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還有白鱘嗎

本文已影響1.54W人 

長江還有白鱘嗎,長江白鱘是長江流域的一個物種,又稱中華匙吻鱘,與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鱘同屬於匙吻鱘科,也稱爲中國劍魚。白鱘是我國最大的淡水魚類,在古代白鱘就已經有了記載。那麼長江還有白鱘嗎?

長江還有白鱘嗎1

長江白鱘宣告滅絕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佈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佈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消息。

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該論文的預校樣於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佈。白鱘體長爲2-3米,體重200-300千克,最大的體長可達7.5米。又稱作中華匙吻鱘,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鱘同屬匙吻鱘科的物種。

白鱘是幾級保護動物?

白鱘這一劫後餘生的孑遺動物,在科學研究上顯得極爲珍貴,加之現存的種羣數量極少。爲此,中國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於1983年和1987年兩次發佈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將其列爲一類重點保護的珍貴稀有動物。屬於中國國家Ⅰ級保護野生動物。

雖然科學研究部門正着手進行人工繁殖研究,但在沒能大量人工養殖之前,還須嚴格禁止捕殺親、幼魚,大力提倡幼鱘還江,以保護和拯救此珍稀瀕危物種。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0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極危(CR)。

列入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長江還有白鱘嗎

白鱘是哺乳動物嗎?

白鱘另名爲中國劍魚,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因爲其吻部長狀如象鼻,又俗稱爲象魚。體長梭形,上下頜均具尖細的齒,吻長劍狀,其長爲眼後頭長的1.5-1.8倍,吻部由前到後逐漸變寬,前端鈍尖,狹而平扁,基部肥厚。體無骨板狀大硬鱗;僅在尾鰭上緣有一列棘狀鱗,背部淺紫灰色、腹部及各鰭略呈白粉色。

中國古代白鱘被稱之爲鮪。春季溯江產卵。主產於中國長江自宜賓至長江口的干支流中,錢塘江和黃河下游也有發現。是中國特產稀有珍貴動物,屬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鱘魚魚籽醬

鱘魚魚籽醬是用出鱘魚的魚卵製作來的,是最正宗的魚籽醬。市面上很多魚籽醬是大馬哈魚,黑鮭魚、紅鮭魚的魚卵,與鱘魚魚籽醬相比其珍貴程度和營養、醫療價值就差很多了。

長江十年禁漁政策

農業農村部近日發佈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和時間的通告。通告明確,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自2020年1月1日零時起率先實行全面禁捕;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護區以外天然水域,最遲自2021年1月1日零時起實行暫定爲期10年的常年禁捕,其間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

這一空前嚴格的禁漁措施,爲長江流域擺脫“無魚”困境帶來了希望。

長江還有白鱘嗎2

長江白鱘滅絕的原因

一是非法捕撈

人類爲了經濟利益,在以前的時候會大量捕撈長江白鱘,而此時國家也沒有出臺明確的禁止令。長江流域周邊的居民出現大肆捕撈獲利的現象,而這種現象是直接導致野生白鱘滅絕原因之一。

二是棲息地喪失

在長江流域修建的水壩阻斷了它們的遷移路線,不可持續的沙石開採破壞了它們的產卵場,以及棲息地喪失。

長江白鱘復活的希望比較少。

長江還有白鱘嗎 第2張

因爲沒有掌握人工繁殖、飼養技術。據我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科學家表示,野生長江白鱘一直沒有人工養殖成功的案例,此前因缺乏技術、硬件條件,人工養殖的白鱘其存活時間最長只有29天。

由於生態環境惡化,白鱘的分佈區在逐漸縮小,數量也在逐年減少,且個體也越來越小,目前我國已具備相關的養殖條件,但卻再沒有捕獲過活體長江白鱘。

自2003年至今,科研人員沒有再發現過白鱘,也沒有其人工養殖個體存留。但人們還抱有一線期待。未來是否能再見到長江白鱘可能還是未知數,但有漁民認爲,長江某些水域還倖存有白鱘。

總得來說,2022長江白鱘滅絕了,於7月21日晚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宣佈白鱘滅絕的。而滅絕原因和人類有很大的關係,不人工繁殖的原因是其不容易養活。

長江還有白鱘嗎3

中華鱘的.外形特徵

中華鱘的體型非常龐大,即便是普通的個體也可以長到1.3米左右,最大的甚至可以達到5米左右,重量也堪比中小鯊魚達600公斤,算是長江流域中最大的魚,幾乎稱霸整個長江,也被稱爲魚王。

它的外形非常奇特,和小體鱘類似,像劍一樣,吻部非常尖細上翹,身體呈現五邊形的筒狀,長有五道骨質鱗片,其他部分的皮膚極爲光滑,並且它的吻部還長有四根長鬚,長有假鰓和噴水孔。

長江還有白鱘嗎 第3張

中華鱘的生活習性

中華鱘不僅是淡水魚中體型最大的魚,它還是其中的老壽星,最長可以存活40年,它也屬於洄游魚類,所以會在長江滯留12個月之後再回到產卵地,不過它並不是一直不停的逆流而上,而是走走停停,有時候甚至能在窪地中靜靜的待上好幾天,這可能也是它爲什麼會在長江下游中待一年的原因之一,等到第二年的時候,它就會來到上游產卵。

中華鱘平時主要以底棲魚類爲食,因爲它本身就是生活在水底的,雖然體型很大,但也基本上都是捕捉蝦蟹、魚類,甚至是水生昆蟲等,尤其是在幼年時期會以蚊子幼蟲、蜻蜓幼蟲等昆蟲爲主食,甚至有時還會吃植物的碎屑,它們在洄游的時候也會在海水中捕捉頭足類。

中華鱘的種羣現狀

中華鱘的成熟時間長,並且繁殖率低,加上長江船隻的侵擾,也使得它的數量在逐年的下降,在08年的時候就已經不足200尾,而等到2013年時甚至發現它們已經開始停止自然產卵了,而後來政府也是採取了很多的措施。

不僅是爲其設置了330公頃的繁殖地,而且還獲得了人工繁育中華鱘的技術成就,這也使得它們免受滅頂之災,畢竟它們是最古老的魚類祖先,已經存在1.4億年,所以已經被列爲保護動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