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故事15篇

本文已影響2.75W人 

《愚公移山》故事1

愚公移山,後用爲知難而進,有志竟成的典故。

《愚公移山》故事15篇

【近義詞】鍥而不捨、持之以恆、始終不渝、堅持不懈、精衛填海、百折不撓、百折不回

【反義詞】虎頭蛇尾、有頭無尾、有始無終、半途而廢、一蹶不振

【愚公移山的故事】太行、王屋這兩座山,四周各七百里,有七八萬尺高,本來在冀州的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九十歲,靠着山居住。他苦於大山北面交通不便,進進出出都要繞遠路,就召集全家來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全力剷除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可以嗎?大家紛紛表示贊成。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藉您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麼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裏去呢?

衆人紛紛說:我們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去,隱土的北面。於是愚公率領子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鑿石挖箕畚裝了土石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姓京城的寡婦有個孤兒,才七八歲,剛剛換牙,也蹦蹦跳跳前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河灣上一位叫作智叟的老頭譏笑愚公並制止他幹這件事,說:你太不聰明瞭!就憑你衰殘的年齡和剩下的力量,連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剷平,又能把泥土、石頭怎麼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我還有兒子在;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然而山卻不會加大增高,愁什麼山挖不平?智叟沒有話來回答。拿着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愚公他們不停地幹下去,將這件事告訴了天帝。天帝被他的誠心所感動,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揹負着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東,一座放在雍南。從此,冀州的南部,(到)漢水南岸,沒有山岡高地阻隔了。

《愚公移山》故事2

【原文】: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士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譯文】: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數萬尺。本來在冀州的南面,黃河北岸的北面。

北山有個愚公,年紀將近九十歲,住在兩座大山的正對面。愚公苦於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進來都要繞遠路。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和你們盡力挖平兩座大山,使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您的力量,並不能削減魁父這樣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裏去呢?”大家紛紛說:“把土石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愚公於是帶領子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鑿石頭,挖泥土,用箕畚運送到渤海的邊上。鄰居姓京城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說:“你太不聰明瞭。憑你的餘年剩下的力氣,還不能毀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頭怎麼樣?”北山愚公長嘆一聲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不能改變的地步,還不如寡婦和弱小的孩子。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的,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爲什麼愁挖不平?”河曲智叟沒有話來回答。

握着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命令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上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此,冀州的南部,漢水的南面,沒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故事3

太行山和王屋山是兩座大山。這兩座大山山高峯險,橫亙七百餘里。山北有個老翁叫愚公,快九十歲了,他的家正面對着這兩座大山,道路被大山阻隔,走路要兜很大的圈子,令愚公一家很煩惱。

愚公召集全家大小,說:“這兩座大山堵住我們的去路,出入不便,我們大家一起出力搬掉這兩座大山,好嗎?”

大家都舉手同意。只有愚公的妻子提出一個疑問:“憑你們這點兒力氣,連個小山丘也鏟不平,怎麼能搬掉這兩座大山呢?再說挖出來的那些泥土和石塊往哪兒倒呢?”

大家都說:“挖出來的泥土、石塊就往渤海灘上倒吧!”

第二天,愚公便帶着子孫們動手挖起山來。鄰居寡婦的一個孩子,才七八歲,也蹦蹦跳跳地跑來幫忙。大家挖土的挖土、鑿石的鑿石,挖出來的土塊和石頭用畚箕運到渤海去。來來往往,大家幹得熱火朝天,一年四季很少回家。

黃河邊上有個聰明的老頭兒,名叫智叟。他看了這情景,勸愚公說:“你太不聰明瞭,已經這麼大年紀了,連山上的草木都很難除掉,怎麼能搬掉這兩座大山呢?”

愚公嘆了口氣,回答說:“你怎麼還是那樣不肯動一下腦筋呢?我看你還不如那寡婦的小孩。只要我們有決心,怎麼搬不掉這兩座大山呢?我雖然年紀大了,但我 死了,還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再添兒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一代傳一代;而這兩座大山,只會一天一天地少下去,再不會增高了。區區兩座大山有什麼值 得畏懼的呢?”

智叟被說得啞口無言。

山神聽了愚公的這番話,怕他挖山不止,就向天帝報告。天帝被愚公的毅力和精神感動了,命令天將幫愚公把太行山和王屋山搬走,一座放在朔州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此以後,冀州和漢水以南,再也沒有高山阻塞道路了。

《愚公移山》故事4

太行和王屋兩座大山,方圓七百里,高達幾萬尺,原來位於冀州的南面,河陽的北面。

山北有位老人,叫做愚公,年紀快九十了。他家的住處正對着這兩座大山。他苦於大山阻隔,出入的道路十分迂曲艱難,就召集全家人商議說:“我想和你們一起,用盡一切力量去搬掉這險阻,開出一條大路,直通冀州的南部,到達漢水的南面,你們說行嗎?”

