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磚引玉的故事

本文已影響2.29W人 

拋磚引玉的故事1

【出處】

拋磚引玉的故事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在唐朝時期,有一位高僧名叫從稔禪師,相傳他對僧徒參禪要求極嚴,必須人人靜坐斂心,集中專注,絕不能理會外界的任何事物,而要達到凝思息妄、身心不動的入定境界。一天,衆僧晚參,從稔禪師故意說:

“今夜答話,有聞法解悟者出來。”

此時衆徒個個盤腿正坐,閉目斂心,不動不搖。恰恰有個小僧沉不住氣,竟以解悟者自居,走出禮拜。從稔禪師瞟了他一眼,緩聲說道:“剛纔拋磚引玉,卻引來一塊還不如磚的土坯!”

據《歷代詩話》、《談證》等書記述:唐代一位名叫常建的詩人,一向仰慕趙暇的詩才。他聽說趙暇來到吳地,料他一定會去靈巖寺遊覽,便先趕到靈巖寺,在寺前山牆上題詩兩句,希望趙暇看到後能添補兩句,續成一首。果然趙暇遊覽靈巖寺看到牆上兩句詩,不由詩興勃發,順手在後面續了兩句,補成一首完整的絕句。常建的詩沒有趙暇寫得好,他以較差的詩句引出趙暇的佳句,後人便把這種做法叫做“拋磚引玉”。其實,常建、趙暇並非同一朝代人,他們各自的活動年代相距百年之多,續詩之說不可信,只是由於這段故事很出名,“拋磚引玉”因此而由來。

釋義

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不成熟的意見或文字,引出別人的高見。

拋磚引玉的故事2

成語

pāo zhuān yǐn yù

拋磚引玉

解釋

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近義詞

舉一反三、一得之見、引玉之磚、千慮一得

反義詞

開門見山、單刀直入、毛遂自薦

造句

以小致大,謂之拋磚引玉;不知所貴,謂之買櫝還珠。

成語典故

唐朝時有一個叫趙嘏(gǔ)的人,他的詩寫的很好。曾因爲一句“長笛一聲人倚樓”得到一個“趙倚樓”的稱號。那個時候還有一個叫常建的人,他的詩寫的也很好,但是他總認爲自己沒有趙嘏寫的好。

有一次,常建聽說趙嘏要到蘇州遊玩,他十分的高興。心想,“這是一個向他學習的好機會,千萬不能錯過。可是用什麼辦法才能讓他留下詩句呢?”他想,“趙嘏既然來到蘇州,肯定會去靈巖寺的,如果我先在寺廟裏留下半首詩,他看到以後一定會補全的。”於是他就在牆上題下了半首詩。後來趙嘏真的來到了靈巖寺,在他看見牆上的那半首詩後,便提筆在後面補上了兩句。常建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他用自己不是很好的詩,換來了趙嘏的精彩的詩。

拋磚引玉的故事3

【注音】pāo zhuān yǐn yù

【成語故事】

唐朝時期,有一位詩人叫常建,還有一位詩人叫趙嘏。常建對趙嘏的才華非常佩服,他總想得到趙嘏的詩作,只是沒有辦法。後來,他還真想出一個索詩的法子。常建打聽到趙嘏要到靈巖寺去遊玩,他便先趕到寺廟,並在牆上題了兩句話,然後躲到一邊去了。這天,趙嘏果然來到靈巖寺拜佛遊玩。當他轉到一座牆壁時,發現上面題着兩句詩。他端祥片刻,心想,詩寫的不錯,爲什麼只寫了兩句呢?於是,他提起筆來,在常建的詩後又補上了兩句,成爲一首完整的七言絕句。趙嘏走後,常建趕過來觀看,一字字的琢磨,認爲補寫的這兩句確實比自己高明,便抄寫了下來。別人看過之後,都說常建爲了得到趙嘏的詩,用了"拋磚引玉"之法。成語"拋磚引玉"就是由此而來,比喻以較差些的作品或是較粗淺的意見引出別人的佳作或高見。後來人們多用於自謙之詞。

【出處】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墜子。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

【解釋】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分句;用於謙詞

【相近詞】引玉之磚、一得之見

【押韻詞】真憑實據、鑿鑿有據、物以類聚、溘然而去、麾之即去、進退失踞、來者不拒、創深痛巨、深識遠慮、絕裙而去、......

