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氣的來歷

本文已影響1.42W人 

雨水節氣的來歷,雨水節氣,顧名思義,降水開始,雨量逐漸增多。意味着進入氣象意義的春天。“雨水”過後,大部分地區氣溫回升到0℃以上,這些先輩經驗得出的知識需要我們這些後輩來傳承發揚,以下了解雨水節氣的來歷。

雨水節氣的來歷1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一歲四時,春夏秋冬各三個月,每月兩個節氣,每個節氣均有其獨特的含義。雨水節氣的涵義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元人吳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爲雨矣。”雨水,表示兩層意思,一是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漸少了,雨漸多了。在《逸周書》中有雨水節後“鴻雁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述。

雨水節氣的由來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每年的2月19日前後,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名爲雨水。雨水節氣一般從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爲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書》中就有雨水節後“鴻雁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載。

我國古代將雨水分爲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此節氣,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五天過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雨水節氣的來歷

雨水節氣的特點

雨水節氣一般從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太陽的直射點也由南半球逐漸向赤道靠近了,這時的北半球,日照時數和強度都在增加,氣溫回升較快,來自海洋的暖溼空氣開始活躍,並漸漸向北挺進。與此同時,冷空氣在減弱的趨勢中並不甘示弱,與暖空氣頻繁地進行着較量,既不甘退出主導的地位,也不肯收去餘寒。

降雨開始,雨量漸增。雨水節氣的涵義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在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寒冷,但見雪花紛飛,難聞雨聲淅瀝。雨水之後氣溫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漸少而雨漸多。可是在氣候溫暖的南方地區,即使隆冬時節,降雨也不罕見。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段時間候平均氣溫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櫻桃花開,確已進入氣候上的春天。除了個別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終止。嫁接果木,植樹造林,正是時候。華南繼冬幹之後,常年多春旱,特別是華南西部更是“春雨貴如油”。農業上要注意保墒,及時澆灌,以滿足小麥拔節孕穗、油菜抽苔開花需水關鍵期的水分供應。西北高原山地仍處於乾季,空氣溫度小,風速大,容易發生森林火災。另外,寒潮入侵時可引起強降溫和暴風雪,對老、弱、幼畜危害極大。所有這些,都要特別注意預防。

雨水不僅表明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氣溫的升高。雨水前,天氣相對來說比較寒冷。雨水後,人們則明顯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開和春滿人間,沁人的氣息激勵着身心。

全國大部分地區嚴寒多雪之時已過,下雨開始,雨量漸漸增多,有利於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長,抓緊越冬作物田間管理,做好選種、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準備工作。在雨水節氣的15天裏,我們從“七九”的第六天走到“九九”的第二天,“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意味着除了西北、東北、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區仍處在寒冬之中外,其它許多地區正在進行或已經完成了由冬轉春的過渡,在春風雨水的催促下,廣大農村開始呈現出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

但是,雨水季節,北方冷空氣活動仍很頻繁,天氣變化多端。既然這說到個季節冷空氣活動頻繁,就不能不提人們常說的“春捂”。這是古人根據春季氣候變化特點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養生原則。初春陽氣漸生,氣候日趨暖和,人們逐漸去棉穿單。但此時北方陰寒未盡,氣溫變化大,雖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臘月那樣冷冽,但由於人體皮膚腠理已變得相對疏鬆,對風寒之邪的'抵抗力會有所減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時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這種變化無常的天氣,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乃至心神不安,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對高血壓、心臟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爲了消除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應當繼續進行春捂外,應採取積極的精神調攝養生鍛鍊法。保持情緒穩定對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雨水後,春風送暖,致病的細菌、病毒易隨風傳播,故春季傳染病常易暴發流行。每個人應該保護好自己,注意鍛鍊身體,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的發生。

