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故事

本文已影響1.63W人 

諸葛亮的故事1

正史記載,劉伯溫最後被朱元璋賜毒酒毒死,劉家也先後被抄家,再無後人,但故事也就在此刻劃了一個休止符。但野史記載卻往往比這個要精彩的多。相傳劉伯溫曾大言不慚,對諸葛亮很是不服,於是挖了他的墳。卻不料諸葛亮早就預料到後世會有一個劉伯溫來挖墳。

諸葛亮的故事

諸葛亮當年才華橫溢,功勳顯著,名垂千史。而在元明交替之際,中國又出現了一位智慧超羣的能人,這個人就是劉伯溫,他深謀遠慮,料事如神,幫助朱元璋殺了韃子,打下了江山,是明朝的開國元勳。當時人們都說他是諸葛亮轉世。而劉伯溫自覺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博古通今,雖然跟諸葛亮不是一個時代的人,但是對其很是不服,覺得自己未卜先知的本領絲毫不在諸葛亮之下。

劉伯溫對諸葛亮不服,想挖了他的墳,卻不知 諸葛亮早就料定文中有記載,諸葛亮在生前就已經預料到在他死後,會有誰人去祭奠他,又會有什麼人去刨他的墓。劉伯溫對他的隨從說:我決定親自去他的墓地看個究竟,看他是不是能預料到我的前往,如果應驗的話,我就給他跪下磕一千個響頭,如果沒有,那麼就證明他並不如我。左右聽了都很驚訝,但也沒有一個人敢多嘴。

也是奇怪,在他扶手叩拜之後,看到桌子上有一碗涼水,就端起水來,只聞得一股撲鼻而來的清香,於是他一飲而盡,又看到牀底下有一雙靴子,做工精巧,於是穿上朝靴走了幾圈,笑着說:“喝了師父的水,以後就要清廉端正,穿我師父的靴子,走的路子就要正。”出門擡頭一看,只見迎面照着的大照壁上寫着:沙丘遇兇災。劉伯溫立馬預感到:這次出行恐怕情況不妙啊!頓時眼冒金花,面露苦色,哭笑不得。劉伯溫心想:我一向是心比天高,膽子也很大,不料今天算是領教了孔明先生的料事如神。回頭再看那兩行大字,頓覺此次的災難怕是躲不過了。於是又朝孔明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就出門而去了。

劉伯溫對諸葛亮不服,想挖了他的墳,卻不知 諸葛亮早就料定他走出小道思考了一陣子,問手下:從這裏到沙丘的路程有多遠。聽到屬下的回覆之後伯溫又打斷避開沙丘,繞道而行,那想的,躲得了初一,也躲不過十五,該來的終究還是會來。在橫穿一條河牀的時候,東西兩面有兩個頑童在嬉戲打鬧。東邊是八卦陣,西面是長蛇陣,兩面棍起棒落,劉伯溫一聽沙丘兩字,頓時知道自己大限將至,立馬讓人停止了前行的步伐,他對左右說:“我師父諸葛神機妙算,我這次是逃不出沙丘了,但就算死,我也無怨無悔,這一生我居功自傲,爲自己種下了禍根。但我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一定要告誡後人,不可坐井觀天,要知道山外有山,犯錯並不可怕,但是要知錯能改……說完之後,便口吐鮮血,氣絕而亡。隨從們都失聲痛哭,連夜僱人趕車,扶柩前行。劉伯溫最後被風風光光地下葬了,而他的遺言也成爲了後人廣爲流傳的詩句。

雖然我們無從斷定野史的真實性,但他的記載也說明了古今的一個道理,居功自傲終不利於長期發展,而低調纔是正確之路。

諸葛亮的故事2

三國時期魏國征伐蜀國,大都督司馬懿率左將軍張郃帶領二十萬大軍,祕密進伐蜀國,大軍直指蜀國劍閣關。而當時蜀國丞相諸葛亮正屯兵祁山,精銳部隊都厄守在險要之地。正值部隊交替換防,部隊要撤離十分之二的兵力只留下八萬兵力。而魏軍已經開始排兵佈陣,趕上蜀軍換防,蜀軍參謀人員認爲敵軍兵多將廣沒有足夠的兵力是戰勝不了魏軍的,就紛紛建議停止換防並把換下來的兵力留下來一個月,用來壯大蜀軍的聲勢。諸葛亮卻說:“我帶兵打仗統領部隊,從來都是以信義爲治軍根本,那種爲了得到利益而失去信義的事,是古人都痛惜反對的;目前該換防離去的士兵都已經打點好行裝準備歸程,他們的妻子兒女也在翹首企盼計算着他們的歸期,雖然現在面臨征戰的困境,但是恪守信義卻不能因此而廢去。”說完就下令催促換防下來的士兵儘快返鄉。這樣以來,該返鄉的士兵都很高興,紛紛表示願意留下來參加戰鬥;該留下來的更是鬥志昂揚,決心拼死一戰。士兵們各自互相勉勵說:“丞相的恩德,我們拼死都報答不了啊。”戰鬥開始後,沒有一個士兵不奮勇向前,個個以一當十,一舉擊退司馬懿的二十萬大軍,並擊殺了魏軍大將張郃。

