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期兒童身體發育特點

本文已影響2.17K人 

幼兒期兒童身體發育特點,其實對於大部分的新手父母而言,由於他們沒有經驗,所以在面對幼兒期的寶寶很多時候都會表現出有點茫然的情況,以下了解幼兒期兒童身體發育特點。

幼兒期兒童身體發育特點1

1-3歲稱爲幼兒期,此時身體發育雖沒有嬰兒時期快,但也是發育旺盛時期,尤其是神經系統發育迅速。幼兒身體發育的特點包括連續性、非勻速性和階段性,以及各器官系統發育不平衡性、程序性、個體差異性。

1、連續性、非勻速性和階段性:1-3歲幼兒的身體發育在不斷進行,連續的生長髮育過程中生長速度不完全相同,呈非勻速性生長,形成不同的生長階段。出生後的第1年身體發育最快,幼兒時期逐漸減慢。如1歲時體重約爲出生時的3倍,到3歲時體重約爲出生後體重的4倍,1歲時身高約增長25cm,之後每年身高增長約7cm;

2、各器官系統發育不平衡性:各器官系統發育有先有後、快慢不一,呼吸、循環消化、泌尿、肌肉及脂肪的發育與體格生長平行,即出生後1-2年快速增長,之後進入穩定增長期。但是神經系統發育早於其他系統組織,生後2年內發育最快。生殖系統的發育在幼兒期一般處於靜止狀態,到青春期會迅速發育;

幼兒期兒童身體發育特點

3、程序性:幼兒身體發育是一個程序性的過程,通常身體發育遵循由上而下、由近到遠、由粗到細、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的規律。1歲時幼兒可以站立、行走,3歲時可以跑跳,身體發育從臂到手、從腿到腳,從全掌一把抓到手指取物,先畫圓後畫方形。先感知事物的表面屬性,再發展到思維、判斷事物的類別屬性;

4、個體差異性:遺傳與環境的影響造成個體的生長髮育狀況存在個體差異,同性別同年齡的羣體中,生長水平、生長速度、體型特點等都不完全相同,神經心理髮育也並不完全同步。因此,連續觀察對於全面瞭解兒童的生長髮育狀況較爲重要。

由於幼兒牙齒處於生長過程,消化功能又未發育完善,此時易發生消化不良、腹瀉、嘔吐以及營養缺乏病,如缺鐵性貧血、佝僂病、維生素A缺乏等。因此適宜餵養仍然是保持正常生長髮育的重要方法。此外,幼兒應多攝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元素的食物,如雞蛋、動物肝臟等。

幼兒期兒童身體發育特點2

從週歲至 2、3 歲爲幼兒期。嬰兒期的生長髮育速度是人類一生中最快的階段,1 歲以後的幼兒身體生長髮育速度開始減慢。但與其它時期相比,增長仍屬很快。1 歲以後,幼兒的智力和活動力都在迅速的發展,主要表現爲身體的結構方面發生了許多重要的變化和幼兒的好奇心不斷增長,逐漸地發展了獨立意識和對環境不斷地進行探索。

1 歲以後,幼兒的雙腿長得相對地長了,此時嬰兒脂肪全部脫去,體內所含的水分比 1 歲內嬰兒有所減少,且主要分佈於細胞內。在這一時期,肌肉生長髮育得較快,肌肉的增長量可達這一時期增長總量的一半。

強有力的肌肉可提供動力,也保證了小兒開始直立和獨立行走。此期的幼兒注視和觸摸物體的方式也接近於兒童,幼兒的觸摸是一十分重要的活動,通

過觸摸周圍的物體,幼兒可獲得直接的經驗,可初步認識物體哪些是相似的,哪些是不同的,幼兒的心理髮育是劃定性的,對客觀事物開始判定“是”和“非”。有時,幼兒經常表示“不”,並不表示否定客觀事物,而多數是對於大人控制有意識反抗。這一時期幼兒想做的事情很多,但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對客觀事物的興趣也容易轉移。