雨水節氣中,地溼之氣漸升,且早晨時有露、霜出現。所以針對這樣的氣候特點,飲食調養應側重於調養脾胃和祛風除溼。又由於此時氣候較陰冷,可以適當地進補,如蜂蜜、大棗、山藥、銀耳等都是適合這一節氣的補品。

這時的大氣環流處於調整階段,全國各地的氣候特點,總的趨勢是由冬末的寒冷向初春的溫暖過渡。

雨水節氣的習俗

雨水這天在民間有一項特具風趣的活動叫“拉保保”。(保保則是乾爹)

以前人們都有一個爲自己兒女求神問卦的習慣,看看自己兒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個乾爹。而找乾爹的目的,則是爲了讓兒子或女兒順利,健康的成長。(這可能也與以前的醫療條件有關,因爲醫療條件不好,好多孩子生病根本無法醫治。所以需要藉助乾爹的福氣將孩子帶大)於是便有了雨水節拉保保的活動。此舉一年復一年,久而成爲一方之俗。

而雨水節拉乾爹,意取“雨露滋潤易生長”之意。川西民間這天有個特定的拉乾爹的場所。這天不管天晴下雨,要拉乾爹的父母手提裝好酒菜香蠟紙錢的篼篼、帶着孩子在人羣中穿來穿去找準乾爹對象。如果希望孩子長大有知識就拉一個文人做乾爹;如果孩子身體瘦弱就拉一個身材高大強壯的人作乾爹。一旦有人被拉着當“乾爹”,有的能掙掉就跑了,有的扯也扯不脫身,大多都會爽快的答應,也就認爲這是別人信任自己,因而自己的命運也會好起來的。拉到後拉者連聲叫道:“打個乾親家”,就擺好帶來的下酒菜、焚香點蠟,叫孩子“快拜乾爹,叩頭”;“請乾爹喝酒吃菜”,“請乾親家給娃娃取個名字”,拉保保就算成功了。分手後也有常年走動的稱爲“常年乾親家”,也有分手後就沒有來往的叫“過路乾親家”。

雨水節的另一個主要習俗則是女婿,女婿去給岳父岳母送節。送節的禮品則通常是兩把藤椅,上面纏着一丈二尺長的紅帶,這稱爲“接壽”,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長命百歲。送節的另外一個典型禮品就是“罐罐肉”:用沙鍋燉了豬腳和雪山大豆,海帶,再用紅紙,紅繩封了罐口,給岳父岳母送去。這是對辛辛苦苦將女兒養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謝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節,岳父岳母還要回贈雨傘,讓女婿出門奔波,能遮風擋雨,也有祝願女婿人生旅途順利平安的意思。

在川西民間,雨水節是一個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節氣。這天不管下雨不下雨都充滿一種雨意濛濛的詩情畫意:早晨天剛亮,霧濛濛的大路邊就有一些年輕婦女,手牽了幼小的兒子或女兒,在等待第一個從面前經過的行人。而一旦有人經過,也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攔住對方,就把兒子或女兒按捺在地,磕頭拜寄,給對方做乾兒子或乾女兒。這在川西民間稱爲“撞拜寄”,即事先沒有預定的目標,撞着誰就是誰。“撞拜寄”的目的,則是爲了讓兒女順利、健康的成長。當然“撞拜寄”現在一般只在農村還保留着這一習俗,城裏人一般或朋友或同學或同事相互“拜寄”子女。

雨水節回娘屋是流行於川西一帶的另一項風俗。民間到了雨水節,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孃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婦女,須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久不懷孕的婦女,則由母親爲其縫製一條紅褲子,穿到貼身處,據說,這樣可使其儘快懷孕生子。此項風俗現仍在農村流行。

雨水節氣的養生介紹

中醫認爲肝主生髮,故春季肝氣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養生不當容易損傷脾臟,從而導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在雨水節氣之後,隨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溼之邪最易困着脾臟。同時溼邪留戀,難以去除,故雨水前後應當着重養護脾臟。春季養脾的重點首先在於調暢肝臟,保持肝氣調和順暢,在飲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同時還要保持五味不偏,儘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等。