諸葛亮靠信義帶兵以信義治理軍隊,而劍閣抗戰的勝利全是由於一個信字,使士兵置生死於度外,奮勇當先,以一當十,自然是戰無不勝的。信義是勝利的.根本是勝利的保障。治兵如此,治國更是如此。

諸葛亮的故事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用智謀的,聰明要用在正地方。

能力目標

運用第三人稱敘述及較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寫,學習這種方法。

情感目標

教育學生對人要講誠信,對壞人要用智謀,培養學生學會在生活中正確運用聰明才智。

教學重點:

體會文章所蘊涵的深刻道理――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用智謀的。有時候可以用智謀,有時侯是不能用智謀的,聰明要用在正地方。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所蘊涵的深刻道理――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用智謀的。有時候可以用智謀,有時侯是不能用智謀的,聰明要用在正地方。

一、導入新課

說說你瞭解的有關諸葛亮的資料。

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

二、初讀課文

要求

1、自由讀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學生自由讀文。

2、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等問題。

三、再讀課文,師生討論

思考

1、諸葛亮爲什麼感到十分掃興?他想出了一個什麼主意?

愛聽先生講書,給公雞撒米推遲下課時間。

2、用波浪線畫了諸葛亮後悔的語句。

3、諸葛亮撒米的做法錯了嗎?錯在了哪裏?

錯了,只顧自己的興趣而不顧別人餓肚子,聰明用在了錯誤的地方。

4、知錯就改的諸葛亮後來表現如何?

5、用橫線劃出諸葛亮明白的道理,並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體會。

四、分組朗讀課文

五、作業

蒐集有關智謀的故事與成語。

板書設計:

諸葛亮少年時代的故事

聰明好學---爲了延長聽書時間

喂米給雞 弄巧成拙

攆出了學校 成爲政治家和軍事家---

承認錯誤 更喜愛他

教給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學問

諸葛亮的故事4

孫劉聯合破曹,周瑜氣量狹小,多次設計害諸葛亮不得。

一氣

周瑜在孫劉破曹戰中受傷,被諸葛亮調趙雲先奪城池,周瑜怒火攻心;

二氣

周瑜孫權用美人計,甘露寺招親,騙劉備至吳,企圖謀害,被孔明識破,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

三氣

周瑜又生一計,明取西川,暗奪荊州,又被諸葛亮識破,差點被活捉。周瑜氣急又加之舊傷復發,不治身亡,被氣死前大呼:"既生瑜,何生亮!"

諸葛亮的故事5

公元223 年,蜀漢皇帝劉備病逝。臨終前,他拉着丞相諸葛亮的手說:“你的才能遠遠超過了魏國皇帝曹丕,一定能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如果我的兒子劉禪是個明白道理的好皇帝,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低劣無能,你就廢掉他,自己做皇帝吧!”諸葛亮聽後,痛哭着說:“陛下放心吧,這麼大逆不道的事我絕對不會做的,我一定會忠心耿耿地輔佐新主,一直到死。”劉備死後,諸葛亮擔負起了輔助劉禪治理蜀國的重任。全國上下,不管大事小事,他都盡心盡力地去做好,一點也不懈怠。在他的努力下,蜀國很快變得強盛起來。

爲了完成劉備生前統一天下的願望, 諸葛亮於公元228 年春天率軍隊攻打魏國,爭奪中原。由於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失敗了。公元228 年冬天,諸葛亮又一次集結軍隊,出兵北伐。出征前,諸葛亮給劉禪寫了篇名爲《出師表》的呈文,分析當時的形勢,表示北伐的決心。劉禪同意了諸葛亮的出兵計劃。隨後,諸葛亮帶領大軍開始北伐……

從公元228 年到234 年,由於蜀魏力量相差太大,諸葛亮六次北伐都沒有成功,但他統一天下的決心從沒有動搖過。這時,諸葛亮的身體情況越來越差,他積勞成疾,終於臥牀不起,在遺憾中離開了人世。後來,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的名句演變爲成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意爲竭盡全力,貢獻出自己的一切,成爲人們表達忠貞之情的名言。

諸葛亮的故事6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諸葛亮少年時代的故事》。文章大意是:諸葛亮跟一個先生學習,因爲喜歡聽老師講故事,耍了小聰明,老先生把他攆出學堂,諸葛亮幾天吃不下飯,睡不着覺,先生見他有悔改之意後,又叫回來繼續跟班學習。諸葛亮明白一個道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用智謀的。