全家人紛紛表示贊同。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一個疑問,說:“就憑你這點力氣,就是像魁父這樣的小山包,恐怕都搬不掉,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大山怎麼樣呢?再說,挖出來的那些石頭和泥土又往哪裏扔呢?”

家人七嘴八舌地說:“把它們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去。”

於是,愚公就率領着三個能挑擔子的子孫,鑿石頭,挖土塊,再用簸箕和筐子把石土運到渤海的後面去。就這樣從冬到夏,他們才能往返一次。

愚公家搬山的事,驚動了鄰居。鄰居家的一位寡婦,有個遺腹子,纔剛七八歲,也蹦蹦跳跳跑去幫忙。

黃河邊上住着一個老頭,人稱智叟。他以嘲笑的語氣勸阻愚公說:“你怎麼傻到這種地步呀!就憑你這把年紀,這點兒力氣,要拔掉山上的一根樹都不容易辦到,又怎麼能搬掉這麼多的山石土塊呢?”

愚公長嘆了一口氣,說:“我看你太頑固了,簡直不明事理,連那寡婦的小孩都不如!雖然我會死的,可是我還有兒子呢!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生兒子,兒子又生孫子,這樣子子孫孫都不會斷絕的呀!而這兩座山再也不會增高了,還怕挖不平嗎?”

智叟聽了,無言以對。

山神聽到了愚公的這些話,擔心他挖山不止,就去稟告了天帝。天帝爲愚公移山的誠意所感動,就派了誇娥氏的兩個兒子去揹走了那兩座大山,一座山放在朔東,一座山放到雍南。從此以後,從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的南面,再也沒有大山擋路了。

愚公移山比喻依靠大家、堅持不懈一定能取得成功。

《愚公移山》故事5

傳說很早以前,在冀州的南面、河陽的北面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山高萬丈,方圓有七百里。

在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漢,年紀快九十歲了。他家的大門,正對着這兩座大山,出門辦事得繞着走,很不方便。愚公下定決心要把這兩座大山挖掉。

有一天,他召集了全家老小,對他們說:"這兩座大山,擋住了我們的出路,咱們大家一起努力,把它挖掉,開出一條直通豫州的大道,你們看好不好?"

大家都很贊同,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了疑問。她說:"像太行、王屋這麼高大的山,挖出來的那些石頭、泥土往哪裏送呢?"

大家說:"這好辦,把泥土、石塊扔到渤海邊上就行了!再多也不愁沒地方堆。"

第二天天剛亮,愚公就帶領全家老小開始挖山。

他的鄰居是個寡婦,她有一個七八歲的小兒子,剛剛換完奶牙,也蹦蹦跳跳地前來幫忙。

大家乾得很起勁,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黃河邊上住着一個老漢,這人很精明,人們管他叫智叟。他看到愚公他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地挖山運土不止,覺得很可笑,就去勸告愚公:"你這個人可真傻,這麼大歲數了,還能活幾天?用盡你的力氣,也拔不了山上的幾根草,怎麼能搬動這麼大的山呢?"

愚公深深地嘆口氣說:"我看你這人自以爲聰明,其實是頑固不化,還不如寡婦和小孩呢!不錯,我是老了,活不幾年了。可是,我死了還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世世代代,一直傳下去,是無窮無盡的。可是這兩座山卻不會再長高了,我們爲什麼不能把它們挖平呢!"

聽了這些話,那個自以爲聰明的智叟,再也無話可說了。

山神知道了這件事,害怕愚公一直挖下去,就去向上帝報告。老愚公的精神把上帝感動了,他就派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大山揹走,一座放到朔方東邊,一座放到雍州南邊。從此以後,冀州的南面,漢水的北面,就沒有高山阻擋了。

 寓意:只要有頑強的毅力,堅定的決心,堅持不懈,奮鬥不息,再大的困難也能夠克服。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苦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列 子《列子·湯問篇》

列 子(公元前450-前375),名列禦寇,春秋末鄭國人。 《列子》,共8篇,保存了很多寓言故事。這些故事多數是採用民間傳說。也有人說《列子》並非列子所著,而是後人假託。

《愚公移山》故事6

【成語】:

愚公移山

【拼音】:

yú gōng yí shān

【解釋】:

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鬥爭。

【成語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先生,他的名字叫作愚公。愚公家的門口有兩座好高好高的山,一座山叫太行,另一座山叫王屋。兩座山正好擋在愚公家的門口,讓愚公每天進出家裏都要繞好遠好遠的路!

有一天吃飯的時候,愚公突然對家人說:”我們全家一起合作,把擋在門口的兩座大山移開,讓門口的路可以直通到外面的大路上,你們看好不好呢?”兒子和孫子一聽,都點頭贊成說:”好呀!好呀!”。可是愚公的妻子卻搖搖頭說:”不可能的,你連搬一個土丘的力氣都沒有,還想搬移大山!就算你搬得動,那些挖出來的泥土石塊,你要扔到什麼地方去呢?”愚公和孩子們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那有什麼困難的!我們可以丟到海里面去呀!”

