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課教學隨筆

本文已影響1.08W人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說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啓人心智,引人深思。爲了幫助大家更多的瞭解隨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品德與社會》課教學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品德與社會》課教學隨筆

作爲人們綜合性的學科,主要將學生置身於社會生活中,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形成良好的習慣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課堂中的活動應是教師在指導或參與下的學生的自主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情感,指導其行爲,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間,教師真正地成爲引導者,學生成爲教學過程的主體。因爲老師的參與會讓學生感到他們所做的事不是一件隨意的小事,面是一件值得他們去重視,去認真體驗的一件大事,老師的指導又使他們少走彎路,可借鑑我們已有的經驗幫助他們更快地享受成功.

在新的世紀裏,中華民族面臨着許多新的挑戰,對於人的品德與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課程要求關注每一位兒童的成長,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體現以育人爲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體現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我們的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創設情景,例如利用生活事件、運用生活問題等,去引導孩子聽一聽各種問題,引導他們去思考,讓他們有自己的見解,有自己的看法,在生活體驗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進一步“學會生活”。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我開展了“調查自己成長曆程”的主題活動,課前學生採訪父母,收集兒時物品,回憶童年趣事。課上學生帶來了採訪父母的錄音,反映自己一步步長大的經歷,進而充分感悟到長大是一個豐富的過程。這節課的主題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學生非常愛上,樂於參與。於是,在課後隨筆中我這樣寫到:“思品課教師應重視改變課堂傳授知識的習慣,設計一些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全體學生參與,動中悟理、動中導行,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再如,我嘗試了小品教學法,讓學生自演自悟,學生興趣高漲,本堂課的成功,使我大受啓發,於是在課後隨筆中我這樣寫到:在老師的指導下,把書本知識,現實問題寓於滑稽的小品中,學生抽時間,擠時間去編、演,在演練中修改,充實內容。這個過程既提高了學生的創作與欣賞能力,也給大家帶來了樂趣,真是忙中偷閒,不亦樂乎,也是一種快樂的學習方式,在這種快樂中體現合作精神。這樣做從眼前看,確實是浪費了一些時間與精力,但從長遠的角度、發展的方向去看,眼前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應該說是值得的。但需要家長、社會、一些老師給予理解與支持。我願與大家一起探索品德與社會課的最佳途徑,把課改理念有效地融入到教學中。

爲增進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品德與社會》課特別強調實踐和體驗,要求學生在充分感知和體驗的基礎上,提升對社會的關心,發展對現實社會生活的基本認識,進而形成積極的社會態度和社會責任感。爲此,《品德與社會》課根據不同的社會情景和課題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探索和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性學習,以小學生的主體活動爲主,打破課堂教學的時空界限,注重養成學生的實踐能力,將教學過程變成一個富有生命意義的、有益於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有益於羣體認知和合作的鮮活的開放系統。

如:在《爲我們生活服務的人》這個主題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小學生對社區各種職業的工作人員進行採訪,並開展一日體驗的實踐活動。在這一活動中他們瞭解了清潔工爲我們周圍環境的整潔而付出的艱辛;感受着小吃店老闆的辛勤與快樂,看着老闆嫺熟的廚藝,品嚐着廚師精心製作的美食,敬佩與熱愛之情油然而生。參與了這樣的實踐,“工作無貴賤,勞動最光榮”的思想在兒童心靈悄無聲息地紮下根。

在小學生實踐中,教師要有效引導,激發小學生實踐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實踐、充分實踐。主動實踐就要引導小學生根據學習目標自主選擇實踐的內容、地點;充分實踐就要給足實踐的時間,引導制定詳細的實踐計劃,掌握實踐的方法。那種爲了實踐,匆忙地佈置任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有的教師第二天要上該主題,前一天晚上才佈置實踐任務,這樣的實踐只會流於形式。因爲小學生晚上要回家料理自己生活事務、完成考試學科的紙筆作業,沒有辦法安排出時間,更沒有閒情逸致。而這樣的實踐也容易引起家長的誤會,最終得不到家長的支持。因此教師要站在小學生的角度,熟悉小學生的學習、生活規律,讓實踐活動更具有計劃性,而且避免重複實踐。教師在學期初要了解學校德育和少先隊工作計劃,並與各學科教師溝通交流,瞭解不同學科教材設計的實踐活動內容。同時教師要通覽品德與社會課程教教材,對教材安排的各個主題進行梳理。在考慮以上幾個因素的基礎上,與小學生共同制定實踐計劃。只有這樣,才能讓小學生充分實踐、深度實踐。提前計劃的實踐,有計劃的實踐,也有利於部分小學生在沒有完成實踐任務時,通過教師和同學的提醒,去再實踐,再認識。

“實踐出真知”,只有在實踐中學習、體驗、鍛鍊,小學生才能完成積極的道德建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