我覺得諸葛亮愛學是一件好事。可是他爲了聽故事讓同學老師捱餓,只顧自己的興趣,而不顧他人,把飢餓強加於別人身上是不對的。而他很快認識自己錯誤,老先生又用寬容之心重新接納他是令人欣慰。這不由得讓我想起發生在我和我媽媽之間的事。

有一次,我也做了一次手腳。我一想起那次,我的臉就紅了起來。那一天,媽媽給我佈置了幾道奧數題,又說了:“我出去辦點事,你把這幾道題做完。”媽媽走後,我趕緊做題,可最後一道題,我怎麼想也算不出來,結果我的手慢慢伸向了答案——我馬上把答案抄了上去。然後,我蹦跳的玩了起來。過了一會兒,媽媽回來了,她去判作業了。又過了一會兒她叫我去把最後一條的思路說一遍,我答不上來,媽媽知到我抄了答案,訓了我一頓。

這篇《諸葛亮少年時代的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諸葛亮的故事7

【人物介紹】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中國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散文家、發明家。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諸葛亮青年時耕讀於荊州襄陽城郊,地方上稱其臥龍,臥龍先生。受劉備三顧茅廬邀請出仕,隨劉備轉戰四方,建立蜀漢政權,官封丞相。223年劉備死後,劉禪繼位爲蜀漢皇帝,諸葛亮受封爵位武鄉侯,成爲蜀漢政治、軍事上最重要的實際領導者。辭世後追諡爲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人物故事】

饅頭

話說諸葛亮平定孟獲班師回朝,過瀘水而不得,按習俗需要拿49個人頭祭祀,次日諸葛亮用麪粉和麪裹以肉做成人頭狀頂替人頭用以祭祀;自此以後也就有了很多祭祀時除了豬,牛,羊外多了饅頭;另表:饅頭原來是指頂替用來祭祀的俘虜蠻夷的頭,所以是稱爲蠻頭,後改用曼頭用以避諱,再後加了食旁成爲現在的饅頭。孔明燈流傳至今的孔明燈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孔明(即諸葛亮)所發明。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於陽平,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爲孔明燈。另一種說法則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吃瓜留子

諸葛亮不僅能種出好莊稼,而且還有一手種西瓜的好手藝。襄陽一帶曾有這麼一個規矩:進了西瓜園,瓜可吃飽,瓜子不能帶走。傳說這條“規矩”也是當年請葛亮留下來的。

諸葛亮種的西瓜,個大、沙甜、無尾酸。凡來隆中作客和路過的人都要到瓜園飽飽口福。周圍的老農來向他學種瓜的經驗,他毫不保留地告訴他們瓜要種在沙土地上,上麻餅或香油腳子。好多人都來問他要西瓜種子,因爲以前沒有注意留瓜子,許多人只好掃興而歸。第二年,西瓜又開園了,他在地頭上插了個牌子,上面寫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諸葛亮把瓜子冼淨、曬乾,再分給附近的瓜農。現在,漢水兩岸沙地上的賈家湖、長豐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氣,個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還遵守那條“吃瓜留子”的老規矩。

神機妙算救後代

相傳,諸葛亮在臨死前對後代說:“我死後,你們中的一個將來會遇到殺身大禍。到那時,你們把房拆了,在牆裏面有一個紙包,有補救的辦法。”

諸葛亮死後,司馬炎打下天下當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員將軍是諸葛亮的後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馬炎找了個藉口,把這個將軍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馬炎問:“你祖父臨死前說了些什麼?”這個將軍就一五一十地把諸葛亮的話說給他聽。司馬炎聽後,使命令上兵們把房子拆了,取出紙包。只見紙包裏面有封信,上面寫着“遇皇而開”。土兵們把信遞給炎,炎打開信,只見裏面寫道:“訪問後返三步。”炎立即站起身退後三步。他剛站穩,只聽“咔嚓嚓”一聲響,炎龍案上面正對的房頂上,一根玉掉下來。把桌椅砸得粉碎。炎嚇得出了一身冷汗。反過來再看信後面寫道,“我救你一命,請你留我後代一命。”看完這封信,暗暗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後來他把那個將軍官復原職。

諸葛亮的八卦衣

在戲劇和圖面中,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姿態。據民間傳說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奮好學,師母所賞賜。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不但司馬德操賞識,連司馬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都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鐘錶,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爲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餵食。諸葛亮天資聰穎,司馬先生講的東西,他一聽便會,不解求知飢渴。爲了學到更多的東西,他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爲準,於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嗚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於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裏,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餵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