第二天開始,愚公和他的兒子、孫子,三個人一起扛着鋤頭,挑着扁擔,到山邊開始挖。愚公的鄰居京城氏和她的小兒子,也興致勃勃地幫愚公一起做着移山的工作。這時候,有一個叫作智叟的老先生,忍不住嘲笑他們說:”愚公呀!你實在太糊塗了。你這麼老了,還要去移什麼山?就算讓你搬到你死掉的那一天,也不可能把大山移開來的!”

愚公聽了他的話,笑笑說:”智叟,你才糊塗呢!我雖然很老,我還有兒子可以繼續去做呀;兒子還會生孫子,孫子還會再生兒子,我們的子子孫孫可以一直搬下去,只要我們搬掉山的一層,就少一層,總有一天我們會把這兩座山搬走,天底下哪兒有不能克服的困難呢?”智叟沒有話好說,只好走開了。

後來,山神和海神知道愚公要移山的事情,害怕愚公一家人永不停止的搬下去,會把山搬光,把海填滿,就跑去告訴天神,天神一聽:”嗯!這個愚公真是有恆心呀!我來幫幫他吧!”天神就派了兩個神仙去把王屋山與太行山揹走,放到別的地方去,不再擋在愚公家門口了。

從此以後,只要有人做事情不怕困難一直做,我們就說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一定會成功的!

《愚公移山》故事7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老頭子,名叫愚公。他家門前有兩座大山:太行和王屋。這兩座山高聳入雲,一眼看不到頂,山形巍峨,怪石嶙峋。愚公一家人口衆多,需要種植大量的田地,可是兩座大山擋在家門口很不方便,出去種地還要繞好遠,實在太辛苦了,於是愚公召開家庭會議,商量該怎麼辦。

愚公首先發言說:“這兩座山實在太過分了,擋在咱們家門口,進進出出都太不方便了,每天種田已經夠辛苦了,可恨這兩座山還要給我們找麻煩!乾脆我們把這兩座山移走吧。”子孫們一聽,都隨聲附和,表示同意,只有愚公的妻子表示不同意,她說:“你已經頭髮鬍子都已經白了,你這把年紀只怕連魁父那麼大一點土坡都移不動了,怎麼能移得動太行和王屋這麼大兩座山呢?更何況你又準備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頭放在哪裏呢?”

愚公的兒孫們說:“就運到渤海邊上倒在海里吧!”

愚公很高興,說:“只要我們齊心協力,肯定能移掉這兩座山的。”

愚公的妻子見大家都沒有反對,也就什麼也不再說了。

於是,愚公一大家子人便開始了艱鉅的移山運動。大家分好了工,身體比較弱的挖土,稍好一些的搬石頭,身體最強壯的就挑着那些石頭和泥土往渤海運。愚公的鄰居京城氏的遺孀有一個兒子,剛剛纔到換牙齒的年齡,看見愚公一家幹得那麼起勁,覺得很好玩,也蹦蹦跳跳跑過來幫忙。

從太行、王屋到渤海有幾萬裏,挑着泥土和石頭去渤海的人,來回一趟要大半年的時間。河曲有一個叫智叟的人,看見愚公一家竟然這麼不自量力,搖着頭嘆息說:“我說老頭子啊,你已經風燭殘年了,這麼辛辛苦苦,何必呢?你還想把這兩座大山怎麼樣啊?”

愚公停下鋤頭,擦了擦臉上的汗,說:“智叟啊,你也是七老八十的人了,可是你的見識怎麼連寡婦和小孩子都不如呢?”

智叟道:“爲什麼這麼說?”

愚公信心十足地說:“難道你不知道嗎?我死了,還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死了,還有孫子的兒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我們每一代人都會挖走一些石頭和泥土,我們的人會不斷增加,可是這山卻再也不會長高了,如此下去,這山肯定會被我們移走的。”

智叟聽了愚公的話,啞口無言。愚公又埋頭繼續挖山去了。

沒想到寓公的話被山神聽到了,山神很害怕,萬一愚公真的一直這麼幹下去,總有一天這兩座山都會變成碎石、泥土填到渤海里,於是趕緊上天報告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執著感動,就派了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替他把兩座大山揹走了,一座搬到了朔東,一座背到了壅南。從此太行和王屋兩座大山就天南地北分開了。

愚公爲什麼要移山?智叟是怎樣嘲笑愚公的?愚公是怎麼回答的?那兩座大山後來怎麼樣啦?

