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燈民俗由來

本文已影響1.68W人 

供燈民俗,元宵節又稱燈節,元宵節這天晚上,家家戶戶掛燈、賞燈,有些地方還舉辦規模盛大的燈會。民俗專家說,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與佛教東傳有關。以下是關於供燈民俗由來內容分享。

供燈民俗由來1

元宵節由來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爲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爲元宵節。

民間習俗

元宵賞燈的習俗始於東漢時代。相傳,漢明帝劉莊信奉佛教,而佛教盛傳正月十五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於是,他下令皇宮寺廟、民間百姓要在正月十五這天“點燈敬佛”。後來,這一禮儀逐漸演變爲民間盛大節日。時至中唐,已發展成爲全民性的燈節。到了宋代,元宵燈節在規模和燈的種類上都比唐代更勝一籌。清代時,達到極致,民間燈會盛行。

供燈民俗由來

供燈祈福

2022年2月15日(農曆 壬寅歲正月十五),恰逢元宵佳節,佛教慣例在這天寺院都會舉行“元宵吉祥供燈祈福法會”, 無錫市永興寺將如法啓建“元宵祈福法會”。 然由於新冠疫情的反覆,根據疫情防控要求,參加法會控制在50人以下,如需參與請提前至客堂預約。

山門正常開放,十方善信隨喜燃香祈願,我們鼓勵在線供奉香、花、燈,法師將會爲大衆在佛前代爲呈供、祈福和通疏。爲自己、爲父母、爲親人朋友點燃新春心燈,點燃新的一年祥運,祈願家庭幸福、工作順利、官運亨通、學業有成、生意興隆、福慧增長,六時吉祥。往諸位善信互相轉告,共祈平安!

供燈民俗由來2

元宵節,吃元宵,放鞭炮,供燈盞,打燈籠,想起兒時過元宵節歡樂的場景,彷彿讓人又重新回到過去。

那是一個物資匱乏、經濟拮据的年代,對鄉下孩子們來說,整個正月是新年,元宵節把年味推向高潮,有好吃的、有新衣穿,有鞭炮放、有燈籠玩,心中的期盼與喜悅,勝過今天的孩子。

元宵節前兩天,各家各戶忙着做燈盞。燈盞不是燈,是蒸饃;人們又偏偏不叫饃,因元宵節民間又稱“燈節”,過燈節蒸出的饃,稱“燈盞”。用發酵的米麪,在案板上揉成面劑,刀切小團,用手捏搓,做成像龍、狗、石磨、廟宇等不同造型的饃。

燈盞蒸饃,品種繁多,形狀各異。像井龍王,火神竈爺、石神碾磨、土地爺,山神、路神、河神,天神娘娘,十二生肖等等,惟妙惟肖。凡與農村生產生活緊密相連的事或物,都可形象地做出。

燈盞饃獨特之處,在饃中間做一小窩窩,窩內放置少量小磨香油,用棉線或棉絮做成燈捻,點燃後即成一盞燈,燈燃熟饃上。燈盞饃比我們平時吃的饃大兩倍,專門用作祭祀的頭貢。

燈盞供奉神靈後,家人分享食吃,叫“咬災”。誰家有人身體多病,或養殖畜禽不旺,或莊稼收成欠收等,人們都視爲不吉現象,以祈求上蒼仙界、凡間神靈庇佑,祛病消災,四季平安。

元宵節頭天傍晚,趁天還沒黑,母親提着滿滿一竹筐燈盞饃和一瓶燒酒、一塊肥肉及果品、黃紙、香等供品,帶上我與弟妹,先來到村西水井臺邊,燃起龍王燈盞饃,虔誠地向水井跪拜、作揖、磕頭、燒紙,祈求龍王神保佑;接着在村東頭石磨旁,重複着相同禮數祭拜。