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爲什麼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餵食。司馬先生在上課時,就問學生,雞爲什麼不按時叫鳴?其他學生都摸不着頭腦。諸葛亮心裏明白,可他是個誠實的人,就如實地把雞快叫的時候餵食來延長老師授課時間的事如實報告了司馬先生。司馬先生很生氣,當場就把他的書燒了,不讓他繼續讀書了。諸葛亮求學心切,不能讀書怎麼得了,可又不能硬來,便去求司馬伕人。司馬伕聽了請葛亮餵雞求學遭罰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馬先生說情。司馬先生說:“小小年紀。不在功課上用功夫,倒使心術欺矇老師。這是心術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馬伕人反覆替諸葛亮說情,說他小小年紀,雖使了點心眼,但總是爲了多學點東西,並沒有他圖。司馬先生聽後覺得有理,便同意諸葛亮繼續讀書。

司馬先生盛怒之下燒了諸葛亮的書,後經夫人勸解,又同意諸葛亮來繼續讀書。可沒有書怎麼讀呢?夫人對司馬先生說:“你有一千年神龜背殼,傳說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曉五百年未來。不妨讓諸葛亮一試。如果靈驗,要書作甚?”司馬先生想到把書已燒了,也只好按夫人說的辦。

諸葛亮將師母送的神龜背殼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終身服飾——八卦衣,昔日所學,歷歷在目,先生未講之道,也能明白幾分。

諸葛亮的鵝毛扇

諸葛亮的鵝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幹,所以在有關諸葛亮的戲曲中,孔明總是手拿鵝毛扇。

關於鵝毛扇,民間流傳着這樣的故事,黃承彥的千金小姐黃月英並非醜陋,而是一個非常聰明美麗、才華出衆的姑娘。黃承彥怕有爲的青年有眼不識荊山玉,故稱千金爲“阿醜”。阿醜黃月英不僅筆下滔滔,而且武藝超羣,她曾就學於名師。藝成下山時,師傅贈送她鵝毛扇一把,上書“明”、“亮”二字。二字中還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國安邦的計策。並囑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後來黃承彥的乘龍快婿,就是吟嘯待時、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來蜀國丞相諸葛亮。結婚時,黃月英便將鵝毛扇作爲禮物贈給諸葛亮。孔明對鵝毛扇愛如掌上明珠,形影不離。他這樣作不僅表達了他們夫妻間真摯不渝的愛情,更主要的是熟練並運用扇上的謀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總是手不離扇。

清朝康熙年間,襄陽觀察使趙宏恩在《諸葛草廬詩》中寫道:“扇搖戰月三分鼎,石黯陰雲八陣圖”,就足以證明諸葛亮手執鵝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離扇的原因。

諸葛亮的故事8

歇後語:

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

諸葛亮徵孟獲--收收放放

諸葛亮隆中對策--有先見之明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施小技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坐享其成 、滿載而歸)

諸葛亮要醜妻--爲事業著想

諸葛亮招親--才重於貌

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

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 ,辦法多

故事:

諸葛亮弔孝——東吳大都督周瑜,精通兵法,才智超羣,只是肚量狹小,不能容人。 他和諸葛亮共商破曹大計,可又想加害諸葛亮。周瑜攻打南郡時,曾身中毒箭。當諸葛亮趁亂用計先取南郡、荊州、襄陽後,周瑜一氣之下箭傷復發。病中的周瑜仍想智取荊州,均被諸葛亮識破。周瑜一氣再氣,在“即生瑜,何生亮”的怨恨聲中死去。諸葛亮得知周瑜的死訊,決定前去弔唁。據《三國演義》記載:周瑜臨死前仰天長嘆曰:“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壽三十六歲。後人有詩嘆曰:“赤壁遺雄烈,青年有俊聲。絃歌知雅意,杯酒謝良朋。曾謁三千斛,常驅十萬兵。巴丘終命處,憑弔欲傷情。” 周瑜死後,諸葛亮對劉備說:“亮觀天象,將星聚於東方。亮當以弔喪爲由,往江東走一遭,就尋閒士佐助主公。”玄德曰:“只恐吳中將士加害於先生。”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猶不懼;今瑜已死,又何患乎?”乃與趙雲引五百軍,具祭禮,下船趕巴丘弔喪。

諸葛亮的故事9

劉備屯軍新野期間,謀士徐庶和名士司馬徽先後向他推薦在隆中隱居的諸葛亮是輔佐君主成功統一天下大業的奇才。劉備喜不自勝,即日帶關羽、張飛去隆中恭請諸葛亮出山。

他們第一次來到隆中臥龍崗諸葛亮的茅屋前,書僮出門說:“先生今早出去了,蹤跡不定,歸期也不知道。”

劉備很失望,囑咐書僮說:“如諸葛先生回來,只說劉備拜訪。”便帶關羽、張飛回新野去了。

過了幾天,劉備派使者打探消息。使者回報說:“臥龍先生已回來了。”

劉備很高興,傳令備馬。

張飛不滿地說:“一小小鄉下村民;哥哥何必親自會見,派人去叫來就是了。”

劉備責備道:“諸葛亮是當代賢人,豈能召喚!”說完上馬,關、張只好相隨。

當時正值嚴冬,烏雲密佈。走了幾裏,北風勁吹,雪花飄落。張飛說:“天寒地凍,不如回去避避風雪。”

劉備說:“我正要使諸葛亮知我真誠重視賢才的心願,這是用人的第一要着。如你們怕冷,先回去好啦。”

張飛說:“我死都不怕,還怕冷嗎?只是伯哥哥空勞神思,徒費精力罷了。”

劉備說:“不必多說廢話,只相隨同去就是。”

三人走進茅廬,又沒遇見諸葛亮,只看到他的弟弟諸葛均。

諸葛均說:“昨天家兄與友出外閒遊去了。”

劉備說:“何處閒遊?”