《愚公移山》故事8

愚公移山在精神上打動了人心。愚公覺得前面兩座山擋住了他們的道路,爲了大家行動方便,就不怕苦不怕累,下定決心要把這座山移開。之後他的行動打動了上天的心,就把這座山移開,如果當時愚公沒有恆心和努力,山就必須移不開。

生活中,做事不僅僅要有堅定的信念,人們常說:”百年如一日去做。“我們做什麼事都要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堅持不懈的做事,纔會有很好的成績。

有些人從小就生活在富有的家庭裏,什麼事都能滿足,喜歡不用做勞動,還怕吃苦。有些人從小就自我長大,他在理想和成功的路上的確很痛苦,人士需要付出勞動。愚公就是因爲他不怕辛苦地移山,纔有成功。如果我們都不怕辛苦,那麼,一切困難的問題我們也能解開。

愚公移山告訴我們:只要有信心。努力。恆心就有成功。所以學習我要迎難而上,才能天天向上。

《愚公移山》故事9

從前,有位九十多歲的老人家,叫做愚公。愚公家前面有兩座山,一座叫王屋,另一座叫太行。愚公和村子裏的人買貨、賣貨等都要翻過這兩座高聳入雲的大山,愚公覺得很不方便,決定要挖山。愚公把這個決定告訴家人,愚公的妻子說:“愚公啊,你都是一個九十多歲的老頭了,你搬塊石頭都費勁,還想搬山,再說,挖出來的.石頭扔哪?”愚公說:“我怎麼搬不動?挖出來的石頭可以扔到東海里面呀。”家人拗不過,第二天就跟着愚公一起開始挖山了。

一天早上,愚公遇到河曲智叟,智叟說:“愚公啊,你天天挖山,你總有一天會死的,到時候誰來挖山啊?”愚公說:“智叟你太目光短淺了,你想啊,我還有孩子,我的孩子又會生孩子,我的子子孫孫是無窮盡的,但山是不會增高的。”

愚公一家堅持挖山的事,驚動了管理這兩座山的山神,山神想:“這個愚公,天天挖我的山,還把挖出來的石頭弄到東海,這兩座大山有五千多丈高,挖出來的石頭只怕會填滿東海,東海龍王一定會暴怒的!那我就慘了,我可不是東海龍王的對手。不行,我一定要阻止愚公繼續挖山。”

於是,山神把西邊的一條大蛟龍請了過來,讓它阻止愚公挖山。這條大蛟龍五丈長,行動的速度達到每小時五百公里,有能撕碎一切東西的牙齒。蛟龍天天去阻撓愚公挖山,還殘害了村裏的百姓。

愚公很生氣,他決定殺死這條兇惡的蛟龍。他跟全村的年輕人一起佈置了一個陷阱。

一天早上,他跑到蛟龍面前,對蛟龍說:“蛟龍先生,我決定不挖山了,我還決定讓我們全村的人都進貢您這神龍。神龍大哥快過來,看看我們全村給您準備的上等羊肉。”蛟龍覺得非常高興,跟着愚公來到了陷阱旁邊,貪心的蛟龍看見了陷阱上的羊肉,色澤醬紅,一塊連着一塊,足足有三丈長,蛟龍口水直流,立馬衝過去,把羊肉用自己的身體圍起來,生怕別人偷走似的。

突然,愚公手一揮,說:“拉!”旁邊的青年們立馬拉下拉桿,蛟龍下面的土立刻陷了下去,蛟龍本來想飛出去,卻發現自己已經被幾層堅固的網牢牢地網住了,動彈不得。愚公又叫大家把提前準備好的石頭扔下去,蛟龍就這樣被砸死了,村民一陣歡呼。

愚公智鬥蛟龍,堅持挖山的故事感動了天帝,於是,天帝請兩個大力士幫忙,兩個大力士一人扛一座山,把兩座大山搬走了,從此,愚公和村民出行方便多了。

《愚公移山》故事10

愚公門前有兩座大山,每次出門都要繞路。吃完晚飯,愚公把一家子人都召集在一起,愚公邊吸着煙邊說:“大家都想想辦法,咱家門口的山真礙事,以後我這寶貝孫子總得上學,總不能天沒亮就得趕路,天黑還沒趕到家呀!”兒媳婦聽了也說:“就是,以後娃每天上學光路上就得七八個小時。”大兒子愁眉苦臉地說:“那咋辦,要不搬家?”愚公立馬瞪了大兒子一眼,火急火燎地說:“不能搬,咱列祖列宗都在這。”大兒子一聽沒有說話。愚公看着沉默不語的二兒子,就問道:“老二,你有啥想法?”老二撓撓頭,支支吾吾地說:“咱們不如全家出力,移走這兩座大山,大家看怎麼樣?”。愚公敲了下桌子,說:“就這麼定了。”一家人聽了都傻眼了,這是兩座大山,又不是兩個小土堆,這得移到猴年馬月呀?愚公繼續說:“大家只要堅持,總有一天能移走這兩座大山,爲我的子孫後代開山築路。”

一家子聽了愚公的話都精神振奮,都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積蓄,買了輛大卡車,還有鑿山的工具,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他們沒日沒夜的幹,把多的石頭都扔進海里,智叟一聽愚公要移山,立馬反對,愚公沒有理他,繼續幹着。可沒幹幾天,就出事了。