【示例】剛纔婢子費了脣舌,說了許多書名,原是拋磚引玉,以爲藉此長長見識,不意竟是如此!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八回

【其它使用】

◎ 我們通過多年的理論和實踐探索,發現可稱之爲"串換式"或"對調式"的移民思路對於中國現代化建設具有一定普遍意義,特在此加以介紹、討論,以期拋磚引玉。

造句

1、要不是你適時發言,產生拋磚引玉的效果,我看今天的討論會可能十分冷場。

2、因此本文希望能夠在這方面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將安德森的理論與研究方法引介進中文學界,提供左翼研究另一種視野。

3、人地希望拋磚引玉,你就對人不對事。

4、也許我將拋磚引玉,以這份名單來鼓舞其他小學教育工作者創建他們自己的`名單並在他們各自的博客上公佈。

5、這個排名是想起到拋磚引玉的目的,並非終結定論。

6、本文從電子代理人的涵義入手,運用民商法原理對其中的若干法律問題進行了探討。通過探討,筆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期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7、我這篇文章果然發生拋磚引玉的作用,引起各界對這問題熱烈的討論。

8、如果你難以想像出創業管理教育應該包括哪些內容,那麼就讓我來拋磚引玉,說說自己一路走來所學的一些課程吧。

9、當然,這些建議僅僅是拋磚引玉,若要契合貴公司的目標,肯定還要進行調整和改變。

10、本文針對住宅小區綠化景觀設計提出一些觀點,旨在拋磚引玉。

11、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議,希望能起拋磚引玉的作用。

12、本文僅就這問題談些淺顯的看法,意在拋磚引玉,以就教於各界專家。

13、拋磚引玉——一個十分誘人的價值主張,用戶非常願意爲此掏腰包來換取更加翔實的數據信息彙總。

14、主席謙虛地說:“這個問題我不太懂,只談點個人粗淺的想法,以便拋磚引玉。”

15、他的一番話原盼拋磚引玉,結果卻造成大家各說各話,徒增紛擾。

16、希望拋磚引玉,以期對我國“精品課程”建設這項以育人爲本的高等教育質量工程起到一些積極的作用。

17、本文就民事公益訴訟作了初步探討,望起拋磚引玉之效果。

18、座談會引言人拋磚引玉的說辭很巧妙,使得在座各位紛紛發表高見。

19、本文目的在於對司法實踐和正在進行的新破產法立法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20、我的提議只是拋磚引玉,更周詳的辦法還請大家一起來深入討論。

21、如此拋磚引玉,能激發與鼓勵更多人加入寫作隊伍。

22、我藉著這段話拋磚引玉,希望各位能有許多精彩的論見。

23、我先說幾句,算是拋磚引玉吧。

24、因此,筆者想就此問題從三個方面做些探討,以拋磚引玉。

25、下面先把一些經典的回答寫在這裏,算是拋磚引玉吧。

26、本文介紹筆者在繼續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意在推出初中教師職務培訓的初步模型,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27、有些東西只是個人的主觀認爲,不一定準確,算作拋磚引玉吧,歡迎大家指正!

拋磚引玉的故事4

唐朝是我國曆史上詩的朝代,詩作多若璨星,詩人層出不窮。

晚唐詩人趙嘏頗爲有名,曾經在一道題爲《長空秋望》的詩作中寫下了兩句佳句:“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依樓。”這兩句將京城長安初秋的景緻描寫得淋漓盡致,歷歷在目,因而頗受著名詩人杜牧的讚賞。趙嘏也是因此被人們雅稱爲“趙依樓”。

趙嘏對詩的創作態度十分嚴謹,從不輕易動筆,因此有些人求他寫詩常常不能如願。

當時,另有一位詩人叫常建,對趙嘏的詩才十分欽佩,渴望能多得一些趙嘏的詩作。

有一次,常建在蘇州得知趙嘏也要來姑蘇遊玩,非常高興,心想,一定要利用這個機會設法讓趙嘏留下幾句好詩來。靈巖寺是蘇州有名的名勝古蹟之一,常建根據趙嘏的性格推斷,他必定會到靈巖山去觀賞前人的墨跡。

爲了引發趙嘏的詩興,常建就先在靈巖寺的白牆上題寫了兩句詩。

這天,趙嘏果然來靈巖寺觀光,看見白牆上的兩句詩寫得還不錯,只覺得意猶未盡,便欣然命筆,在後邊續了兩句,完成了一首七言絕句詩。他讀了幾遍,就離開了。常建回來看了這首詩以後,感慨很多,覺得趙嘏續的兩句詩的確比自己前兩句詩要高明許多,值得好好學習。