諸葛均說:“往來奠定,不知去所。家兄返家,當來回禮。”

劉備說:“怎能勞駕諸葛先生?過幾天,我還要來。”說完,借了紙筆手寫留言,以表敬慕諸葛亮之心。寫罷,遞與諸葛均,辭別返回新野。

光陰如箭,很快到了新春。劉備選擇黃道吉日,齋戒三日,沐浴換衣,再去臥龍崗拜訪諸葛亮。

關公說:“兄長兩次親去,禮節算是到頂了,想來諸葛亮有名無實,故意迴避。”

張飛叫道:“何勞哥哥去,我拿根繩子把他捆來就是了。”

劉備斥道:“不要無禮!古代齊桓公拜訪東郭野人去五次才見一面,何況我要見大賢人呢?你今天不要去,我帶二弟去。”

張飛說:“哥哥們都去。小弟怎敢落後?”

劉備說:“你要去,不可失禮!”

三人快近茅廬時。碰見諸葛均,說諸葛亮正在屋裏。劉備大喜,書僮卻說:“先生在草堂睡覺。”

劉備關照書僮不要驚動,只是下馬站在門口石階下等候,等了好久還不見諸葛亮起牀。

張飛大怒道:“這傢伙如此傲慢,待我去屋後放把火,看他醒不醒。”

關公再三將他勸住。劉備足足等了兩三個時辰,才見到諸葛亮。諸葛亮爲劉備的誠心和謙恭所感動,與劉備進行一番關於天下大勢的隆中對策後,終於答應出山輔助劉備。

劉備善於讓賢才爲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用人之道,真是大智大謀啊!

諸葛亮的故事10

1、初出茅廬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答應出山相助。

曹操命大將夏侯引兵十萬殺奔新野。關羽、張飛對劉備以師禮待諸葛亮很不滿,面臨大戰之際,二人態度消極,將信將疑。諸葛亮假借劉備劍印,遣兵調將,令關羽、張飛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調趙雲回來擔任前部誘敵,劉封、關平帶人埋伏負責放火。曹將夏侯果然輕敵上當,不聽部將勸告,長驅直入,被大火燒得死傷無數,又遭各路伏兵夾擊,損兵折將,丟棄博望城,逃回許昌。諸葛亮一戰成名,使劉備及手下大爲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故事反映諸葛亮的性格:小心謹慎 曠世濟民

2、火燒博望

博望坡軍師初用計——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軍馬。雲長可引一千軍往豫山埋伏,等彼軍至,放過休敵;其輜重糧草,必在後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縱兵出擊,就焚其糧草。翼德可引一千軍去安林背後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舊屯糧草處縱火燒之。關平、劉封可引五百軍,預備引火之物,於博望坡後兩邊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於樊城取回趙雲,令爲前部,不要贏,只要輸,主公自引一軍爲後援。各須依計而行,勿使有失。” …… 孔明謂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來日黃昏,敵軍必到,主公便棄營而走;但見火起,即回軍掩殺。亮與糜竺、糜芳引五百軍守縣。”命孫乾、簡雍準備慶喜筵席,安排功勞簿伺候。

有詩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3、火燒新野

火燒博望坡之後,曹操捲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軍進城之後住入了民房。夜裏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裏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大敗而歸。

 4、舌戰羣儒

曹操大軍沿江結寨,準備併吞江東。東吳君臣驚疑憂懼,是和是戰難以定奪。諸葛亮運用謀略,與東吳羣臣縱論天下大事,巧舌辯駁,說服他們和孫權要與劉備聯合抗曹。纔有後來的赤壁之戰。此成語原指與衆多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後指與很多人激烈爭辯並駁倒對方。

5、智激周瑜

孔明曰:操本好色之徒,久聞江表喬公二女有沉魚落雁之容,閉目羞花之貌。操曾發誓:“願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臺,以樂晚年,雖死無恨矣。”今雖引百萬之衆虎視江南,其實爲此二女也。將軍何不以千金買此二女.差人送與曹操。操必班師矣。此範蠢獻西施之計,何不速爲之?周瑜聽罷.勃然大怒,離座指此而罵曰:“老賊欺吾太甚!”