他們把石頭扔進海里,導致水位上升,引發了洪水,這下全村的百姓可遭了殃,有的跑到愚公那去評理,有的則直接跑到玉皇大帝那去訴苦。玉皇大帝一聽,怒了,不準愚公移山,並把治理洪水的事交給愚公,讓他自己收拾爛攤子。

愚公又不是水利專家,只得學習大禹治水的方法,開挖渠道,把水引到下游。愚公和村裏的男丁每日開挖,可算是止住了洪水。

大兒子對愚公說:“大家治洪水都累了,玉皇大帝又不讓挖山,這可怎麼辦?”聽了大兒子的話,愚公心想:“難道就沒其它辦法?難不成只能搬家?不行,我還是去讓智叟獻獻良策吧。”

智叟看愚公前來拜訪,冷笑一聲,說:“讓你當初不聽我的,這下可好?”愚公默不做聲,只是靜靜地坐在旁邊。“那依智叟兄看,接下來我們該怎麼辦?”“這樣,你帶我去看看兩座山吧。”

愚公和智叟來到的山下,他們驚奇的發現,山上有很多漂亮的小鳥和鮮豔的花草,智叟靈機一動,對愚公說:“這裏這麼漂亮,不如,把這裏的美景告訴玉皇大帝,把它修成假山,在中間開條路,讓你們走路方便。”

愚公認爲這個方法好,話不多說,幹了起來。玉皇大帝也覺得不錯,給他們派出施工人員勘測地形,開道鋪路,最終解決了問題。

玉皇大帝召見了愚公,說:“你還真會想辦法,這樣既給百姓開路,又不會引發洪水,你修了半年的路,真是辛苦,快回去休息吧。”

“愚公的堅持不懈,智叟的良策,這兩人合在一起,真乃天下無敵也!”玉皇大帝大發感慨。

《愚公移山》故事11

作品原文

愚公移山

太行1、王屋2二山,方3七百里,高萬仞4,本在冀州5之南,河陽6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7九十,面山而居8。懲9山北之塞10,出入之迂11也。聚室而謀12曰:“吾與汝13畢力平險14,指通豫南15,達於漢陰16,可乎?”雜然相許17。其妻獻疑18曰:“以19君之力,曾20不能損21魁父22之丘23,如太行、王屋何?且24焉25置26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27擔者三夫28,叩石墾壤,箕畚29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30妻有遺男31,始齔32,跳往助之。寒暑易節33,始一反焉34。

愚公移山(徐悲鴻畫)

河曲35智叟36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37!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38,其39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40曰:“汝心之固41,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42,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43也,而山不加增,何苦44而不平?”河曲智叟亡45以應。

操蛇之神46聞之,懼其不已47也,告之於帝48。帝感其誠49,命誇娥氏50二子負51二山,一厝52朔東53,一厝雍54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55焉。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太行山:在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王屋山:在山西陽城、垣曲與河南濟源之間。

方:方圓,指面積。方七百里,表示縱橫七百里。古代計算面積,用截長補短的辦法,把不規則的邊長變成正方形,再計算它的面積.

仞(rèn):古代長度單位,以七尺或八尺爲一仞。

冀州:古地名,包括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黃河以北,遼寧省遼河以西的地區。

河陽:黃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陰,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陽。

且:副詞,將近。

面山而居:面對着山居住,即住在山北。

懲(chéng):戒,這裏是“苦於、爲什麼所苦”的意思。

塞(sè):阻塞。

迂(yū):曲折、繞遠。

聚室而謀:集合全家來商量。室,家。

汝:你。這裏做複數看,爲“你們”的意思。多用於稱同輩或後輩。

畢力平險:盡全力剷除險峻的大山。畢,盡、全。

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豫,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黃河以南一帶。

