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流域文化有哪些

本文已影響5.07K人 

長江流域文化有哪些,讓小編你帶你開看看,長江文化,以長江流域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佔優勢,以生產力發展水平爲基礎的歸趨性文化體系,是長江流域文化特性和文化集結的總和和集聚,以下是小編分享的長江流域文化

長江流域文化有哪些
長江流域文化有哪些1

長江正源是一個寬闊的地理單元,它包括崑崙山至唐古拉山間的廣闊地域,東西長約400公里,南北寬約300公里,總面積達10萬多平方公里。長江歷史悠久,那麼長江流域文化有哪些呢?在長江流域,溯江而上依次分佈着吳越文化區、楚文化區、巴蜀滇文化區。其中,以楚文化的影響爲最大。楚文化的擴張,是東周時代的一件大事。春秋時期,楚人北上逐鹿中原,楚文化也向北延伸。至戰國之世,楚文化先是向南大大發展,隨後由於楚國政治中心的東移,又向東擴張,進入長江下游以至今山東省境,說楚文化影響所及達到半個中國。楚文化崛起於長江中游楚文化的崛起與楚國的崛起是同步的。在春秋早期,楚國開始變小爲大,變弱爲強,稱雄於江漢之間,但楚人並不以此爲滿足。楚王熊通三十五年(公元前706年)揚言:“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史記·楚世家》)中國即中原,其問鼎中原的野心溢於言表。兩年之後,自立爲王,是爲楚武王。楚武王轉戰漢水西東,爲楚人留下清朗而安寧的江漢平原。吳越文化及其楚化長江下游的江東,大致以太湖爲緩衝的水域,北有吳國、南有越國。東周的吳就是西周的宜,或稱“勾吳”;越即戉,或稱“于越”。吳越雖是兩國,土著卻是一族。 吳國的疆域以太湖平原北部和寧鎮丘陵爲主體,擴展到皖南的大部分丘陵,蘇北的一部分平原,以及淮南的某些地方。越國的疆域以寧紹平原和太湖平原南部即杭嘉湖平原爲主體,擴展到浙西、皖南的山地。有時,越人從杭嘉湖平原西出,渡過長江,滲入淮南。巴蜀滇文化地處長江上游的巴、蜀因爲山高水險的地理環境所限,長時間處於相當閉塞的狀態,直至春秋戰國之際,這裏的文化面貌仍無重大變化。後來秦、楚對抗,纔給長江上游的文化帶來了加速發展的機緣。蜀國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都城,應在今成都市轄區之內。這裏“地稱天府”,據晉人常璩所著《華陽國志·蜀志》記載,“其寶則有璧玉、金、銀、珠、碧、銅、鐵、鉛、錫、赭、堊、錦、繡、罽、 、犀、象、氈、耳毛、丹黃、空青、桑、漆、麻、紵之鐃。”總之,物產豐富。

長江流域文化有哪些2

發源於世界屋脊的長江,日夜奔流,向浩渺的東海傾吐着億萬年的脈脈深情。縱貫6300公里,流淌天地間的長江,滋養着無數華夏兒女,孕育出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這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誌性象徵,也是涵養中國人民拼搏進取、創新發展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

長江流域人傑地靈,思想薈萃,潤澤流長。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灌溉了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吳國興修貫通江、淮的邗溝,成爲南北大運河的開端;明朝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描繪了130多項中國古代的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其中大半來自長江流域……波瀾壯闊的歷史圖景下,是勤勞的長江兒女用自己的雙手繪出的“長江盛景”。

長江文化,既有歷史的,也有現代的。池州陵陽,一座由舊糧倉改造的糧票博物館,20萬張糧票記錄了物資匱乏年代的生活光影;長江銅陵段的一個廢棄碼頭上,建起了一座微型圖書館,宛如江上懸浮的盒子。長江岸邊有故事,有遺珍,更沉澱出文化、閃耀着智慧。與江相伴,激活更多沉睡的“文化庫存”,長江文化與現代生活對接、與時代精神產生共鳴,也是創新性發展的具體體現。

在20xx中國(張家港)長江文化藝術節暨金秋經貿周活動開幕當天,長江數字文化博物館建設項目啓動。博物館將通過5G、虛擬現實、三維動畫、全息影像等技術,向觀衆展示長江流域文化歷史,成爲具有歷史記憶、文化傳統,而又現代時尚、面向未來的文化綜合體。順應歷史規律、結合新的方式,我們才能對文化進行創造性的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通過“互聯網+”創新,既有對長江文化的持續解讀,也有對關鍵人物的.內容“解鎖”,這是涵養長江歷史文化根脈,是讓奔騰的每一朵浪花,都訴說曾經的精彩。

從熱烈火辣、開放曠逸的巴蜀,到情懷濃烈、自強不息的荊楚,再到清新雅緻、靈秀精巧的吳越,在長期的歷史演進過程中,長江文化體現出崇德重義、明理重學、自強不息、革故鼎新、開放融合、團結和合等精神要義。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不僅要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更要激活流淌於血脈中的精神力量。如今,與長江緊密相連,這裏走出了全國第一個自貿區,也有全球在建裝機規模最大的白鶴灘水電站。繼承“首吃螃蟹”的膽識,依靠“勇涉險灘”的精神,千千萬萬勤勞樸實的長江兒女,以精神爲舵,以文化作槳,綠色發展理念在這裏不斷延伸,讓脣齒相依的長江沿岸城市生態和諧共生。今日的長江經濟帶,仍能從文化中汲取豐厚的養料,正是民族精神傳承發揚的體現。

黃金水道川流不息,千年文脈綿延不絕。接續長江的文化滋養,挖掘長江文化的豐富內涵,守住長江文化的精氣神,才能鑄就長江經濟帶發展之“魂”,共同推動沿江十一省市高質量發展,用我們的拼搏奮鬥唱響新時代的長江之歌。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