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受災兒童心理創傷

本文已影響1.58W人 

颱風莫拉克已經造成臺灣116人死亡、59人失蹤、45人傷,阿里山交通全部中斷,6500人受困。內地因災死亡8人(浙江省4人、福建省3人、江西省1人),失蹤3人(浙江省2人、福建省1人)。災難過後,親人和家園的失去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陰影,那麼家長應該如何爲他們撫平心理的牀是哪個呢?

關注受災兒童心理創傷

第8號熱帶風暴,英文名Morakot,來源於泰國,原意爲綠寶石。8月4日凌晨在西北太平洋洋麪上生成,5日凌晨加強爲強熱帶風暴,14時加強爲颱風。今年第8號颱風“莫拉克”(MORAKOT)襲擊臺灣、福建、浙江,給浙江東南部地區帶來持續暴雨,溫州部分村鎮受淹,多處山體塌方。

受災情況:颱風“莫拉克”共造成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江蘇5省1103.4萬人受災,浙江省692.7萬人受災;福建141.1萬人受災;安徽58萬人受災;江西44萬人受災。臺灣因莫拉克損失新臺幣700多億元。內地直接經濟損失97.2億元,其中浙江損失達74.6億元;福建損失逾15億元人民幣;安徽損失約3.81億。 “莫拉克”帶來的超大暴雨重創臺灣中南部十餘縣市,目前已有8座“省道”橋樑被洪流沖斷,約有20座不同等級的橋樑發生斷裂,災情超過“九二一大地震”。目前,臺灣中南部山區有多個村莊與外界聯繫中斷,疑似遭到泥石流掩埋,當地居民生死未卜。據臺灣“今日新聞”報道,“莫拉克”颱風引發“八八水災”,重創南臺灣,傷亡訊息仍不斷傳出,臺灣災害應變中心14日上午公佈最新傷亡統計,不包含幾近滅村的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目前全臺已有117人死亡、59人失蹤、45人受傷。

兒童與青少年的身心反應經歷過這次大災難,孩子們不論在生理、心理或行爲上,均會產生許多的反應。一般而言,這些情緒反應並不會持續很久,但目前看起來狀況很好的孩子也有可能在災難發生數週後才逐漸地表現出來。由於兒童與青少年們對災變事件(例如死亡)的想法與成人不同,因此表現出來的反應也稍異於成人。以下的整理是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可能有的各種反應,分述如下:

所有年齡層兒童與青少年的共同反應:

害怕將來的災難·對上學失去興趣·行爲退化·睡眠失調和畏懼夜晚·害怕與災難有關的自然現象

不同年齡層兒童與青少年的典型反應:

學齡前(1-5歲)

吸手指頭尿牀害怕黑暗或動物黏住父母畏懼夜晚大小便失禁,便祕說話困難(例如:口吃)食慾減退或增加

這個年齡層的兒童對他們以往所處的安全的世界,因災變而遭受破壞,會特別顯得脆弱,因爲他們通常缺乏處理緊急壓力的語言和思考能力,而

期望家人來幫助或安慰他們。

學齡兒童(5-10歲)

易怒哭訴黏人在家或學校出現攻擊行爲明顯地與弟弟妹妹競爭父母的注意力畏懼夜晚、做惡夢、害怕黑暗逃避上學在同伴中退縮在學校失去興趣或不能專心

兒童是心理關懷的重點人羣

心理學家把迫切需要心理援助的人分爲三類:一是遇難者家屬;二是旁觀者,包括倖存者、目擊者;三是外圍人羣,包括救援人員、官員、記者、遇難者同事,以及通過媒體間接體驗到災難衝擊的一類人。中科院心理所副所長張建新說,針對不同羣體,應採取不同的心理關懷方式。例如對於遇難者家屬,應該找到一種渠道讓他們宣泄心中的悲傷。

王文忠分析說,當孩子們出現心理問題時,往往會伴隨一些肢體動作,比如表情呆滯、渾身不自主地顫抖、失眠、吮吸手指等。當出現這些症狀時,家長不能急躁,應該多和孩子交流,努力向他們解釋清楚災難只是一種自然現象。同時,家長還應多關愛和傾聽孩子,讓他們明白父母是愛他們的,他們是可愛的。

災後心理輔導的三個階段

專家介紹說,災後心理輔導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應激階段,涵蓋了災難發生和之後很短一些時間。這段時間裏,生存是第一要務,受災羣衆會進行自救、營救他人,並從災難中儘可能搶救財產。在這一階段,人們聯合起來對抗災難,樂觀地認爲會很快回到災害之前的情況,心理問題並不明顯。

第二個階段是災後階段,一般是從災後幾天到幾周之內。在這一階段,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凸顯出來,如果沒有伴隨相應的心理援助,災民馬上就會因爲發現災難的損失和重建的困難,而感到強烈的失落。只有“心理救災”與“物質救災”同步進行,才能達到最佳的救災效果。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