漢陰:漢水南岸。漢,就是漢水;陰,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陰,與“陽”相對。

雜然相許:紛紛表示贊成。雜然,紛紛的樣子。許,贊同。

獻疑:提出疑問。

以:憑藉。

曾(céng):副詞,用在“不”前,加強否定語氣,可譯爲“連……也……”,常與“不”連用。

損:削減。

魁父(Kuí fǔ):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開封縣陳留鎮境內。魁(kuí)。

丘:土堆。

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麼樣?如......何,把......怎麼樣。

且:況且。

焉:疑問代詞,哪裏。

置:安放。

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邊上,隱土北面去。諸,相當於“之於”。隱土,古地名。

荷(hè):扛的意思。

夫:成年男子。

叩石墾壤:鑿石頭,挖泥土。叩,敲、打。

箕畚(jī běn):簸箕,一種用竹片或柳條編成的器具。這裏是用箕畚裝土石的意思。

京城:複姓。

孀(shuāng) :孀妻,寡婦。

遺男:遺孤,單親孤兒,遺腹子。

始:才、剛。

齔(chèn):兒童換牙齒,乳齒脫落後重新長恆齒。這裏始齔表示年齡,約七八歲。齔,換牙。

寒暑易節:冬夏換季,指一年的時間。易,交換。節,季節。

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焉,語氣助詞。

河曲: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芮城縣西。

叟(sǒu):老頭。

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聰明瞭!甚,嚴重。惠同“慧”,聰明;不惠,指愚蠢。

殘年餘力:老邁的年紀和殘餘的氣力。

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這裏指山的一小部分。

其:在“如什麼何”前面加強反問語氣。

長息:長嘆。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徹,通達,這裏指改變。

不若:不如,比不上。

幼子:幼兒,小孩。

雖我之死:即使我死了。雖,即使。之,用在主謂之間,無實意。

匱(kuì):竭盡的意思。

苦:愁苦,這裏指擔心。

亡(wú)以應:沒有話來回答。亡,通“無”。

操蛇之神:神話中的山神,手裏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

懼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幹下去。其,愚公。已,停止。

帝:神話中的天帝。

感其誠:被他的誠心所感動。感,被什麼感動。

誇娥氏:神話中力氣很大的神。

負:背。

厝(cuò):同“措”,放置。

朔東:就是朔方以東地區,指山西省的東部。

雍:就是雍州,在現今陝西、甘肅省一帶地區。

隴斷:即壟斷,山岡阻隔。“隴”通“壟”,高地。斷,隔絕。

白話譯文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快到90歲了,在山的正對面居住。他苦於山區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和你們一起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呢?再說,往哪兒擱挖下來的土和石頭?”衆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於是乎,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灣上的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幹這件事,說:“你簡直太愚蠢了!就憑你殘餘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麼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的心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了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揹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這個時候開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故事12

這天,愚公像往常一樣揮着鋤頭挖着山,這時,突然從天上掉下一物,結實把愚公嚇了一跳。愚公定眼一看竟是一盞金黃的燈,愚公吒異天上怎麼會掉下燈來,但現在忙着挖山也顧得許多,只是把燈放進懷裏。

第二天,愚公揮着鋤頭挖着山。“哎”一聲嘆氣,愚公擡頭一看見是老朋友智叟,見他一臉心事便問道:老朋友,怎麼了?智叟擺擺手說道:我家毛驢不見了,以後我出個門都沒個工具,我一個讀書人怎麼可以沒個交通工具那?你說我煩不煩那。愚公正想勸智叟幾句,這時,從天上有掉下一物,“哎悠”聽見一聲叫,愚公和智叟見是一個衣着奇異的胖子。那人也看見愚公和智叟便揉了揉屁股笑着說道:你們好,我叫阿拉丁,是阿拉伯人。見愚公和智叟望着天空發呆,阿拉丁又說道本來想回阿拉伯的,不想魔毯載我到這我摔了下來,哈,哈,哈,請問你們這哪有車馬買,我好回阿拉伯,智叟又嘆了一口氣,愚公則指着背後高聳入雲的:王屋“”太行“兩座大山。挖了它們,,阿拉丁望着高聳入雲兩座大山跌倒在地,可是突然又很高興的摸了摸懷裏但隨既臉色蒼白只是念着:神燈。不見了。

”哎“”哎“兩聲嘆氣,是智叟和阿拉丁發出的,兩人對生活以經徹底絕望了。愚公望着他們倆說道:你們有時間在那裏嘆氣倒不如來幫我挖山。智叟擺擺手說道;讀書人怎麼可以幹這種事吶!阿拉丁搖搖頭說:就算挖到我孫子阿凡達出生也挖不掉這兩座山的一個腳,傻子才幹這種傻事那?你……你……你說我是傻子愚公氣的大叫道:我挖山挖了10多年來,從沒想過放棄。也沒退縮過。這兩座山我是一定要挖掉了,即使我死了,還有我兒子,我孫子……這兩座山把村裏多少人的幸福給擋住了,只要我愚公活着一天就挖一天,阿拉丁挖掉這山也是你唯一的希望,你不挖,我家沒有多於的糧食養你這樣的閒人。還有智叟你不挖我跟你斷絕朋友關係。阿拉丁摸了摸肚子就連忙答應了,智叟顧着臉沒說話。

第二天,愚公便帶着阿拉丁去挖山,智叟過來愚公沒跟他說話,愚公也沒讓阿拉丁跟他說話。智叟無奈,幾天後放下臉扛着鋤頭便挖山了。

寒暑春秋,眨眼一年就過去了,阿拉丁因爲挖山勞累瘦了下去,但卻變的英俊起來,而智叟手上也有了個把力氣。愚公很是高興,有這兩個好幫手倒也幫了不少忙。

這天,三人一直挖到晚上,愚公回了家不一會兒就拿着一盞燈叫他倆收工回家了。

第二天,一早阿拉丁伸了懶腰起牀,不經意間看見了放在桌上的燈,阿拉丁興奮的大叫:“燈,我可以回家了,我可以回家了。”神阿拉丁一叫把愚公和智叟給叫來了。阿拉丁高興的說:“我可以回家了。愚公我可以把山移走,智叟我可以變頭毛驢給你。”“真的”兩人不相信。“真的!”阿拉丁大叫道。

