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些家庭總是有矛盾

本文已影響1.03W人 

爲什麼有些家庭總是有矛盾,一個家庭如果能和睦相處,就沒有不興旺的。但自古以來,家庭關係最難處理。很多家庭,成員之間面和心不和,矛盾不斷。那麼爲什麼有些家庭總是有矛盾?

爲什麼有些家庭總是有矛盾1

第一、父母過於干涉子女的事情

現在年輕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早已不是聽從父母安排的年代,但是不少父母都不明白這一點,過於干涉,就會造成了兩代人之間的矛盾,比如說催婚,催生二胎,干涉孩子婚後的生活等等,父母的建議,我們應該酌情聽取,但是做父母也要放寬心,兒孫自有兒孫福,就不要過於干涉他們了。

第二、家人之間相互埋怨

孩子埋怨父母管得多,父母埋怨孩子不聽勸,生活中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埋怨的聲音越多,矛盾也就越多,而避免矛盾的方法就是家人之間能夠相互理解,彼此包容,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大家才能夠和諧相處。

爲什麼有些家庭總是有矛盾

第三、子女不孝順或者老人不通情達理

現實生活中,子女成家立業之後,因爲兄弟姐妹之間誰贍養老人的問題,吵得不可開交的案例不在少數,不孝順父母的家庭,家庭矛盾只會越來越多,而子女對待父母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下一代孩子,看到父母不孝順,不尊敬老人,他們長大後也很難養成孝順父母的習慣。

解決家庭矛盾辦法:

在家庭生活中應及時正確處理各種糾紛,儘量減少衝突。夫妻之間互敬、互愛、互信、互幫、互慰、互讓、互諒,並尊老愛幼,是家庭成員心理相容的重要因。

解決家庭矛盾不是忍讓和遷就能夠解決問題的。有些家庭一出現矛盾總以矛盾的一方一味地忍讓、遷就,以期得到問題的化解。表面上看,不吵不鬧似乎萬事大吉了,其實,誰的心裏都彆彆扭扭的。時間久了,一旦問題積攢多了,必然爆發難以避免的 “戰爭”,或是出現無法收拾的局面。不僅如此,長此以往,一方面容易造成對方的“得寸進尺”,

非但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內疚,反而覺得自己非常正確,客觀上起到了助長他的錯誤行爲繼續發展下去的作用;另一方面,作爲一直堅持“和”爲貴的一方,心裏必然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和痛苦,長此下去,容易造成心理疾病,不僅會給身體帶來巨大的損害,而且還會影響到工作和家庭的其他成員。因此說,解決家庭矛盾採取忍讓和遷就的辦法不是一個好辦法。那是不是就針尖對麥芒地大吵大鬧呢?

爲什麼有些家庭總是有矛盾2

家庭成員之間缺乏界限感

模糊的“界限感“,是形成家庭矛盾的主要原因。

同事曾跟我講,她有一個勤快能幹、喜歡包辦的婆婆。

婆婆一來,每天6點多就起牀,打掃家務、做飯、洗衣服、帶孩子,生活被安排得井井有條。

然而,令人煩惱的是,婆婆在生二胎這件事上非常堅持,總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要求倆口子。

其次有一天下班,她發現自己的衣櫃、鞋櫃被婆婆重新整理了一遍。

年輕人比較注重隱私,而婆婆卻沒有這種觀念。

連招呼都不打一聲,就亂動自己東西,把所有的東西都暴露在她面前,讓她覺得自己和這個家沒有一點關係。

還有,婆婆總是過度干涉孩子的教育,常常是一味地縱容和寵溺孩子,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想幹什麼就讓幹什麼。

只要她有些些許意見,婆婆就說:“我幾個孩子都是這麼養大的,不都好好的。”

親密關係裏,我們常常容易跨過"邊界"。

其實,與任何人相處,保持該有的界限感和規則感是很必要的。

好家庭,一定要有界限感。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切忌雙標,與其要求別人,不如多換位思考。

