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有問題的表現

本文已影響2.48W人 

兒童心理有問題的表現,現在社會正在不斷的快速發展,人們不僅在工作中感到非常大的壓力,現在的孩子面對學習壓力,也不知道怎麼有效的釋放出來,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心理上的問題,那麼兒童心理有問題的表現在哪些?一起來看看。

兒童心理有問題的表現1

一、反覆生病

小編鄰居家有一小男孩,很抗拒去學校,,經常性的一到早上就嚷嚷肚子疼,反反覆覆的,家長經常帶他去社區醫院檢查,而只要家長說不用去學校了,他就又生龍活虎的。

小編提醒家長,如果你家孩子經常不是說這裏疼就是那裏疼的,而病痛又沒有什麼外在的症狀,那孩子很可能就是壓力太、精神緊張導致的。因此,家長帶孩子看過醫生後,更應該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和情緒方面,多陪伴孩子,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信賴你。

兒童心理有問題的表現

二、食慾不好

如果家長髮現孩子最近食慾不好,而孩子身體又是健康的,沒病沒痛,那家長就要重視了。孩子可能心理壓力和精神壓力太大了,家長如果不及時介入,繼續下去孩子很容易有抑鬱的傾向。

有的家長可能不以爲然,認爲現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的,哪裏來的壓力?其實,孩子也面臨着各種壓力,比如家人的過於嚴厲或者疏遠漠視、學習上的壓力,還有人際交往方面的等等……小編建議家長可以多陪陪孩子,多帶孩子出去走走,鼓勵孩子運動鍛鍊,緩解孩子的壓力。

三、愛咬指甲

可能有些家長會認爲孩子咬指甲是缺乏微量元素,事實上,缺乏微量元素確實可能會導致孩子咬指甲,但是現在的生活條件都比較好,孩子日常飲食中基本攝入的微量元素的量是足夠的。孩子咬指甲更多的可能是心理原因,比如家庭生活氛圍不好、心理壓力過大等等。

小編建議家長在生活中一定要多關心孩子,經常帶孩子去戶外活動,適當的引導孩子,緩解孩子的心理焦慮。

四、過度依賴家長

一般來說,兩三歲的幼兒依戀家人是很正常的,但是若是孩子都三四歲了,甚至年齡更長點,還是做什麼事情都要家長陪玩陪同才行,家長就要引起重視了。小編建議家長可以讓孩子獨立去做一件事,讓孩子體會到獨立完成的成就感,鼓勵孩子脫離父母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好玩又有趣的事情。

兒童心理異常的表現

1、多動兒童的心理行爲可以表現在兒童的行爲上,有些兒童出現“多動症”。主要表現爲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學習受到嚴重影響等幾個方面。好動具體來說是喜歡跑動,或爬上爬下,搖椅子轉身,離位走動,叫喊或講話,引逗旁人,小動作不停,如咬鉛筆、咬指甲、咬衣角等。

注意力不集中方面具體來說,上課時不能專心聽講,注意力渙散,易受環境干擾而分心,在課堂東張西望,心不在焉或凝神發呆。自控情緒的能力差方面具體來說,表現爲幼稚任性,剋制力差,易激怒或衝動。情緒不穩,爲了一些小事就喊叫或哭鬧,脾氣暴躁,常根據瞬間衝動行事,不考慮後果,可能突然做出一些危險舉動及破壞行爲。

2、焦慮指突如其來的沒有明顯身體原因的恐懼狀態。具體表現爲缺乏自信、過於敏感、食慾低落、無端哭鬧。這類兒童陌生環境反應敏感,而擔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鬧不停,常常擔心被別人嘲笑,對尚未發生的情況,產生過分的關注,並伴有無根據的煩惱。對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顯得過分焦慮

3、恐怖和失眠恐怖表現在對某些事物或情景產生懼怕和逃離的心情,如怕打雷閃電,極度緊張,抱頭亂竄。兒童對於一些沒有危險或基本沒有危險的東西也感到害怕,而且這種害怕十分突出,兒童由於恐怖而出現迴避、退縮行。

兒童心理有問題的表現2

10-12歲兒童的心理特點

1、自我意識增強,膽子更大

很多家長和老師都反映,四年級開始學生是最難管的階段,但是至於爲什麼難管則說不清楚原因。其實這裏最根本的原因恰就是這個階段的兒童自我意識在發揮作用。

兒童心理有問題的表現 第2張

自我意識增強表面看是兒童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去看人做事,但是從心理活動的動機來看,往往是察言觀色或隨風而動。

