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本文已影響2.89W人 

如何幫孩子克服嫉妒心理,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是重視孩子,未來的好壞,取決於孩子現階段的成長,對孩子的教育切不可“揠苗助長”,下面小編分享如何幫孩子克服嫉妒心理方法。

如何幫孩子克服嫉妒心理1

注意孩子的暗示,並表示同情

孩子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對於家長們來說,觀察孩子的行爲方式、掌握孩子的情緒趨向卻並不難。當孩子妒嫉心理爆發的時候,他們的行爲經常會出現相應變化,比如搞破壞、哭泣或者說妒嫉對象的壞話等等。有時候,妒嫉心理也會反映在孩子的心理和身體方面,如胃疼、難過、焦躁、情緒低落或者沒有幹勁。這時候,家長需要對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並幫孩子把他們的想法說出來。比如,爸爸帶着5歲的女兒玩鞦韆,站在一邊的3歲的兒子委屈地要哭,這時候媽媽就可以說,“看,爸爸一直陪着姐姐玩,把我們都冷落在一邊了,這真不公平,對不對?”如果孩子表示同意,家長就可以告訴他這種感覺就叫做“妒嫉”——“我知道你覺得妒嫉,是不是?不過這沒什麼的。”家長的理解可以安撫孩子的情緒,因爲這種時候,孩子們更需要的往往不是慾望的滿足,而是家長耐心的傾聽,以及對他們內心感受的肯定。

讓孩子知道大人也會妒嫉

顯然,妒嫉是一種負面情緒,但我們有必要讓孩子們瞭解,即使是他們尊敬的爸爸媽媽也會有妒嫉的感受。我們可以告訴孩子,當寶寶和爸爸在一起親親熱熱的時候,媽媽也會妒嫉爸爸,但是媽媽不會因此而亂髮脾氣或者感到難過。或者舉出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告訴寶寶自己也有過同樣的心情。比如,當虎虎抱怨自己不能和哥哥一樣參加跆拳道班的時候,媽媽就告訴他自己小時候也有過同樣的經歷,但是這種情緒是可以克服的。“知道嗎?我上小學的時候,爸爸媽媽從來不准我在街上玩,但鄰居家的姐姐卻可以在外面一直跳皮筋到天黑!你說多不公平!”這個故事讓虎虎明白原來媽媽也妒嫉。隨後媽媽告訴,任何一個孩子都不可能得到和別人完全相同的待遇,因此必須學會接受。

不要過分強調負面的東西

孩子會通過觀察大人的做法來塑造自己的行爲方式,因此當你發覺孩子感到嫉妒的時候,在表示同情的同時,不要過多強調孩子的立場,更不要指責受到妒嫉的對象,否則不但會進一步刺激孩子的妒嫉情緒,還會導致孩子養成動輒歸咎於他人的壞習慣。假如你的孩子發現自己的同桌被邀請參加同學的生日派隊,而自己卻沒有被邀請。這時候我們決不能指責那個過生日的孩子“不夠意思”,而應該告訴孩子,媽媽理解你的委屈,但是別難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朋友,自己過生日的時候不是也不可能把自己認識的所有人都請來嗎?這樣,孩子就會理解並不是因爲自己不受歡迎而未受邀請,也不會因此而記恨那個過生日的同學。

幫助孩子找到一種可行的解決辦法

感到嫉妒的孩子總是希望自己得到和他人同樣的待遇,假如此時家長能夠誘導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但能夠緩解嫉妒的心理,還有助於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假如孩子覺得球隊一個隊友比自己上場的時間長,我們可以問他,如果你加強練習的話,情況會不會有所改變呢?這時,孩子會發現,雖然自己控制不了教練的選擇,卻可以控制自己的選擇——通過聯繫提高自己的球技,上場的機會自然就多了。或者,當孩子對別人父母對子女所傾注的重視感到嫉妒的時候,我們應該採取行動消除孩子的誤會。5歲的美美因爲媽媽錯過了自己在學校演出中的表演而非常不滿,“別人的媽媽都來了!”於是,媽媽就讓美美在家裏面給自己開了一個專場晚會。這樣一來,美美明白了媽媽其實很關注自己,便不再失望或者妒嫉別的同學了。

如何幫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儘量不要拿孩子與別人對比

你可能注意不到,在談論其他孩子時一句無心的“婷婷越來越可愛了”,或者只是一個微笑、一個聳肩的動作,甚至擡一擡眉毛都可能被孩子解讀爲“比較”。尤其是當你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好的時候,他們更容易對那些有能力做好的孩子感到嫉妒。有一次,美美的媽媽跟一位阿姨說,鄰家女孩的捲髮很可愛,可惜自己女兒的頭髮卻是直的。沒想到,第二天,美美就要求媽媽帶自己去美髮廳要把頭髮燙成捲髮!美美媽媽一下子就意識到是自己的'評價引發了女兒的嫉妒心理,從此之後,她再也沒有評價過女兒的頭髮,同時非常注意不拿女兒和別的孩子作無意義的比較。