爲什麼有些家庭總是有矛盾 第2張

家庭成員之間存在語言暴力

家庭矛盾,多數都源自於“不會好好說話”。

口是傷人斧,言是割舌刀。

家庭成員之間,一句不合時宜的話,猶如一把利刃,傷人於無形。

有這樣一箇中年男人,父母年過5旬,因爲長期的積怨,平時說話總是充滿攻擊性。

他心裏不滿,但隱忍不發。

從小就被送到老家生活,和父母關係比較冷淡。

一個人打拼的這些年,壓力很大,他埋怨父母不幫自己,這也放大了他們的矛盾。

有一年回老家,他老婆受不了公婆之間針尖對麥芒的相處方式,就把氣都撒在男人身上。

男人壓抑太久,女人這一鬧更是引爆了他,倆口子矛盾也升級了。

離開老家,兩人更是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沒想到禍不單行,女人身體不適去醫院檢查,說是生育無望,可醫生卻找不到病因。

之後,女人把責任推給男人,說是男人的抑鬱情緒影響到了自己。

真的,生活中,語言的力量從來不容小覷。

語言暴力,是這世上最殘酷的謀殺。

曾看過一則新聞:

一位80多歲的老人找記者訴苦,稱兒子打自己。

當記者聯繫到她的兒子時,這個中年男人卻抱頭痛哭,說:“這麼多年,我生活在我母親的罵聲中,我心裏的苦無人知啊。”

原來,母親喜歡毫無理由地罵人,爲此,妻子帶着孩子離開了家,再也沒有回來。

妻子和孩子走了以後,自己成了謾罵對象。

有一天,他開了很長時間車想好好休息,可母親一直罵人,他忍無可忍,拉扯之下,母親不小心碰到了櫃子上。

生活中,那些不幸福的家庭,之所以矛盾不斷,多半是從“不好好說話”開始的'。

好好說話,是一個家庭中最好的風水。

人與人相處,關係再近,也要顧及對方的尊嚴;感情再好,也要體諒對方的感受。

俗話說得好:老人無德,一家災殃;子女不孝,沒有福報;男人無志,家道不興;女人不柔,把財趕走。

家庭成員之間,需要把惡言粉碎成末,和和氣氣,家庭才能興旺。

爲什麼有些家庭總是有矛盾3

1、婆媳矛盾

部分新婚夫妻婚後面臨的首要考驗就是婆媳矛盾,這也是很多家庭一輩子都無法調和的矛盾。因爲家庭新成員的加入,讓原有的家庭平衡被打破,家庭成員短期內無法適應自己新的角色就會出現很多矛盾,比如婆婆依然很強勢,堅持掌握新家庭的主導權;婆婆還沒有適應兒媳婦這個家庭成員的加入,把兒媳婦當成外人等。

2、孩子的教育問題

每個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但是對於孩子的教育卻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父親覺得對於孩子應該嚴厲一些,而有的母親則認爲對待孩子不應該那麼嚴厲,由此矛盾就產生了。

3、家務矛盾

現在不少家庭夫妻都是上班族,因此誰做家務這一問題就成了難題。如果家務由夫妻雙方共同分擔,矛盾可能會緩和一些;如果家務全部或主要由一方來承擔,這一方就會因疲憊不堪而造成情緒惡化。

以上三點就是常見的幾種家庭矛盾。有矛盾很正常,重要的是我們要怎麼去化解它。如果每個家庭成員之間都能做到相互包容,相互理解,那任何矛盾都可以輕鬆的化解掉。

爲什麼有些家庭總是有矛盾 第3張

曾幾何時,我一直都對“對與錯”,“應該與不應該”有個嚴格的界定。

夫妻關係如是,親子關係也如此。

嘴上說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行動上,行爲上卻不斷上演着這些明確的界限。

但後來,我明白,評判對方對與錯,應該與不應該,其實都是以自我標準爲依據,爲滿足自我內心的需求。

對了,應該了,那就是對方的行爲,言語符合自己內心的標準,準則。一旦出現錯了,不應該的時候,那就是對方的行爲,言語與自己標準,準則發生了衝突!

家庭中,我們很多的親密關係,親子關係越來越差,都是因爲我們更多的在向對方尋找,滿足自我。

當我們真正向內尋找,就會發現,問題不只是對方的,自己不能接納真實的對方纔是根本所在!

家庭中沒有“對與錯”,也沒有“應該不應該”!只有真實的個體!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