供燈民俗由來 第2張

到天黑下來,村子傳來鞭炮聲,四面八方的朝祭路上,大人們帶着小孩有說有笑回家。晚飯前,八仙桌上擺放剛祭完的供饃,上面用棗子、花生和青紅蘿蔔絲丁等鑲成的漂亮圖案,看上去十分誘人,咬上一口,又甜又香。

吃完晚飯後,孩子們開始打燈籠。燈籠用竹篾作罩架,硬紙片鋪底,底座中央放根蠟燭,細鐵絲固牢,紅紙糊嚴實,寫上“福、祿、壽、囍”等字,一盞燈籠即成。人們做成獅子燈、天狗燈、走馬燈、金魚燈、六棱燈、八角燈、吉祥如意燈等燈籠。

元宵燈多以小小圓圓的紅燈籠居多,也有橢圓形、正方形、長筒形或者金魚形等等,各式各樣的紅燈籠,都是舅家人在元宵節頭天就送給外甥打的,傳承千年的民間習俗: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掌燈時分,月上樹梢,全村孩子不約而同地打起燈籠,歡天喜地從自家走出來,挨家串門叫人。幾十個小夥伴打着各自的燈籠,在村裏村外和巷道弄口暢遊,嘴裏唱着“打燈籠不忘舅,燈籠照亮舅家路,三更半夜娘催喊,燈籠滅了回家睡。”

小夥伴們跑累了,席地而坐凝視燈籠傻笑。歇夠了鉚足勁,又繼續奔走。有調皮的孩子,故意用手中燈籠去撞別人的;被撞的燈籠左搖右晃,被裏面蠟燭燃燒成灰燼,小夥伴難過地大哭着跑回家。

第二天,被毀燈籠的孩子,又提着父親新做的燈籠找夥伴陪玩。還有不怕撞的燈籠,用一個帶把兒的舊茶杯,裏面點根短蠟燭,燈光閃閃亮亮,指哪亮哪,走到哪都特別耀眼,備受夥伴們羨慕。

元宵節供燈盞,打燈籠,承載着古老鄉風民俗,傳遞着民族傳統文化。

供燈民俗由來3

元宵節爲何張燈?

一說是沿漢武帝時祠太一自昏至晝的故事;

一說是道家所興,因爲正月十五是“三官下降之日”,而三官各有所好,天官好樂,地官好人,水官好燈,所以縱樂張燈;

一說是源自佛教。

那麼,哪種說法正確呢?

元宵節張燈是佛家的.專利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衆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爲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着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後來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

供燈民俗由來 第3張

從宮中鬥法到燃燈供佛

另有一說亦認爲,我國始行元宵張燈,是在東漢。據傳是當時佛家與道家鬥法的結果。東漢明帝時,摩騰竺法蘭東來傳教,遇到道家的責難,結果在宮廷中與道士角試法力,燒經像無損而發光,漢明帝因而崇敬佛法,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變之日燃燈,以表佛法大明。佛家的神燈火種在中國大地點燃之後,就逐漸地燎原起來。佛僧積極勸導人們張燈,北齊時僧人那連提耶舍就曾譯《施燈功德經》一卷,備說施燈之功德。

南北朝時,元宵張燈漸成風氣。梁武帝篤信佛教,其宮中正月十五日大張燈火。唐朝時,中外文化交流更爲密切,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爲法定之事,並逐漸成爲民間習俗。

元宵節供燈禮佛有莫大功德

以上不論哪種說法,都足以說明元宵節張燈的確源於佛教,佛教教義中把火光比作佛之神威,所謂“無量火焰,照耀無極”。而燈火的照耀則有兩種妙用:一是破人世之陰暗;二是現佛法之光明,以摧芸芸衆生之煩惱。

因此在佛教儀式中,就把燈作爲佛前的供具之一。經典中反覆宣說“百千燈明懺悔罪”,“爲世燈明最福田”,同時,元宵節燃燈,在從前是燒蠟燭、燃油燈。燈代表智慧,驅除黑暗,智慧照亮人生,更深的意思它代表燃燒自己,照耀他人。因此,在元宵節這一天張燈、供佛,有莫大功德利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