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不等於溺愛孩子

本文已影響1.89W人 

愛孩子不等於溺愛孩子,好孩子的發展離不開家庭的努力,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主動解決問題,父母要多多鼓勵孩子,孩子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下面跟大家分享愛孩子不等於溺愛孩子!

愛孩子不等於溺愛孩子1

晚上,一位來自異國的客人來到喬安娜家做客。喬安娜爲她衝了一杯咖啡。這時4歲的傑克被咖啡的香味吸引過來了。

“媽媽,我也想喝咖啡,就一點!”傑克期盼地問。

“不行,傑克。媽媽說過,小孩子不能喝咖啡,況且現在是晚上,喝咖啡會讓你睡不着覺。去自己房間玩吧。”

愛孩子不等於溺愛孩子

聽到這句話,傑克撅着嘴往地上一坐,“我就想喝咖啡。”

“傑克!”喬安娜的語氣顯然嚴厲了,“不行!”

傑克開始哭鬧,他對着喬安娜大喊:“我就想喝咖啡!我就想喝咖啡!”

“傑克!”喬安娜走過來,“小孩子在睡覺前是不能喝咖啡的。”

傑克哭着站起來,邊走邊不停地喊:“我恨你,喬安娜!我恨你,媽媽!”

這時,旁邊的客人說:“既然傑克想喝,那就讓他喝一點,他也說了就一點。”

“不行,不能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這樣對他的愛就會變成溺愛,對孩子成長會不利。”喬安娜說完,客人讚許地點了點頭。

喬安娜雖然很愛傑克,可是她並不溺愛他。很多人都知道,幾乎所有的美國父母都會把對孩子的愛掛在嘴邊,他們常常擁抱孩子,親吻孩子。可是對於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常會讓他們自己解決,而對於孩子提出的要求也不會隨便滿足。至於給孩子定下的規矩,家長會讓孩子嚴格遵守,因爲在他們眼裏,規矩就是規矩,不能隨便破例。

在很多美國人看來,父母要愛孩子,但是不能溺愛孩子。誠然,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快樂,在社會中佔有優勢。但是如果給予孩子特殊的待遇,輕易滿足孩子的請求,經常遷就孩子,過分關注孩子,代替孩子做他們能做的事情等,這些行爲都是溺愛孩子的表現。

愛孩子不等於溺愛孩子2

01

前陣子我做了一場教育講座,當時我跟家長們分享:

孩子們需要的是父母無條件的愛,這樣他(她)才能擁有足夠的安全感,保持對生活的自信。

之後有一位家長聯繫我,她說她給了孩子足夠的愛,也是無條件不求回報的,但是孩子卻變得越來越難管教,問我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我詢問了一下這位家長的教育方式,發現她理解錯了,她所認爲無條件的愛,就是一切以孩子爲中心,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然後不求回報,只要孩子開心就行,而這種教育態度其實是溺愛。

02

什麼是無條件的愛呢?

就是對孩子做到無條件的接納,無論是他的優點還是缺點。

它跟溺愛的`最大區別就是,它不是以“希望孩子時刻快樂”爲養育的終極目標。

愛孩子不等於溺愛孩子 第2張

我舉個例子來簡單說一下它們的分別:

比如你規定孩子每天只能吃一顆糖,因爲吃多了對他(她)健康不好,孩子當然不願意,哭着鬧着要吃糖:

這時“嚴厲型”的家長會板着臉跟孩子說:“哭什麼哭,不準哭,每天哭都煩死了,再哭就把你丟了”;

而“溺愛型”的家長只要看到孩子哭就會繳械投降,把之前學到的育兒知識忘得一乾二淨:“乖乖不要哭了,你一哭媽媽心都碎了,媽媽給你糖吃,給了就不能哭嘍”;

而“無條件愛”的家長是“我知道你想吃糖,但是媽媽告訴過你每天只能吃一顆”,如果孩子繼續哭鬧,她會溫柔平靜的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吃不到糖很難過,你可以哭一會,媽媽陪着你,直到你平靜下來”。接下來也可以教孩子如何平復自己的情緒等等。

通過這個例子,我相信你明白了:

第一種嚴厲型的家長是“有條件的愛”。

他們將愛作爲教育孩子的交換條件,孩子只有乖、聽話、讓他們滿意,他們纔會認可。

雖然他們也愛孩子,但是他所表現出來的樣子卻是批評指責,好像孩子的存在就是個錯誤,這無疑會傷害孩子。

而溺愛型的父母一直在取悅孩子。

他們認爲孩子只有開心纔是好的,見不得孩子哭,只要孩子開心他(她)要什麼都滿足。

但這樣的行爲模式是非常危險的,因爲孩子會形成一個錯覺“只要我不開心,其他人就有義務來滿足我”。

這種以自我爲中心的性格會讓他(她)無視任何人,你的管教他(她)自然不會聽。

最關鍵的是其他人未必會滿足他(她),到時也就是他(她)摔跟頭的時候。

而無條件的愛是溫柔而堅定。

情感上溫柔,執行時堅定。

你接納孩子的情緒,不管他(她)是鬧脾氣還是不聽話,但是該做的事情你必須要能堅守。

就像前面例子說的一樣,你允許孩子哭,但是沒有因爲他(她)的哭而同意他(她)多吃一顆糖。

愛的態度是無條件的,但是愛的方式是有策略的,我們要帶着愛去教育孩子,而不是用愛去縱容他們或者傷害他們。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