王屋太行山下聚着村裏的鄉親們還有愚公和智叟,大家都是一臉不信和期戴的眼神望着阿拉丁,阿拉丁摸了摸神燈,沒反應可把阿拉丁急的又是摸又是擦的,好一會兒,才從燈裏冒起一陣綠煙,一個綠色的精靈出來,鄉親們一陣害怕,阿拉丁安慰不用害怕,綠精靈一臉疲憊不堪的樣子?阿拉丁忙問:怎麼了?“你是誰”綠精靈反問道。我是阿拉丁啊!我又變瘦了,你不認識我了,你……綠精靈眼裏閃過一絲光亮:主人,快帶我回阿拉伯吧!這裏的燈油我實在水土不服啊!趁着我還有些力氣,說出你一個願望吧!此時,綠精靈以經落影落現了,阿拉丁回頭望了望一臉害怕的鄉親們,還有睜着大眼的愚公和智叟。大叫道:“你們大家快點一起說出多年的願望!”鄉親們還有些遲疑不決。阿拉又大叫道:“快啊!要不,就沒機會了。”“把……把……這兩座該死的山移走”,衆人發瘋似的大叫道。精靈見阿拉丁滿是堅定的眼神,就點點頭,眨眼,山消失了,衆人相擁而泣。愚公也哭了,多年的努力今天終於……。不過,智叟和阿拉丁卻笑了。因爲。智叟看見了不遠處吃草的毛驢,而阿拉丁看見了不遠處掉在地上的魔毯。

《愚公移山》故事13

《愚公移山》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小故事。故事講了一個老人移山的事情,這個老人就是愚公。傳說愚公因爲覺得門前的兩座大山擋住了路,礙於出行,所以決定要把這兩座山搬走。於是他就開始一筐筐地從山上挑土,不但是他們自己家,許多其他的人也過來幫忙。這時,河邊住着的一個叫智叟的人聽到這件事,就嘲笑他們:“你看,你們這不是白費力嗎?這山那麼大,人移得走嗎?”但是愚公沒有聽智叟的話。最後,他們終於清除了那兩座大山。

讀了這個故事,我很受啓發。我覺得,雖然在故事中移山的老人被稱作“愚公”,但我覺得他這是一種大智若愚,而文中的智叟呢,纔是真正的愚公。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我覺得愚公身上有一種精神,是它使他如此奮勇地向着自己的目標不懈地前進。這種力量,就是—他的信念!是啊,如果沒有信念,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怎麼可能會搬走一座大山呢?正是這種信念,使得這個老人朝着自己偉大的目標前進!而智叟呢,卻把老人這種可貴的精神看成是愚蠢,他們沒有這種執着與信念,是最可悲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他們不願努力,當然感受不到那種經過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之後,獲得成功的喜悅與寬慰。

對此,我有着深刻的體會。

記得那是一次期末考試前,這次考試我決定不要媽媽的幫助,並且暗暗地在心裏下定了決心:一定要考好!從此,我便開始了緊張的複習。雖有決心,但是複習也還是很辛苦的。有時在深夜的燈光下捧一本習題,久久地思索着;有時面對幾道方程,冥思苦想;有時讀者、背誦着英語課文,直到深夜……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我總是想:這次考試,我一定要考好!經過我的不懈努力,我終於取得了好成績!此時,我心裏就像在三伏天的烈日下吃冰塊一般,舒服極了。那種歡欣與喜悅,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

讓我們都一起來學習愚公的這種執着的精神,朝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吧!

《愚公移山》故事14

很多年之後,當我用形如枯槁的雙手推開那扇鬆動的木板門,隨着吱一聲,寂寥無邊的平原映入眼簾時,我一定會懷念那個遙遠的、與父親在一起的、滿是落日餘暉的下午。那時的我們,忙碌而充實,整天把一擔又一擔的泥土運往渤海,滿擔而去,空囊而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爲在門前開鑿一條通往山後的路。在那個充斥着汗水和塵土的環境裏,我們一族人都爲此不懈努力,最後,在母親的帶領下,甚至鍋碗瓢盆這種東西也滿是泥土地運往渤海。望着高聳入雲的兩座大山,父親的臉上並沒有流露出過多的憂慮,反而對那些帶來一腔諷刺的人說:看,當兩座大山被我的子孫萬代移走時,道路將不止一條!說着,又是一剷下去,挑起的塵土像是要把那些冷嘲熱諷掩埋。我也滿懷期待,期待大山背後的精彩。

終於,那一天到來了。當我清晨推開窗戶的剎那,一馬平川赫然出現在我的眼前。我趕忙叫醒早已年邁但精力充沛的父親。父親滿是淚水地看着眼前的一切——青草遍地,一望無際。突然,他跌坐在地上,麻木甚至有些枯索的臉慢慢扭曲。一家人驚慌失措,隨着咳的一聲,父親吐了一大攤血,這種驚慌達到了巔峯,幾近崩潰。而父親,在那全家奔走逃亡式的慌張面前,卻握着我的手,低沉的說:以前沒有路可走,我們可以把山移走;現在山移走了,路也沒了。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遠比走投無路更爲可怕。說罷,父親就帶着曾經的理想,現在的遺憾離我們而去了。

很多年之後,當我走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時,我一定會懷念那個單調但充滿汗水與塵土的下午!