常建用自己的兩句詩,換來了更精彩的兩句詩,成了完整的一首詩,後人便把它概括成了“拋磚引玉”的成語,常用來比喻以粗淺的意見引出高明的見解。

拋磚引玉的故事5

拋磚引玉的故事

唐代高僧從諗禪師,主持趙郡觀音院多年。相傳他對僧徒參禪要求極嚴,必須人人靜坐斂心,集中專注,絕不理會外界的任何干擾,達到凝思息妄、身心不動的入定境界。

有一天,衆僧晚參,從諗禪師故意說:今夜答話,有聞法解悟者出來。此時衆徒理應個個盤腿正坐,閉目凝心,不動不搖。恰恰有個小僧沉不住氣,竟以解問者自居,走出禮拜。從諗禪師瞟了他一眼,緩聲說道:剛纔拋磚引玉,卻引來一塊比磚還不如的土坯!

關於這個故事,宋人釋道原在《景德傳燈錄·卷十·趙州東院從諗禪師》記載:大衆晚參,師雲:‘今夜答話去也,有解問者出來。’時有一僧便出,禮拜。諗曰:‘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墼子(沒有燒的磚坯)。’

另外,還有一個拋磚引玉的故事。據《歷代詩話》《談證》等書記述:唐代詩人趙嘏,以佳句長笛一聲人倚樓博得大詩人杜牧的讚賞,人們因此稱趙嘏爲趙倚樓。趙嘏,詩雖然寫得很好,但從不輕易動筆,所以使得那些喜歡他詩作的人常常感到非常惋惜。

有一次,喜歡趙嘏詩作的人恰巧聚在一起飲酒談詩,大家飲美酒,欣賞名詩,不知不覺中,就將話題集中到怎樣才能讓趙嘏自願多寫出一些好詩來。

其中有一個人提議說:不如我們每個人都找他題個扇面,這樣一人一幅就能使他寫出許多好詩來。又有人說:我們還可以每人畫一幅山水或人物畫,故意找上門請他題詠,礙於面子,他一定不會拒絕,這樣不也就有許多好詩出來了嗎?但馬上有人反對說:諸位,你們說這些是完全不瞭解趙嘏的性格,他向來不給人題扇面,也不會題什麼畫。這個主意就不要再打了吧!

這時,有個人大聲地說:那我們就請他喝酒賞花,然後按規矩分韻作詩,誰如果不想作詩就罰酒,就像晉朝的名士那樣,在金谷園飲酒賦詩,既風雅,又有趣。我想,這樣的活動一定能引起趙嘏寫詩的雅興。接着又有人反駁說:這辦法倒是不壞,既有趣又風雅,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在座的各位誰跟趙嘏有這樣深的交情,能夠去請他來這裏陪我們喝酒?

不久,這些人打聽到趙嘏要到浙江餘杭去遊玩,於是他們依趙嘏的性格推斷,他一定會到靈巖寺觀賞前人的遺墨。很快,他們想出了一個好主意。他們花重金請了一個詩才不錯的人,此人名叫常建。他先趕到靈巖寺去,到那裏找了個風景別緻的地方提前留下兩句詩。

這天,趙嘏果然如衆人所料來到靈巖寺遊玩。他邊欣賞附近的美麗風光,邊細品山崖、僧堂壁上的那些詩。當他碰巧看到常建留下的兩句詩時,覺得詩寫得還不錯,但語意未盡。於是他一時興起,動手將那首詩續完。續完之後,他興致昂然地吟誦了兩遍,繼續遊玩去了。

常建的詩沒有趙嘏寫得好,他以較差的詩句引出趙嘏的佳句,後人便把這種做法叫作拋磚引玉。其實,常建、趙嘏並非同時代人,他們各自的活動年代相距百年之多,續詩之說不可信,只是由於這段故事很出名,人們也就承認它是成語拋磚引玉的出處之一。

《景德傳燈錄·卷十·趙州東院從諗禪師》

拋磚引玉的意思】拋出磚頭,引來白玉。比喻用自己粗淺的東西(多指意見、文章等)引出好的、珍貴的東西。

【活學活用】剛纔婢子費了脣舌,說了許多書名,原是拋磚引玉,以爲藉此長長見識,不意竟是如此!(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八回)

【妙語點撥】所謂拋磚引玉,指的是用相類似的事物去迷惑對方,使其懵懂上當,中己圈套,進而達到目的的一種計謀。磚和玉,是一種形象的比喻。衆所周知,釣魚需用釣餌,先讓魚兒嚐到一點甜頭,它纔會上鉤。這裏的磚是誘餌;玉是行爲目的,即對方依照自己的意願說話辦事的結果。拋磚,是爲了達到目的的手段。實際生活中,我們要避免中了他人拋磚引玉的計,貪圖一點小便宜,以致誤入圈套,吃大虧。