幼兒期的營養需求

在幼兒期,幼兒的身體和心理的發育,需要和這一時期相適應的營養提供。這一階段,幼兒需要的能量並不很多,但主要需要是較多的蛋白質和礦物質,以滿足幼兒生長髮育的營養需要。給幼兒的食品,應求高質量,以提供足夠的關鍵性營養素。這一時期,幼兒每日蛋白質需要量約爲每千克體重2、2 克。在這一時期,幼兒的肌肉和其它身體結構迅速增長,

幼兒期兒童身體發育特點 第2張

因此,所提供給幼兒的蛋白質食物,至少應該有 1/2 是動物蛋白質。這是因爲動物蛋白質所含的氨基酸符合人體的生長需要。在幼兒期,肌肉和骨骼的生長髮育以及運動系統的活力不斷增加,鈣和磷的需要量也相對增加。

營養是維持身體幢康的基本條件之一,對於大腦發育和心理健康也是決定性因素。人的心理活動、智力水平及精神狀態等,是特殊物質的活動現象。

胎兒期至兒童早期的數年間,對於大腦及整個中樞神經系統的生長髮育來說是一個關鍵時候。近年,對於營養不良兒童的研究表明,早期營養狀態不佳對於中樞神經系統在生物化學方面的成熟、神經細胞的生長髮育及相關連接的形成和功能的完善等,均可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這一時期的營養不良既阻礙軀體的生長又影響智力和精神的發育。

在這種情況下,人體日後對周圍事物的學習能力和行爲方式將受到極大的影響。許多研究都已獲得大量證據,這些證據表明營養不良對於大腦發育與智力機能具有巨大的影響。特別是缺乏蛋白質,決定性的早期分裂便會變得緩慢,從而影響腦的發育。中樞神經系統完成思維、精神活動等依靠兩個方面的因素:第一,大腦及周圍神經元構成精密網絡進行協調和調節活動;

第二,大腦具有足夠的傳遞的化學載體,即神經傳導介質。神經介質是大腦進行各種活動的基礎,神經細胞合成這些物質所需要的原料,均需從外界攝入的營養素中獲得。

幼兒期膳食製作與搭配的特點

這一時期的幼兒乳齒依次長出,咀嚼能力逐漸增強,但其消化力和咀嚼力均不及成人。因此提供的食物除了符合營養要求以外,在烹調上還要注重這一特點,要採用科學烹調的方法,既要保留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又要碎、軟、爛,讓兒童食用豐富多樣的食品,並且注意粗細糧搭配,葷素搭配,使各種營養素均衡,全面地滿足幼兒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

步入幼兒期,不能再保留嬰兒期以牛奶爲主的餵養方式,這樣可增強幼兒對固體食物的消化與吸收。另外可避免單獨食用牛奶後使幼兒發生缺鐵和營養不良的後果。這一時期,應該向幼兒提供少量而多樣的豐富食品,使他們選擇食用,使幼兒把進食當作是件愉快的事,有利於幼兒的生長和發育,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的建立。

建立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

幼兒的良好飲食習慣從小就應當注意培養,從新生兒起就要養成按時進食的習慣。到 1 歲以後,要做到飯前洗手,繫上餐巾或圍嘴,坐在餐桌邊吃飯。喂的食物不應太涼,也不應太熱。

喂時要有耐心,尤其是剛滿週歲時,餵食時間可達 30 分鐘。到 1 歲半,應教孩子自己進食,可讓他拿匙進食,將應吃的食物在 30 分鐘左右吃完,不可拖延時間過長。小兒開始獨立吃飯時比較高興,樂意多吃,但也會把碗打翻或者吃得桌邊都是飯菜。這時要有耐心,

不要責怪孩子,大人應將一次飯

的用量都放在碗裏,教孩子一次吃完定量,不要剩飯。孩子剛開始吃飯時由於動作不熟練,吃飯時間較長,出現 1~2頓吃不飽的現象,這不必擔心,這頓沒飽,下頓自然會好好吃,千萬不要給予零食補貼,日久就會養成不吃零食和好好吃飯的飲食習慣。幼兒的飲食要定時,每天的飲食,包括“點心”在內,一共是 5 餐。