就如在課堂上凡是愛經常違反紀律的同學,其同桌或周圍的同學極易被影響和帶動,這種架秧子起鬨現象,不僅讓個別帶頭起鬨的兒童自我感覺很良好,更爲關鍵的是通過獲得心理上的優勢,可以隨意破壞規則或違反紀律。

而老師又拿他們沒有辦法。他們一旦自我意識發展方向有偏差,很快就會成爲問題學生或問題兒童。

2、自控和自律意識開始兩極分化

在學與玩兩者之間,凡是家庭教育搞的好的,再看十歲兒童常表現爲有相對較好的自控和自律意識。

凡家長不重視家庭教育,且又用錯誤的.觀念、手段和方法在育兒的,常會讓孩子在學與玩兒的選擇方面,更傾向於想玩兒而不想學。

在家裏時候,這個時候的兒童由於自我意識的增強,一旦父母缺乏威信,管教手段單一,家長會發現管教越來越不容易,甚至已經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學習秩序。因此而發生的親子矛盾衝突反而呈上升趨勢。

3、秩序感下降,磨蹭拖拉現象加劇

10-12歲兒童在行爲方面開始有我行我素的苗頭,只要不感興趣的事,哪怕是在家裏寫作業或在課堂上聽課,都會心不在焉。這些行爲表現則直觀地體現了注意力開始下降,對於家長或老師的指令可聽可不聽,既而表現出秩序感下降。

由於秩序感下降而導致學業水平出現下滑現象非常明顯,他們大多並不是真的不關心自己的成績下滑,但因爲缺乏秩序感,有心無力起來。有時家長儘管也督促,但是卻看不到孩子真正的學習效率,因爲這些是隱性的。

秩序感一般分爲行爲秩序和內心秩序兩種,如果孩子對時間意識與時間管理方面沒有得到良好的培養,就會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出磨蹭和拖拉現象。

而家長或老師的督促一旦引發其反感,又會涉及到孩子內心秩序的混亂。即本該在正常做事或學習的時候,他們心裏卻想着其他的事,注意力無法專注下來。

4、自尊心更強,但是呈現脆弱和敏感

每個孩子都有較強的自尊心,這並不難理解,哪一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的欣賞與讚美,但是現實生活中這個年齡段孩子卻往往因爲行爲自控能力下降而常做一些錯事,從而招至批評。這使他們的自尊心變得敏感起來。

爲了維護自己的自尊,家長可以看到孩子常有理,撒謊現象也會增多,甚至有時撒謊的話張嘴就來。因此,就對家長提出了考驗,如果你把維護孩子的自尊放在首位,對於孩子做錯事後的教育和引導就要格外謹慎。

家長這時不能像以往那樣直奔主題,而應收集證據,或擇機進行委婉的暗示,或者在孩子幾次犯錯後集中進行教育,那樣纔會讓孩子真正意識到錯。

5、認知和分辨力有提高,但還不全面

這個時期孩子在對事物的認知方面基本上沒有問題,這主要得益於孩子從課堂上學到了大量的知識,從各種信息渠道也掌握了大量的知識。正是因爲掌握了大量的知識,使他們在認識世界和認識自我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

但是不管男孩還是女孩認知和分辨力並沒有達到成熟水平,對於一些事物的看法還相對較片面。針對有的事情上面,他們容易陷入僵局,或者轉牛角尖。

如果家長或者老師能夠合理地加以引導和分析,孩子比較容易接受勸告或建議,而後去做該做的事。

兒童心理有問題的表現3

孩子心理有問題家長怎麼辦

01明確孩子的心理問題

如何明確孩子的心理問題?我們要界定孩子是不是有心理問題,孩子的心理問題嚴不嚴重。

1、看孩子的行爲表現是否符合年齡段特徵

比如說2-3歲的孩子愛發脾氣,這是這個年齡階段的特徵,如果到了上小學還是不能控制自己,經常發脾氣,就是心裏健康問題了;比如孩子學齡前都比較怕動物和陌生人,但到了小學高年級依然參照這種現象,那就是情緒障礙的表現。

兒童心理有問題的表現 第3張

2、看孩子心理問題出現的頻次

偶爾出現一次,兩次,不能算是心理問題。但是這種問題經常出現的話,家長就要引起重視。

3、看孩子行爲的嚴重性

孩子情緒有些波動,問題輕微,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反之孩子如果表現嚴重就可能有心理健康問題。

