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的家庭教育理念

本文已影響2.53W人 

簡短的家庭教育理念,孩子是上天的饋贈,努力幫助孩子解決成長的煩惱,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才能更好培養孩子的能力,現在的努力會爲未來的發展打下夯實的基礎。看完簡短的家庭教育理念,學着啓蒙家裏的小天使吧!

簡短的家庭教育理念1

  1、世上沒有壞孩子

淘氣的男孩是好的,淘氣的女孩是巧的。在一個優秀的父母眼裏,世上沒有壞孩子,只有渴望被大人們認可、鼓勵、賞識的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對子女的鼓勵越多,子女就越自信;反之,就越自卑。家庭中,父母切不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偏愛某個孩子,因爲它最會讓孩子從小產生心理陰影,且終會導致"社會排斥"。

  2、要向孩子學習

人類學家瑪格麗米德當年所描述的"並喻文化"(兩代人互相學習的文化)和"後喻文化"(老一代向新一代學習的文化),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孩子們出生、成長在新的時代,對變化的時代有天然的適應能力。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媒介實驗室的研咳嗽蔽頌岢"以孩子爲師",並倡議改變以往的教育觀念。其三,向孩子學習絕不意味着成人的幼稚,恰恰相反,它標誌着成人的成熟與睿智。向孩子學習,兩代人共同成長。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

心理學家發現:孩子在10歲之前是對父母的崇拜期,20歲之前是對父母的輕視期,30歲之前又變爲對父母的理解期,40歲之前則是對父母的深愛期,直到50歲他們才真正瞭解自己的父母。

可見,10歲到20歲之間是代際衝突最爲激烈的時期,最重要的心理現象是"自我意識"的強化。他們渴望獨立,又屢屢失敗,常以苛刻甚至挑釁的目光審視父母和社會。造成父母與孩子代際隔閡的原因是:一是由兩代人的心理髮展水平的差距引起的,二是兩代人的知識、生活經驗以及對新技術適應能力的差距引起的。

所以,如果孩子在10-20歲之間,做出一些令人難以理解的事情時,父母不應當即質問或訓斥,而應平心靜氣地思考一下:孩子的行爲是否具有合理性?如果缺乏合理性,又是爲什麼?經常這樣思考,父母就容易瞭解孩子,而瞭解孩子恰恰是教育的成功之道。

  4、尊重孩子的權利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定,要尊重孩子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以及參與家庭、社會生活的權利。也許,您看了這些權利會坐不住,這麼小的孩子有這麼多權利,誰還管教得了?其實一個珍惜自己權利的人,比一個不珍惜自己權利的人更好教育,因爲所有的兒童權利都在教會孩子如何做人。當父母們尊重孩子的權利,並引導孩子珍惜自己的權利時,真正有益的教育才能開始。

  5、沒有信任就沒有教育

心理學研究證明,在0--14歲的孩子中,弱智能兒童僅佔1.07%,也就是說,98.93%的孩子不存在智力問題,存在的是愛不愛學、會不會學、勤奮不勤奮的問題。即使是1.07%的弱智兒童,經過適當的訓練和熱情的鼓勵,也會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當您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取得的成果不理想時,請您一定要相信孩子,孩子自己也是很痛苦的,孩子也是非常願意學好的,孩子有能力達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標。這種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孩子得到精神上的鼓勵,在挫折面前鎮靜下來。"壞孩子"永遠是父母的忌言。相反,您應當對孩子肯定地說:"你是個好孩子!"這是一種更符合兒童心理髮展的教育思想。事實表明,沒有信任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簡短的家庭教育理念

  6、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在現實生活中,抱怨多於賞識的事實比比皆是,這正是教育失敗的重要原因。因爲抱怨教育承認孩子間的差異,不允許失敗,結果使孩子害怕失敗,差異擴大;賞識教育承認差異,肯定孩子間的差異,肯定孩子的長處和點滴進步,結果使差異縮小、消失。

  7、減少孩子的依賴

調查發現,獨生子女認爲自己"有責任心"的僅佔45.9%,認爲自己"做事有獨立性不依賴他人"的僅佔40.3%。也就是說,半數以上的獨生子女依賴性較強。孩子的依賴性從哪裏來的呢?一般來說都與父母的溺愛有關,父母包辦代替越多,孩子的依賴性越強。相反,父母如果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依賴性就會大爲減少。

  8、讓孩子對自己的過失負責

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是培養獨生子女健康人格的基本內容之一,其中特別注意對孩子過失的處理。一般說來,孩子有過失的時候,恰是教育的良機,因爲內疚和不安使他急於求助,而此時明白的道理,有可能刻骨銘心。所以,不論孩子有什麼過失,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應讓他承擔責任,這是現代父母的真正愛心。

  9、以羣治獨

不少獨生子女有某種孤獨傾向,儘管一人在家感到寂寞,卻又不願與人交往,不願參加集體活動。偶爾與人交往或參加集體活動,他們又表現得不自然,不投入,甚至不知所措。

簡短的家庭教育理念2

1、隔代教育需要資格。

2、培養孩子成材有多種渠道。

3、好習慣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4、家長的言行是孩子成長的教科書。

5、倡導孩子之間互相欣賞。互相關愛!