幼兒期兒童身體發育特點 第3張

幼兒的成長速度十分迅速,幼兒的食慾非常旺盛,但是,他們的胃大小,l 次無法吃得太多,1 天 5 餐是一個理想的次數,只要總熱量不變,或 1 天 4 餐,或 1 天 6 餐,作適當的調整。在每餐的間隔中,應儘量避免讓孩子吃毫無營養價值的甜食,以免影響食慾,使幼兒每天應攝取的營養受限制。

幼兒所需的營養是多種多樣的,食物的品種越多越好,多種食物的攝取,可起到營養互補的作用,氨基酸的品種就比較全面,也可得到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可以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

因此,從小要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飲食習慣,不要讓幼兒從小隻吃單一的食品,要讓孩子早嘗各種味覺,飲食中,食品的品種要多種多樣。也不要讓孩子吃太多愛吃的食品,一次吃得太多,以後再也不想吃了,這樣容易造成偏食的習慣。家長給幼兒提供多種多樣的食物,有些則是孩子不喜歡吃的,也有些營養價值很高,但不容易烹調。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要研究另外的烹調法和尋找可以替代的其他食品,通過這些比較麻煩的方式,以保證幼兒各種營養素的提供,促進幼兒的生長髮育和潛在的智力得以充分發揮。除此之外,還要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一方面,在餵養幼兒時要把營養健康的道理講給孩子聽,使幼兒能夠從食品中得到充分的營養;另一方面要結合日常生活,

教給簡單的衛生知識,培養衛生習慣,如不喝生水,不把手指伸入嘴裏,不拾地上的東西吃,不用手揉眼睛,不隨地大小便,飯前便後要洗手等。幼兒期的食品品種和數量較嬰兒期增多,餵奶的次數與量逐漸減少,一般 1 天 2 次,並訓練不用奶瓶用杯子喝奶。這時期供給幼兒的主要營養品以

固體食品爲主,但是食品的.形狀和成人還有差別,因此在食品的選擇與烹調上都要給予孩子獲得足夠而又均衡的營養。

這一階段的營養也是孩子智力發展的基礎,因爲 3 歲幼兒的腦平均重量已達成人的 80%,腦的急速成長約在3 歲左右開始緩慢和停滯,這一時期,幼兒吃下了什麼,吃下的食物量是否充足對腦的發育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要使孩子聰明健康,必須重視幼兒期的飲食食養

幼兒期兒童身體發育特點3

(一)幼兒身體發育的規律

1、幼兒的身體發育是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

身體發育從幼稚到成熟是一個連續,統一的過程。在這個連續的過程中,還存在着階段性,每一階段都有其自身的特點,這些階段之間相互聯繫,前一階段是後一階段發育的基礎,後一階段是前一階段發育的延續,如果前一階段出了問題,就會影響後一階段的發育。

2、幼兒身體發育的不均衡性

(1)不同年齡段身體發育的速度不均等

各個年齡段身體發育的速度不同,有快有慢,呈波浪式。

重點

在人的身體發育過程中,共有兩個身體發

育的高峯,分別是2歲以前和青春期。

(2)身體各個部分的生長速度不均等

在身體發育過程中,身體各個部分的生長速度不同,因而身體各個部分的增長幅度也不一樣。每一個健康的幼兒,在邁向身體成熟的過程中,頭顱增長了一倍,軀幹增長了兩倍,上肢增長了三倍,下肢增長了四倍。從人體整個形態上看,咋從新生兒時期的較大頭顱,腳較長曲幹,和短小雙腿逐步發展成成人時較小的頭顱,簡短的曲乾和較長的雙腿。