【近義】引玉之磚

拋磚引玉的故事6

出處:

《歷代詩話》

意思:

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自己先發表粗淺的意見或簡陋的文字,目的在於引出別人的高論或佳作,是自謙的說法。拋:扔、投。

唐朝有一位詩人,名叫趙嘏(gú)。他的“長笛一聲人倚樓”的詩句,曾得到詩人杜牧的讚賞,因此人們稱他爲“趙倚樓”。

還有一位名叫常建的詩人,他的詩也很不錯,但是他自己並不滿意,而對於趙嘏的詩卻是非常佩服。一次,趙嘏到蘇州去遊覽。常建那時在蘇州,事先得知這個消息,非常高興。他說:“這是個好機會,千萬不能錯過,一定要設法讓趙嘏留下幾句好詩來!”但是,用什麼辦法呢?他想:靈巖寺是蘇州的一大名勝,趙嘏既到蘇州,必然要去靈巖寺,如果預先在寺中題下一句半首,說不定會因此引起趙嘏的詩興。

於是,常建就在靈巖寺的牆上寫了兩句。趙嘏果然來到靈巖寺遊覽,看見牆上的詩,只有兩句,便提筆在後面添上兩句,大學生勵志,成了完整的一首。常建安排的計策,竟獲得成功:用自己不太高明的兩句,換來趙嘏續成的精采一首。

拋磚引玉的故事7

唐朝有一位詩人,名叫趙嘏(gu),詩才很高,他的“長笛一聲人倚樓”的詩句,曾得到詩人杜牧的讚賞,因此人們稱他爲“趙倚樓”。當時還有一位詩人,名叫常建,他的詩寫得也不錯,但是他自己並不滿意,而對於趙嘏的詩,卻非常佩服。

有一次,趙嘏到蘇州去遊覽。常建正好在蘇州,他高興地說:“這是個好機會,一定要設法讓趙嘏留下幾句好詩來!”但是用什麼方法呢?他想:靈巖寺是蘇州的一大名勝,趙嘏既到蘇州,必然要去靈巖寺,如果預先在寺中寫下一句半首,說不定會引起趙嘏的詩興。

於是,常建就在靈巖寺的牆上寫了兩句詩。趙嘏果然來到靈巖寺遊覽,看到牆上的詩只有兩句,便提筆在後面添了兩句,成了完整的一首。常建的計策成功了,他用自己不太高明的兩句詩,換來了趙嘏續成的精彩的整首詩!

有人說,常建的這個方法,真可謂“拋磚引玉”了。

後來,人們就用“拋磚引玉”這個成語,比喻自己先發表粗淺的見解或簡陋的文字,目的在於引出別人的高論或佳作,是一種表示自謙的說法。

拋磚引玉的故事8

【拋磚引玉的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趙州東院從稔禪師》:“大衆晚參,師雲:‘今夜答話去也,有解問者出來。’時有一僧便出,禮拜。稔曰:‘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墼子。’”

拋磚引玉,出自《傳燈錄》。相傳唐代詩人常建,聽說趙嘏要去遊覽蘇州的靈巖寺。爲了請趙嘏作詩,常建先在廟壁上題寫了兩句,趙嘏見到後,立刻提筆續寫了兩句,而且比前兩句寫得好。後來文人稱常建的這種作法爲“拋磚引玉”。此計用於軍事,是指用相類似的事物去迷惑、誘騙敵人,使其懵懂上當,中我圈套,然後乘機擊敗敵人的計謀。“磚”和“玉”,是一種形象的比喻。“磚”,指的是小利,是誘餌;“玉”,指的是作戰的目的,即大的勝利。“引玉”,纔是目的,“拋磚”,是爲了達到目的的手段。釣魚需用釣餌,先讓魚兒嚐到一點甜頭,它纔會上鉤;敵人佔了一點便宜,纔會誤入圈套,吃大虧。

