。我們必須瞭解這兩者有本質的區別。當我們批評孩子的行爲時,那意味着只要他不再做此“行爲”就可以了,他還可以成爲一個誠實的孩子;而當我們說孩子是撒謊的“人”時,那就意味着今後他無論怎麼做沒有用了,都無法成爲一個誠實的人了。

這等於給他判了“死刑”,使他感覺徹底沒希望了。並且當我們破壞性地批評孩子時,扼殺的是孩子精神人格,傷害的是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貶損的是他的自我價值,使他失去改掉缺點把事情做好的動力。

批評公式:批評=陳述事實+確認可罰性+表達感受(痛苦)+保住孩子的自我價值+期望。

我們批評孩子的目的是讓孩子改掉缺點,以後不再重犯,並且能夠做對的事情。爲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就必須把批評的步驟都做對,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要實施一次有效的批評,必須做到:

①陳述事實。就是說要直接告訴孩子他做錯了什麼事情,把他做錯的事情說清楚,這是批評他的前提。

②確認可罰性。這是告訴孩子爲什麼要批評他,確認錯誤的嚴重性和對孩子以及別人傷害性,給出批評的理由。

③表達感受。主要是表達痛苦與憤怒的感受,這是要告訴孩子他的行爲,使你感到非常痛心,由此讓孩子找到痛苦,讓他把他的錯誤行爲與痛苦連接在一起。

④保住孩子的自我價值。這是說讓孩子認識到,雖然他的行爲錯了,但是你依然認爲他是一個好孩子,並沒有因爲他犯了一個錯誤,就改變了你對他的看法。在你心中,他的“行爲”雖然出了錯誤,但是他的“人”還是個好人。這樣他纔有改變缺點和錯誤的動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