其次,要注意健脾利溼。內以養護脾氣,外以清利溼邪,從而達到養脾的目的。春寒料峭,溼氣一般夾“寒”而來,因此雨水前後必須注意保暖,切勿受涼。同時少食生冷之物,以顧護脾胃陽氣。平時可多吃些諸如鯽魚、胡蘿蔔、山藥、小米等食物,以達到健脾的目的。雨水時節,還要預防“倒春寒”。這是因爲初春的降雨會引起氣溫的驟然下降,這尤其對老年人和小孩的身體健康威脅較大,特別是溫度驟然下降的時候,老年人的血壓會明顯升高,容易誘發心臟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則容易因氣溫的改變而引起呼吸系統疾病,導致感冒和發燒。所以這裏還要再次提醒大家,春季要注意保暖,不要過早減少衣物。

雨水節氣的來歷2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爲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雨水,表示兩層意思,一是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漸少了,雨漸多了。

"雨水"過後,大部分地區氣溫回升到0℃以上,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已達3℃左右,江南平均氣溫在5℃上下,華南氣溫在10℃以上,而華北地區平均氣溫仍在0℃以下。

雨水前後,油菜、冬麥普遍返青生長,對水分的要求較高。"春雨貴如油",這時適宜的降水對作物的作用特別重要。

雨水節令美食

元宵佳節正值雨水節氣期間,家家戶戶都煮元宵。過去有“上燈元宵落燈面”之說。元宵也叫圓子和糰子。因煮熟後浮在湯麪上,故又名“湯圓”、“浮圓子”。吃元宵取“團”和“圓”之音,寓意爲團團圓圓。元宵作爲節令食品,相傳始於晉代,而盛於唐宋。《荊楚歲時記》上有“正月十五作豆油糕”的記載。這種豆糜油糕就是元宵的前身。唐代稱爲“湯中牢子”或“粉果”。而宋之前很少有人詠過元宵。宋代周必大在《平園續稿》中曾講到:“元宵煮浮圓子,前輩似未曾賦此……。”

“宋代姜白石有首詩:“貴客鉤簾看卸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詩中“珍品”即是指元宵。宋時風俗,每逢元夕將“乳糖國子……沙糰子……十般糖之類,皆用樓鍋裝花盤架車兒,簇插飛蛾紅燈綵蓋,歌叫喧閡。”(宋·周密《武林舊事》),將元宵放在金盤細盒中饋送便稱之爲“市食閤兒”,足見其在當時之珍貴了。

雨水節氣的來歷 第2張

清代詩人李調元曾寫道:“元宵爭看採蓮船,寶馬香車拾墜細;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由此便可以看出古代元宵節時的熱鬧場面。婦女在人流奔涌中常常把釵細擠落在地。宋代,元宵夜閡時還會有“持小燈照路拾遺者,謂之‘掃街’。遺錮墜餌,往往得之。東都遺風也。”

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我國南北元宵形成了由多種地方風味到特色。元宵的餡料除可以用白糖、桂花、果仁、芝麻外,還可用鮮肉、火腿、蝦仁等。寧波的湯元可謂“馳名中外”,軟滑油潤,糯而不膩。安徽的安慶湯元,以湯汁鮮美而著稱,香甜可口。成都則以“賴湯元”、“郭湯元”最爲有名,品種風味迥異於他處。餡心主要有芝麻、豆沙、麻昔、花生、水晶、冰糖、櫻桃、’玫瑰8種0而“葛粉圓子”,“橘龔圓子”,都是湯圓中的上品。

“每逢佳節倍思親。”人們在歡度元宵佳節時,常會想起臺灣民歌“賣湯圓”:“一碗湯圓滿又滿,吃了湯圓好團圓”。讓我們共同祝願身居海外的炎黃子孫佳節快樂,早日團圓共享祖國元宵佳節之樂。