公元前700年,楚國用“拋磚引玉”的策略,輕取絞城。這一年,楚國發兵攻打絞國(今湖北鄖縣西北),大軍行動迅速。楚軍兵臨城下,氣勢旺盛,絞國自知出城迎戰,凶多吉少,決定堅守城池。絞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楚軍多次進攻,均被擊退。兩軍相持一個多月。楚國大夫莫傲屈居瑕仔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情況,認爲絞城只可智取,不可力克。他向楚王獻上一條“以魚餌釣大魚”的計謀。他說:“攻城不下,不如利而誘之。”楚王向他問誘敵之法。屈瑕建議:趁絞城被圍月餘,城中缺少薪柴之時,派些士兵裝扮成樵夫上山打柴運回來,敵軍一定會出城劫奪柴草。頭幾天,讓他們先得一些小利,等他們麻痹大意,大批士兵出城劫奪柴草之時,先設伏兵斷其後路,然後聚而殲之,乘勢奪城。楚王擔心絞國不會輕易上當,屈瑕說:“大王放心,絞國雖小而輕燥,輕躁則少謀略。有這樣香甜的釣餌,不愁它不上鉤。”楚王於是依計而行,命一些士兵裝扮成樵夫上山打柴。

絞侯聽探子報告有挑夫進山的情況,忙問這些樵夫有無楚軍保護。探子說,他們三三兩兩進出,並無兵士跟隨。絞候馬上佈置人馬,待“樵夫”揹着柴禾出山之機,突然襲擊,果然順利得手,抓了三十多個“樵夫”,奪得不少柴草。一連幾天,果然收穫不小。見有利可圖,絞國士兵出城劫奪柴草的越來越多。楚王見敵人已經吞下釣餌,便決定迅速逮大魚。第六天,絞國士兵象前幾天一樣出城劫掠,“樵夫”們見絞軍又來劫掠,嚇得沒命的逃奔,絞國士兵緊緊追趕,不知不覺被引入楚軍的埋伏圈內。只見伏兵四起,殺聲震天,絞國士兵哪裏抵擋得住,慌忙敗退,又遇伏兵斷了歸路,死傷無數。楚王此時趁機攻城,絞侯自知中計,已無力抵抗,只得請降。

【拋磚引玉的典故】

唐朝時有一個叫趙嘏(gǔ)的人,他的詩寫的很好。曾因爲一句“長笛一聲人倚樓”得到一個“趙倚樓”的稱號。那個時候還有一個叫常建的人,他的詩寫的也很好,但是他總認爲自己沒有趙嘏寫的好。

有一次,常建聽說趙嘏要到蘇州遊玩,他十分的高興。心想,“這是一個向他學習的好機會,千萬不能錯過。可是用什麼辦法才能讓他留下詩句呢?”他想,“趙嘏既然來到蘇州,肯定會去靈巖寺的,如果我先在寺廟裏留下半首詩,他看到以後一定會補全的。”於是他就在牆上題下了半首詩。

後來趙嘏真的來到了靈巖寺,在他看見牆上的那半首詩後,便提筆在後面補上了兩句。常建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他用自己不是很好的詩,換來了趙嘏的精彩的詩。

拋磚引玉的故事9

出處:《歷代詩話》。

意思: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自己先發表粗淺的意見或簡陋的文字,目的在於引出別人的高論或佳作,是自謙的說法。拋:扔、投。

唐朝有一位詩人,名叫趙嘏(gú)。他的“長笛一聲人倚樓”的詩句,曾得到詩人杜牧的讚賞,因此人們稱他爲“趙倚樓”。

還有一位名叫常建的詩人,他的詩也很不錯,但是他自己並不滿意,而對於趙嘏的詩卻是非常佩服。一次,趙嘏到蘇州去遊覽。常建那時在蘇州,事先得知這個消息,非常高興。他說:“這是個好機會,千萬不能錯過,一定要設法讓趙嘏留下幾句好詩來!”但是,用什麼辦法呢?他想:靈巖寺是蘇州的一大名勝,趙嘏既到蘇州,必然要去靈巖寺,如果預先在寺中題下一句半首,說不定會因此引起趙嘏的詩興。

於是,常建就在靈巖寺的牆上寫了兩句。趙嘏果然來到靈巖寺遊覽,看見牆上的詩,只有兩句,便提筆在後面添上兩句,成了完整的一首。常建安排的計策,竟獲得成功:用自己不太高明的兩句,換來趙嘏續成的精采一首。

有人說,常建的這個辦法,真可謂“拋磚引玉”了。

拋磚引玉的故事10

唐朝有個叫趙嘏的人,寫得一手好詩,就連著名詩人杜牧也十分讚賞。當時有個叫常建的詩人,也很欣賞趙嘏的才能。一天,常建聽說趙嘏要到靈巖寺去遊覽,便先到了寺裏,在牆上寫了兩句詩,希望能引出趙嘏的詩來。果然,趙嘏看到牆上的詩句後,覺得很好,便順手續了兩句,使它成爲一首完整的詩。人們稱常建這種辦法爲拋磚引玉。這個成語比喻先發表粗淺的意見,以引出別人的高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