《愚公移山》故事15

話說愚公率子孫開始移山後,全家人大幹快上,其中出現N種不同後果,出入意料:

1、愚公及其子孫把山移到渤海之濱,久而久之,競在渤海中填出一座山來,嚴重地影響了貨船出海、漁船打魚。海濱的百姓聯合上訪告狀,後來驚動了皇上,皇上龍顏大怒,下一道聖旨,讓其把山再移回去。愚公和子孫們接旨後暈倒。

2、天神把太行、王屋兩山移走後,愚公的後代住在一馬平川的平原上十分愜意。但是,後來太行、王屋被當地人開發成旅遊景區,當地人靠旅遊業發了財,愚公的後代後悔不已。

3、移走的太行、王屋兩山,發現了金礦、煤礦等各種礦藏,當地山民靠此發了大財,於是住在一馬平川的愚公後裔移民過去。移民過去不久,礦產枯竭,而愚公後裔原住地又發現了石油。於是,他們又再次移回去,移來移去,他們就被叫做“移動(人)公司”。

4、愚公移山的英雄事蹟聞名天下,秦始皇聽說後,立刻派人宣愚公及子孫們進京見駕。秦始皇首先大力表彰了老勞動模範愚公的移山精神,並號召全國人民向他學習。接着鼓勵他們,要利用自己的特長,再接再厲,爲國家和人民出力作貢獻,勇創新輝煌。然後,秦始皇把愚公及其子孫派往兩處工程現場,一處是把山嶺的一些山石樹木移走,以便在山上修築萬里長城;另一處是把大山移走,用來修築秦始皇自己的陵墓。就這樣,愚公和子孫成了秦始皇“黑窯場”的苦工。

5、愚公移山遭到智叟的嫉妒,智叟放話,一定要讓愚公移山搞不成。一個月黑風高的夜裏,一個黑影悄悄地溜到某部門的門前,把一封匿名信投進舉報箱。不久,某部門的執法人員來到移山工程現場,對愚公移山叫停。他們列舉了愚公的幾大罪狀:一、盜挖古墓(其實是平了幾個無主的墳);二、私開礦山(其實是挖山開石);三、剋扣農民工工資(其實是愚公自己的子孫和親戚朋友);四、僱傭童工(其實是湊熱鬧的鄰居家小孩和愚公未成年的孫子)。最後,執法人員宣佈了判決結果:數罪併罰,判愚公五年監禁和五千元錢罰款。

6、愚公率子孫移山正幹得如火如荼,驚動了山裏的山神。山神可是天庭任命的管山的領導幹部,山移走了,他就要下崗了。爲保住他的烏紗帽,於是山神心生一計,他派幾名山鬼化裝成當地山民,熱心地去幫愚公移山。後來,這些山鬼用黑白的石子磨製成圍棋,用圓形的石子製成象棋,用方塊石頭做成麻將,並教會了愚公的子孫們,於是大家玩得不亦樂乎,把移山的事早丟到爪哇國去了。

7、愚公開始移山後,智叟立即出了幾本書,如《愚公移山紀實》、《愚公和他的子孫們》、《愚公背後的女人們》、《愚公精神論》、《愚公傳奇》、《我和愚公不被人知的故事》、《愚公大傳》等等,居然成了愚公文化的研究學者,並被邀請到處講學,賺得是盆滿鉢滿,可憐愚公還在累死累活地幹活。

8、愚公帶隊移山到渤海之濱,考察了一番,回來後,子孫們暗暗着急:都去移山,生計怎麼維持?正當大家都在鬧情緒時,愚公召開新聞發佈會:通過與渤海之濱當地官府聯繫,移山運到渤海之濱的石頭賣給他們,用於修築海堤;運去的木材賣給他們,用於造船;運去的土賣給他們,填海造田。再者,購買當地的海鹽和海魚,運回內地出售,這樣,一來一回都賺錢。另外,通過拍賣,對愚公移山的冠名權和電視轉播權進行轉讓,這又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子孫們一聽,個個喜形於色,羣情激奮,一致感嘆:移山不愧是造福子孫後代的贏利項目呀,愚公不愚啊1

9、愚公移山不久被叫停,執法部門說他是無證施工,於是愚公開始跑到各部門辦手續,送了無數禮,終於把手續跑齊了,於是由子孫們移山到渤海之濱,可不久,子孫們又轉了回來,他們告訴愚公,路上突然建了許多收費站,運過去成本太高,於是移山工程不了了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