雨水節氣的來歷3

雨水養節氣生重點

就全國範圍而言,雨水時節總的趨勢是從冬末向初春過渡,氣溫逐步升高,但同時冷空氣依然頻繁,天氣變化多端,因此一些風溼病患者、風溼關節炎患者以及脾胃虛寒的人羣容易受到這個節氣影響而犯病。

雨水節氣的來歷 第3張

春季由於氣溫變化大,民間常有“春捂”的傳統,也就是提醒人們穿衣方面要注意保暖,這種做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立春過後陽氣漸盛,但同時人體的抵抗力在冬季後難免有所下降,對風寒之邪的抵禦能力也會有所下降,因此容易易感邪而致病,這時候適當的“春捂”對預防疾病是有好處的。此外,由於雨水時節氣溫變化比較大,對老年人和兒童身體威脅會比較大,如果不注意防寒保暖,易誘發各種相關疾病,因此這部分人羣尤其要注意保暖,不要過早減少衣物。

所謂‘脾胃爲後天之本’,雨水時節降水較多,同時脾胃主運化,可以運化水溼。這時候如果我們做好了脾胃的調理工作,可以祛除雨水對人體造成的一些負面影響,如溼邪不去等。同時,春季肝氣旺盛,肝木易克脾土,如果春季養生不當也可導致脾胃功能的損傷和下降。

雨水節氣養生食療方法

砂仁鯽魚湯

功效:醒脾開胃利溼

配方:鮮鯽魚150克,砂仁3克,陳皮6克,生薑、蔥、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鮮鯽魚颳去鱗、鰓,剖腹去內臟,洗淨,將砂仁放入魚腹中,然後與陳皮共同放入沙鍋內,加適量水,用大火燒開,放入生薑、蔥、精鹽,煮至湯濃味香即可。

玫瑰花糕

功效:疏肝理氣、健脾暖胃

配方:糯米粉1500克,黏米粉3500克,核桃肉250克,大棗500克,白糖300克,玫瑰花60克。

做法:將大棗、核桃肉洗淨,切成小丁備用。把糯米粉、黏米粉放在盆內,加適量水,放入白糖、大棗、核桃肉、玫瑰花,用500毫升水拌勻,揉成麪糰,做成糕狀,然後將糕上籠蒸約25分鐘即成。

金橘山藥小米粥

功效:疏肝健脾

配方:金橘20克,鮮山藥100克,小米50克,白糖15克。將金橘洗淨,切片備用。

做法:山藥去皮,切片,與金橘片及淘洗乾淨的小米一同入鍋,加適量水,用大火煮開,改用小火熬成稠粥,加入白糖即成。

銀耳粥

功效:補脾養胃 益氣生津

配方:銀耳3克,大米50-100克,冰糖(或白糖)適量。

做法:摘淨洗好銀耳,淘洗乾淨大米,放入鍋內同煮粥。熟時加入冰糖(或白糖)。每天一次。

雨水節氣養生三原則

1、“防倒春寒”首先要注意春捂,氣溫升幅不大盡量少脫衣。一般日平均氣溫10攝氏度以下需要捂,春捂原則是“下厚上薄”,捂的重點在於背、腹、足底。

2、“雨水”節氣後,降雨增多,不少人會出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這一時期要加強對脾胃的養護,健脾祛溼。最簡單的辦法便是食療,比如芡實蓮子苡仁湯。芡實和蓮子可健脾益腎,苡仁健脾祛溼,加點陳皮還可醒脾行氣開胃。

3、“雨水”節氣後,養生方法還應逐漸從“秋冬養陰”過渡到“春夏養陽”。郭海英表示,按摩腹部不失爲養陽好方法。具體方法是:仰臥牀上,以肚臍爲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200次左右。一來有利於促進消化,排除脾胃溼毒,二來有助於腹部保暖,有利於保證睡眠質量。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