6、用奇謀孔明借箭(草船借箭)

周瑜刁難諸葛亮,令其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卻立軍令狀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動,暗中叫魯肅備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個。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霧迷漫,諸葛亮率船到曹軍水寨前擂鼓吶喊佯攻,曹軍怕中計,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這一妙計使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務。

 7、祭七星壇借東風

周瑜爲沒有東南風而病倒在牀上。諸葛亮給周瑜開了個“藥方”,上面寫着:“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說他能借來東風,他讓周瑜爲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壇,然後自己在壇上做法。幾天之後,果然颳起了東南風。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殺諸葛亮。然而諸葛亮早有預防,事先回夏口去了。

8、孔明巧布八陣圖

劉備兵敗,陸遜追至夔關,遇此陣,土人言:“此處地名魚腹浦。諸葛亮入川之時,驅兵到此,取石排成陣勢於沙灘之上。自此常常有氣如雲,從內而起。”遜入陣不得出,後被孔明岳父黃承彥放出。

八陣圖“名八陣圖。反覆八門,按遁甲休、生、傷、杜、景、死、驚、開。每日每時,變化無端,可比十萬精兵。”

9、武侯彈琴退仲達(空城計)

空城計:諸葛亮屯兵於陽平,把部隊都派去攻打魏軍了,只留少數老弱殘兵在城中。忽然聽到魏軍大都督司馬懿率15萬大軍來攻城,諸葛亮臨危不懼,傳令打開城門,還派人到城門口灑掃。諸葛亮自己卻登上城樓,端坐彈琴,態度從容,琴聲不亂。司馬懿來到城前,見此情形,心生疑竇,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貿進,便下令退兵。

故事反映諸葛亮性格:智勇雙全 沉着冷靜 知己知彼 膽識過人

10、揮淚斬馬謖

馬謖自告奮勇駐守街亭,遇到了魏將張A所率主力部隊的抵抗。馬謖違背了諸葛亮原先的部署,又不聽從部將王平的建議,在衆寡不敵的形勢下,居然不下據城,而舍水上山,結果被張A軍隊切斷水道,殺得大敗。街亭失守,使諸葛亮十分被動,一場十分有利的戰局頓時變成敗局。儘管諸葛亮十分愛惜馬謖的才華,但是,爲了嚴明軍紀,他毅然按照軍法處斬了馬謖,還上疏朝廷,自請貶官三級,追究個人“不能訓章明法”、用人不當的責任。

故事反映諸葛亮性格:軍紀嚴明,以身作則

 11、見木像魏都督喪膽(羽扇綸巾)

諸葛亮積勞成疾,臨終與衆將訣別,並安排了軍國大事。他死後雖祕不發喪,但司馬懿見蜀兵後 退已知真相,故催軍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響旗飄,諸葛亮端坐四輪車出現,,他羽扇綸巾。魏軍見諸葛亮尚在,棄甲逃命,潰不成軍。兩日後,司馬懿方知車上是木人。此成語形容諸葛亮的裝束,也形容謀士鎮定自若的瀟灑風度。

 12、六出祁山

諸葛亮恢復與吳聯盟、平定南中後,就準備北伐曹魏。

第一次北伐在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春,他令趙雲等作疑兵,擺出由斜谷攻d城的態勢,吸引魏軍;自己則率主力向祁山方向進攻,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繼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維,一時關中大震。可是馬謖違背諸葛亮部署,丟了街亭;趙雲等出兵也不利,諸葛亮只得退回漢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漢附魏。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諸葛亮乘陸遜在石亭打敗曹休之機,出散關,包圍陳倉,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軍趕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漢中。

第三次北伐是建興七年,亮進攻武都、陰平,打敗魏援軍,佔了這兩郡,留兵據守,自己率部回師。次年,魏軍進攻漢中,諸葛亮加強防守,又增調援軍,再由於連續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軍撤退。

第四次北伐是建興九年,蜀軍包圍祁山,魏軍統帥司馬懿迎擊,諸葛亮準備決戰。司馬懿知蜀軍遠來,軍糧不多,憑險堅守,拒不出戰。諸葛亮想用退兵的辦法引誘敵人,但司馬懿追趕很謹慎,蜀軍一停,他就紮營拒守。此時李嚴假傳劉禪要求退兵的聖旨,加上蜀軍糧草將盡,諸葛亮只得班師,在歸途中以伏兵殺了魏國名將張A。

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諸葛亮率十萬大軍出斜谷口,到達d縣,在渭水南岸五丈原紮營。司馬懿也築營阻攔,不與蜀軍作戰,料知蜀軍遠來,糧草運輸困難,想把蜀軍拖垮。諸葛亮也有準備,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長期戰爭的打算。諸葛亮在這次出兵前曾與孫權約定同時攻魏,五月吳軍十萬攻魏,不勝,撤回江東,所以蜀軍只得與魏軍單方面周旋。八月間諸葛亮積勞成疾,病情日益嚴重,不久就與世長辭。死後,姜維等遵照他的遺囑,祕不發喪,整軍退入斜谷。