幼兒期兒童身體發育特點 第4張

(3) 各個系統的發育不均衡

一般包括呼吸,消化,泌尿循環等系統,其發育與身高和體重一樣,存在兩個發育的高峯期。

重點

神經系統發育最早,在出生後兩年內發育較快。

淋巴系統中,淋巴結,胸腺等在出生後10年內生長迅速。12歲時達到成人的200%,此後逐漸降至成人水平。生殖系統在學前階段發育緩慢,在兒童時期,幾乎沒有什麼發展,在青春期發展迅速。可見各個系統的發育是不均衡的,但這種不均衡,恰恰是機體整體協調發展的需要。

(3)身體發育具有順序性

重點

身體發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遠,由粗到細,由簡單到複雜的規律。

如出生後運動發育的規律是先擡頭,後擡胸,再會坐、立、行(由上到下),從臂到手,從腿到腳,(由近到遠),從掌握抓握到手指拾取(由粗到細),先畫直線,後畫圓圈,圖形(有簡單到複雜)。

4、 身體發育具有個別差異性

身體發育尤其一般的規律,但每個兒童身體發育又有自身的特點。由於先天遺傳以及後天環境條件的不同,個體在整個生長時期都存在着廣泛的差異,呈現出高矮,胖瘦,強弱,智愚的不同。

在研究和評價一個學前兒童的發育時,不能機械地用身高或體重與標準平均數作比較。以此做出發育是否正常的結論,還必須將其目前情況與過去情況比較,看其身體發育的趨勢才更有意義。因爲每個學前兒童的身體發育都有他的自己的規律,有着自己發育的速度和特徵。

(二) 幼兒身體發育的特點

1、體型的變化

幼兒的身體發育速度與嬰兒相比有所減慢,但仍然保持着較快的發展速度。

2、骨骼和肌肉的變化

幼兒的肌肉組織發育迅速,首先發育的是大肌肉,因爲幼兒喜歡不停地活動,也正式因爲在活動中,他們的肌肉組織纖維在長度和力量上日益增長,增強。

同時,幼兒骨骼也在快速發展,軟骨以更快的速度轉化爲骨頭,骨骼逐漸堅硬了起來,但骨化在幼兒階段還未完成,因此,幼兒的骨骼容易變形,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要注意培養幼兒正確的姿勢,防止骨骼變形。

3、兒童在出生後,身體各個系統發展速度是不同步的。兒童身體外部結構及內部器官的發展均遵循相同的方式——嬰兒期發育很快,幼兒期發育較緩慢,青春期發育再次變快,其中身體各個部位發育也是有快有慢,他們都有自己唯一的獨特的發育曲線。

(三)幼兒身體發育的評價指標

重點:

評價幼兒身體發育的指標,包括形態指標,生理功能指標,心理指標。

1、形態指標

重點:

幼兒期兒童身體發育特點 第5張

常用的形態指標是指身高、體重、頭圍、胸圍和坐高。其中,身高和體重是最基本的指標,不但測定簡單,而且能較爲準確的評定身體發育情況。

(1)身高是判斷身體發育特徵和評價身體發育速度不可缺少的依據。

(2)體重是代表體格生長,尤其是營養狀況最易取得的重要目標。

(3)頭爲代表了盧和腦的大小及其發育情況。

(4)胸圍反映了身體形態及呼吸器官的發育狀況。

(5)坐高通常表示曲乾的長度可以間接地瞭解內臟器官的發育情況,坐高是頭顱製作骨結節的長度,幼兒隨着年齡的增加,下肢的增長速度不斷加快,故作高占身高比例,隨年齡而降低。

2、生理功能指標

(1)身體發育的功能指標

身體發育的功能指標是指身體各個系統,各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可測出的各種量度。呼吸系統常用的指標是肺活量和呼吸頻率,循環系統通常用的指標是心率,脈搏和血壓。運動系統,通常用的指標是握力和背肌力。

(2)生化和臨牀檢驗指標

生化和臨牀檢驗指標主要指反映身體內部生物化學組成成分含量的有關指標,如血液中紅細胞,血紅蛋白,白細胞,血脂的含量。

3、心理指標

一般通過感覺、知覺、語言、記憶、思維、情感、意志、能力和性格等進行觀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