比如孩子剛上幼兒園時都會有些害怕,大多數經過父母和老師的疏導和幫助,能夠較快的適應新環境。但如果有的孩子經過疏導後,適應好長時間之後,一提起上幼兒園,依然感覺很恐慌,心跳加快、出汗、面色蒼白甚至嘔吐等各種症狀,就說明到達了心理障礙的地步。

看孩子的行爲與周圍環境的關係

有些情況下孩子的行爲看上去是異常的,但仔細觀察,確實對不正常環境的正常反應。

比如,孩子的對抗行爲是因爲父母對孩子提出過多要求,處處限制孩子的正常行爲反應。孩子的攻擊行爲,比如喜歡罵人或大家,可能是在外面經常受到欺負,或者是模仿大人經常與人吵架或者經常打孩子的後果。孩子的這些行爲不說明孩子心理有什麼問題,恰恰是不良的環境影響了他,所以要改變的是孩子所處的環境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這些改了,孩子自然就沒問題了。

穩定情緒

就是父母先要穩定情緒,好多時候,孩子遇到點情緒問題,爹媽比孩子還崩潰呢,好像一下子就天塌下來一樣。孩子經常說:看看爹媽那樣,我很內疚,壓力很大。

父母這種不穩定的情緒狀態,不光幫不到孩子,還給孩子增加了另外的壓力。相反這個時候,爹媽情緒非常穩定本身就是給到了孩子一個很大的幫助,他的幫助的意義甚至比我們醫生給藥給做心理治療,作用還要大。孩子就會想:你看我都這樣了,爹媽還跟沒事人一樣,這不是什麼大問題把?怎麼爹媽這樣好像一點反應都沒有。孩子一下子就緩解了很多,不再那麼緊張。

而且關鍵爹媽給他示範了一種態度,當出現問題、遇到危機的時候,應該怎麼樣應對——情緒穩定了以後才能更好的應對。爹媽一定要情緒穩定,這是幫助孩子非常重要的方式。

正確認識孩子每個年齡段的心理特點

我們做父母的要了解孩子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特點,理解孩子成長中遇到那些問題,只有理解了這些問題才能共情。

比如大部分孩子在12歲或青春期以後都會出現逆反。

逆反是孩子從父母身邊分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通過這個階段他才能真正的成熟,孩子經常表現出標新立異和爹媽期待的不一樣。

這本身是好事情,說明這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有力量意識到自己的一些個性了,而且敢於把這種個性把這種特點表現出來了,用行爲表現出來了,這是一種力量表現,我們應該欣賞和包容。如果我們不理解,我們會覺得這個孩子都十來歲了那麼不懂事,越大越任性了,越來越逆反了,這孩子是不是廢了。其實每個孩子內心深處都有上進心,不會讓你失望和真正廢掉的。

父母要有欣賞和包容的態度去看孩子這種變化,比如平常染個頭發。孩子染了頭髮,本來戰戰兢兢,做好了抗戰的準備,結果回家一看,爹媽還那麼愛我。他就明白父母愛他是沒有條件的,他就不會讓父母失望,因爲父母都這樣愛我,我能夠很過分嗎?當反過來我們對孩子不客氣的時候,孩子也對會對我們不客氣。

陪伴和支持

特別是孩子情緒低沉,抑鬱焦慮的時候,這時孩子非常無力、不願出門把自己鎖在屋內,食慾不振不願吃飯,有些甚至有自殺的想法。這個時候爹媽的陪伴非常重要。但是這種陪伴可不是看犯人似的那種陪伴,24小時都在盯着孩子,門都不能關,坐在旁邊看着他,坐他旁邊還不放心,又看那個窗子,把窗子鎖上然後得坐的靠近點,孩子萬一出了事,我都能抓住他。這種陪伴本身就會讓孩子崩潰受不了。

何爲陪伴和支持,陪伴指的是守望,遠遠的陪伴孩子,給孩子獨立的空間;支持是當看到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立馬到位,孩子不需要的時候我們做自己的事情。給孩子一個足夠的空間,還能確保他的安全,那就是一個舒服的狀態。

家長要有耐心

幫孩子疏導完了這次的心理問題,下次可能還會出現類似狀況,會有一個反覆的過程,家長要有心理準備,要有充足的耐心。否則的話,一旦心態崩了容易前功盡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