諸葛亮出師北伐共爲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還有一次是魏軍進攻漢中,不是諸葛亮出擊。後世概而言之,說成是「六出祁山」。

故事反映諸葛亮性格:意志堅定 性格倔強

 13、七擒孟獲

孔明歸到寨中,升帳而坐,謂衆將曰:“吾今此計,不得已而用之,大損陰德。我料敵人必算吾於林木多處埋伏,吾卻空設旌旗,實無兵馬,疑其心也。吾令魏文長連輸十五陣者,堅其心也。吾見盤蛇谷止一條路,兩壁廂皆是光石,並無樹木,下面都是沙土,因令馬岱將黑油櫃安排於谷中,車中油櫃內,皆是預先造下的火炮,名曰‘地雷’,一炮中藏九炮,三十步埋之,中用竹竿通節,以引藥線;才一發動,山損石裂。吾又令趙子龍預備草車,安排於谷中。又于山上準備大木亂石。卻令魏延賺兀突骨並藤甲軍入谷,放出魏延,即斷其路,隨後焚之。吾聞:‘利於水者必不利於火。’藤甲雖刀箭不能入,乃油浸之物,見火必着。蠻兵如此頑皮,非火攻安能取勝?使烏戈國之人不留種類者,是吾之大罪也!”衆將拜伏曰:“丞相天機,鬼神莫測也!”孔明令押過孟獲來。孟獲跪於帳下。孔明令去其縛,教且在別帳與酒食壓驚。孔明喚管酒食官至坐榻前,如此如此,分付而去。卻說孟獲與祝融夫人並孟優、帶來洞主、一切宗黨在別帳飲酒。忽一人人帳謂孟獲曰:“丞相面羞,不欲與公相見。特令我來放公回去,再招人馬來決勝負。公今可速去。”孟獲垂淚言曰:“七擒七縱,自古未嘗有也。吾雖化外之人,頗知禮義,直如此無羞恥乎?”遂同兄弟妻子宗黨人等,皆匍匐跪於帳下,肉袒謝罪曰:“丞相天威,南人不復反矣

故事反映諸葛亮性格:以德服人

 14、星落五丈原

次曰,諸葛均回,孔明囑付曰:吾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於此,勿得荒蕪田畝。待我功成之曰,即當歸隱。後人有詩嘆曰: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丁寧後,星落秋風五丈原。後日本詩人土井晚翠拿這句詩作題目,詠歎諸葛亮。

諸葛亮的故事11

劉備利用周瑜、曹仁廝殺之際,乘虛襲取了南郡、荊州、襄陽,以後又征服了長沙等四郡。周瑜想想十分氣恨,正無處報復以奪還荊州。不久,劉備忽然喪偶,周瑜計上心來,對孫權說:“您的妹妹,美麗、剛強,我們以聯姻抗曹名義向劉備招親,把他騙來南徐幽禁,逼他們拿荊州來換。”孫權大喜,郎派人到荊州說親。

劉備認爲這是騙局,想要拒絕,諸葛亮笑道:“送個好妻子上門何不答應?您只管去東吳,我叫趙雲陪您去,自有安排,包您得了夫人又不失荊州。”

接着,諸葛亮暗暗關照趙雲道:“我這裏有三個錦囊,內藏三條妙計。到南徐時打開第一個,到年底時打開第二個,危急無路時打開第三個。”

趙雲貼身藏了,領了500 士兵護衛劉備前去東吳。到了南徐,趙雲打開第一個錦囊,心中有數,即令士兵們去商店購買結婚用品,並大肆張揚:“劉備要與孫權妹妹結親了。”並勸劉備去拜見喬國老。

喬國老將此事告知吳國太。吳國太大怒,召見孫權罵道:“男女婚嫁是大事,怎麼我做母親的不知道?”傳令在甘露寺相親,一見劉備儀表堂堂,就完全同意將女兒嫁給劉備。孝順的孫權只得依了母親,結果周瑜安排的假戲變成了真事。孫權讓人把消息告訴在柴桑的周瑜,周瑜心裏叫苦不迭。

周瑜一計不成,又心生一計,寫信給孫權,說:“劉備出身很苦,從沒享樂過。現在利用聲色犬馬迷住他,離間他們上下之間的關係,我們再出兵攻取荊州。”孫權依計而行。

果然,劉備迷戀新婚的甜蜜生活,暫時不想回荊州。趙雲勸告也無用,非常焦急,想想到了年底,便打開第二個錦囊,立即心領神會,向劉備報告:“曹操興兵50 萬報赤壁之仇,荊州危急,主公要趕快回去。”

劉備大驚,只得將實情告知夫人。夫人表示願跟他回去。劉備說:“你哥哥孫權阻止怎麼辦?”