簡短的家庭教育理念 第2張

6、投資孩子的現在,而不是未來的補救。

7、永遠對孩子有信心。不管他現在怎樣?

8、教師和家長的魅力是吸引學生終身學習。

9、像保護孩子的眼睛一樣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10、應該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長。

簡短的家庭教育理念3

其一,我們的父母大多沒受過專門訓練。父母不同的語言、行爲、教育會在孩子身上留下不同的烙印,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父母們難免會出錯。

其二,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離方向。父母把自己沒有實現、沒做成的`都轉而寄期望於孩子來完成,難免不切實際。

其三,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教育職責。由於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是學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慮是學校教育,忽視了他們自己纔是真正的教育基礎,纔是決定孩子命運的關鍵。對教育職責的漠視,教育理念的偏頗自然導致家庭教育易出錯。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通常優秀孩子成長爲優秀人才的背後,總能找到溫馨和諧家庭的影子;同樣,個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從其家庭找到充滿衝突和矛盾的因素。

學習型的家庭中,父母與孩子是共同成長,甚至是相互影響的。他們往往有一些成功影響方式,如親子共讀,親子通信,講述成長故事等。父母的成長和孩子成長一樣,是沒有止境的過程。父母不斷進步、不斷學習,其影響是無形而深刻的。

  品德重於學問,狀態大於方法

1、家庭教育重要的任務是建築人格長城。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醜。有了高分數、好成績被就看作好孩子。事實上,影響終生髮展的因素中,分數並不是最重要的,起着制約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樂,是受人歡迎、尊重,而不是知識學問。不少父母過多關心學習,只要考出好成績,什麼要求都答應,而品德低下卻不被關注。這樣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憂慮。

2、生活毀滅人是無聲無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樣,生活成就人也是無聲無息的。只有關注生活的細節和進程,只有成爲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新教育實驗有句口號:“狀態大於方法,方法大於苦幹。”現實情況恰好相反,是“苦幹大於方法,方法大於狀態”。實際上,人與人最大的差距是狀態。有了狀態就有了方法,有了狀態就想做事,就有可能成功。

把童年還給孩子

大家經常感慨:現在的孩子沒有童年、沒有快樂。只要進了學校就沒有好日子。幸福是一種體驗,享受着教育的幸福,這是教育的一種境界。爲什麼不讓孩子在遊戲、活動、玩耍中學習呢?爲什麼關在書房才叫學習呢?

無限地相信孩子發展的潛力

1、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倘若你要孩子行,那就珍愛孩子每一次的成長機會,欣賞他們成長,欣賞他們的言行;倘若你要孩子不行,那就抱怨,指責他們吧。

2、孩子的潛力恆大於已經實現的一切。現代科學研究早已證明,人的潛能是巨大的。讓我們無限相信孩子發展的潛力吧!

讓孩子有一樣屬於自己的東西

父母在培養兒童智力的同時,切不可忽視非智力的培養,應該使年輕一代具有遠大的目標、廣泛的興趣、熱烈的情感、堅強的意志、獨立的性格。

教育應該讓孩子有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那他即使考不上大學,也會有健康人生,幸福人生。每個孩子可以有不同成長道路,讓他喜歡一樣,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生活質量。一個人精神生活是否快樂,這很重要。

讓讀書成爲孩子的生活方式

讀書,是孩子們淨化靈魂、昇華人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對於孩子成長而言,主要任務是讀書。但現在學生除了讀教科書之外恰恰很少讀書。凡是讀書多的孩子,一般來說,其視野必然開闊,其精神必然充實,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着。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這個人的讀書史。

一個不讀書的人是走不遠的。是否讀書跟他是否大學畢業沒有關係,書纔是真正的大學,纔是讓人精神成長的樂園。

寧靜才能致遠。讀書人的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

簡短的家庭教育理念 第3張

寫日記是好習慣。通過寫日記,可以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生活進行綜和深化思考;可以鍛鍊他們觀察生活的能力和駕馭語言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可以讓子女傾訴自己的情感,調節自己的情緒;可以培養獨立的個性和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可以鍛鍊他的意志,開闊他的心胸,淨化他的心靈。因爲要想寫得精彩,就必須活得精彩,做得精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