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長處

缺乏自信心的孩子總喜歡強調自己的弱點,而且那種低人一等的感覺更容易刺激他們的妒嫉心理。因此,父母必須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讓他知道自己也有優點,也有爲自己而驕傲的資本。假如孩子在畫畫方面有天賦,家長就應該多多鼓勵。每當孩子自己解決了一個問題或者取得了一點進步,哪怕只是一道算術題,也應該讓他知道爸爸媽媽注意到了,並且爲他而驕傲。專家指出,當孩子爲自己感到驕傲的時候,他們就更容易接受別人在某方面得到比自己更多的關注。這種自信不但可以幫助孩子克服自己的妒嫉心理,更有利於他們塑造自我,這纔是真正值得別人豔羨的本領。

如何幫孩子克服嫉妒心理2

孩子太調皮怎麼辦

1、安靜緩和法

這是對正在任性發脾氣的孩子使用的一種方法。孩子發脾氣時,情緒興奮、激動,有時甚至大哭大鬧、大嚷大叫。如果成人耐着性子採取親和、撫愛、哄勸的方法,反而會使孩子更加哭鬧不休;如果大人態度粗暴,急躁地打罵孩子,仍然難以阻止孩子的任性。安靜緩和法要求大人此時應持平靜的態度,要求孩子停止哭鬧,讓他安靜下來,此時沒有必要說服孩子立即承認自己的任性是不對的,待孩子平靜以後,再用平緩的口吻對他進行批評教育。比如,當遇到孩子發脾氣、哭鬧不休時,父母不必理他,讓他發泄一會,然後給他喝些開水,讓他喘口氣,幫助他平靜一些,條件允許的可讓孩子一人留在屋內,父母離開一會;如果屋裏人多,可讓他在別的空屋,把門關上。但不要鎖上,告訴他等他平靜了可自己出來。注意語調要堅決,但不可用責備口吻。把孩子隔開,只是讓孩子明白髮脾氣會影響別人的學習和休息,而不是懲罰他,待孩子平靜下來後給他冼臉,安靜睡-覺,過一會或明天和他再好好談談。

2、通俗講解法

對孩子講道理要深入淺出,可以舉一些孩子身邊的事情做例子,使道理容易爲他們理解和接受。每當孩子和家長出現“頂牛”的現象時,家長可用講故事、講笑話的方法來緩和矛盾,並藉故事去觸及孩子的心靈。童話是對兒童進行說理教育的有效方法,要有選擇、有針對性地給孩子講童話故事,並叫他們聽完後談談體會,“對號入座”,改正不良習慣。

3、不予理睬法

對孩子的嘀嘀咕咕、糾纏不休等行爲,家長可以故意不加註意,裝作沒有聽見或者暫時離去。這是一種避免孩子可能出現鬧事行爲的有效方法。比如當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時,一時難以說服他,這時可採用不予理睬法,也就是平時說的“冷處理”。採用這種方法要收到好的效果,家庭中所有成人必須一致,同時採用不予理睬法。當孩子平靜以後,對他也不能遷就讓步,應當像沒有發生事情那樣,不予理睬。

如何幫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第2張

4、攻心爲上

父母首先要有良好而堅定的心理狀態。不要認爲拒絕孩子會造成傷害,相反,這恰恰是對他最好的教育。要想培養一個棒孩子,那麼面對他最初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堅決地說“不”,不能有絲毫心軟。

5、以退爲進

父母可以先退一步。比如孩子想要一個不能給他的東西時,媽媽可以這樣說:“這是媽媽的,媽媽現在不用,可以給你玩一下,不過明天你就得還給媽媽。”然後以退爲進--第二天提醒孩子:“寶寶,把東西還給媽媽,以後想要的時候再跟媽媽說。”

6、預先申明

孩子一般都容易忘記預先的約定,所以一定要給他定個規矩,一旦孩子破壞了規矩就要按規矩處理。比如和孩子約定:早上爸爸要上班,你必須按時起牀,按時吃早餐,才能準時送你去幼兒園

如果你起牀晚了,就只好放棄早餐,因爲你要爲你的行爲負責。一旦孩子賴牀,就要把他的早餐收走,並告訴他:對不起,寶寶,我們有約在先,不能隨意破壞。

7、說一不二

對待孩子的要求不能“先抑後揚”。“先抑後揚”的做法會讓孩子認爲父母好“欺負”,從而無理要求越來越多,“級別”越來越高,一旦父母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他就會產生偏激心理,造成意想不到的惡果。因此,拒絕孩子,一定要從一而終。

8、“戰後”要善後

父母對孩子說“不”之後,要耐心向孩子解釋拒絕的理由,讓他明白“不行”的道理。拒絕孩子而不給他被拒絕的理由,會讓他覺得受了委屈,甚至產生焦慮、恐懼、煩躁不安和悲憤絕望的心理。雖然這種解釋孩子不一定聽得懂,但是至少能讓他明白:父母拒絕他是有理由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