孫夫人想了一會兒說:“藉口到江邊祭祖離開此地。”夫妻商議停當,於次日就去江邊祭祖,出了城沿江一路朝荊州方向飛奔而去。

等孫權知道真相,劉備他們已走遠了。孫權大怒,先後派兩起人馬追趕。劉備一行人快到柴桑地界,又有周瑜派出的一支軍隊攔住去路。趙雲見形勢危急,忙打開第三個錦囊給劉備看。劉備依計向夫人哭訴孫權、周瑜用美人計誘殺自己的陰謀,夫人大怒,命推出坐車,對東吳追趕的幾個將軍嚴辭斥罵。將軍們如何敢得罪孫權的妹妹,便讓開大路讓劉備他們通行。

劉備一行走到快近荊州地界,東吳追兵又至,諸葛亮把劉備接應上船。忽然,周瑜率戰船追來,諸葛亮叫部下棄船上岸,周瑜也上岸匯合陸路士兵一起追趕,卻給諸葛亮安排的關雲長、黃忠、魏延三支伏兵殺得大敗。周瑜急急下船,岸上劉備的士兵齊聲喊道:“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又羞又惱,大叫一聲,傷疤迸裂,昏倒於地。部將將他救醒,開船逃走。

諸葛亮的故事12

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

孫劉聯合破曹,周瑜氣量狹小,多次設計害諸葛亮不得。

一氣,周瑜在孫劉破曹戰中受傷,被諸葛亮調趙雲先奪城池,周瑜怒火攻心;

二氣,周瑜孫權用美人計,甘露寺招親,騙劉備至吳,企圖謀害,被孔明識破,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

三氣,周瑜又生一計,明取西川,暗奪荊州,又被諸葛亮識破,差點被活捉。周瑜氣急又加之舊傷復發,不治身亡,被氣死前大呼:"既生瑜,何生亮!"

諸葛亮的故事13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出自《三國演義》四十九回,原文爲:孔明索紙筆,屏退左右,密書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原意是周瑜定計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準備,忽然想起不刮東風無法勝敵。後以此比喻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

諸葛亮的故事14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一篇拓展閱讀課文,課文講述了諸葛亮少年時代的故事,課文分5個自然段,分兩部分。第1-3自然段寫聰明好學的諸葛亮,第4-5自然段寫諸葛亮回家後非常後悔,認識了自己的錯誤。在得到了先生的諒解後,更加尊敬先生,先生更加喜愛他,把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學問都教給了諸葛亮,爲他後來成爲大政治家和軍事家打下了基礎。

教學目標

1、自讀課文,通過查字典認識文中生字詞。

2、理解課文中重點詞語的意思。

3、熟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4、體會文章所蘊含的深刻道理---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用智謀的。有時候可以用智謀,有時候是不能用智謀的,聰明要用在正地方。

5、文中通篇以第三人稱敘述,較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寫,注意學習這種方法。

教學重難點分析

重點:理解課文的內容並體會文章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難點:文章以第三人稱敘述,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寫,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盡可能少的文字概括故事。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談話引入:讓學生先介紹一些諸葛亮謀略取勝的小故事,教師引導,今天我們又學習一篇課文---《諸葛亮少年時代的故事》。

2、板書課題。

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讀通句子查字典解決不認識的字詞。

2、查詞典理解文中重點詞語的意思。

3、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4、讀後交流,用簡練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分析課文內涵。

1、學生精讀文章,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分組討論兩個主題,第一,“諸葛亮的做法錯了嗎?”;第二 ,“謀略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可以嗎?”。

2、圍繞兩個主題,採用分組討論的形式展開辯論,說明自己的觀點。

3、讀完課文聯繫自身進行對照,想想自己應該怎麼做?

4、小組合作,排演課本劇。

四、板書設計

《諸葛亮少年時代的故事》

前:偷喂公雞 弄巧成拙 攆出學校

諸葛亮

後:後悔 承認錯誤 原諒 尊敬 喜愛

課外練習

用簡練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在教學中,我把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作爲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採用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起到了較好的效果,學生活動積極性高。

諸葛亮的故事15

求娶黃月英

諸葛亮隨叔父逃亂來到襄陽,結草廬而居,躬耕苦讀。孤獨的諸葛亮遊走襄陽,結交朋友,拜見師長,見識和學業大長。諸葛亮偶然聽說黃家灣有一位才女黃月英,就想求見結交。

不料被黃月英的父親黃承彥擋在門外。諸葛亮被黃承彥考來考去,顯示出學識才華,但他曝出自己女兒非常醜。諸葛亮若想娶一個漂亮媳婦的話,就另請高就。

諸葛亮下定決定,再次登門求婚,黃月英提出一系列難題難住了諸葛亮。爲了和才女黃月英成婚,諸葛亮用毅力、智慧並巧借朋友之勢,終於戰勝了黃家父女設立的一道道難關,最終贏得美人心。

諸葛亮的經典歷史故事 有關諸葛亮的6個故事 關於諸葛亮的故事300字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