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幾招寶寶變身吃飯小能手

本文已影響2.64W人 

學會這幾招寶寶變身吃飯小能手。說到孩子吃飯這件事,媽媽們、奶奶們、外婆們總有說不盡的煩惱。別人家的孩子總是大口大口吃飯,下面介紹學會這幾招寶寶變身吃飯小能手。

學會這幾招寶寶變身吃飯小能手1

1、瞭解寶寶的飲食習慣

寶寶有不愛吃飯,爸媽首先要知道寶寶喜歡吃什麼。多留意寶寶的喜好,逐漸豐富寶寶的食譜,按量添加才能促進寶寶的食慾。一般來說,寶寶喜歡鬆軟易嚼、色彩多樣的食物。父母也要多加註意烹飪食物的方式,注意食材火候和食物溫度的把握。

學會這幾招寶寶變身吃飯小能手

2、安排好寶寶吃飯和玩耍的時間

寶寶吃飯和玩耍的時間一定要錯開。有時候寶寶太專注玩樂,就不會好好吃飯了。飯前可以讓寶寶適度玩耍,注意不要讓寶寶玩得太累免得又想睡覺咯。只要寶寶的心思都在玩具或其他上面,就不會好好吃飯了。用餐時得把玩具放在寶寶看不到的地方,寶寶嚷嚷着也要假裝聽不到,幾次過後寶寶就會安分吃飯了。

3、教會寶寶用勺和咀嚼食物

寶寶開始學吃飯的時候,可以放手讓寶寶用手抓食物吃。手抓之後再把勺子交給寶寶嘗試,慢慢他就能把食物味道自己嘴裏。寶寶有時不愛吃飯,是因爲不會咀嚼食物。可以放一些大塊點的食物,讓寶寶慢慢“磨牙”,適當的咀嚼也是可以促進寶寶食慾的。

等到寶寶自己能吃飯的時候,就不用再去喂他了。寶寶獨立用餐的習慣還是要堅持培養的,莫讓寶寶再重新依賴父母來餵飯了。爲了往寶寶儘快學會吃飯,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寶寶乖乖的哦!

爸爸媽媽需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強迫寶寶吃他不喜歡的食物。不用擔心寶寶會餓着,因爲寶寶餓了自己會要求吃的。讓寶寶適當地保有飢餓感。寶寶吃飯後不管餐食剩多少,都可以拿走了。幾天之後,寶寶就會特別想吃東西了,等到把食物端到他面前定會“飢不擇食”啦!

事實證明,即使營養價值再高,經常吃同一個食物,也會讓寶寶感到厭煩。所以不妨換着花樣給寶寶吃,既滿足食慾又滿足好奇心。還可以利用磨具來做食物,把食物變得更有趣。

逼着孩子吃飯,因爲叛逆心,更容易引起反作用!所以,別再逼着孩子吃飯,以身作則,改正自己的不良飲食習慣,以防影響孩子,也多花些心思在食物上,總能找到讓孩子變吃飯小能手的辦法。

學會這幾招寶寶變身吃飯小能手2

什麼是手指食物?

手指食物概念比較寬泛,任何寶寶可以用手抓起來並可以送到嘴裏的食物,都可以叫作手指食物。

比如,七八個月滿手抓的.時候,可以是條狀的食物,九個多月手指精細動作發育好了,可以捏的粒狀、塊兒狀的食物。

究竟多大可以吃手指食物?

具體多大吃手指食物,我家2個寶寶在7月齡的時候我都有跟這邊的兒醫溝通,他們也沒給出具體明確的答案。

普遍認爲7~8個月的時候就可以引入了,具體要看小朋友的發育情況而定,醫生也告訴了我一些判斷方法,當時印象蠻深刻,大家根據自家寶貝情況酌情判斷。

01、可以自己直立坐穩

手指食物的意義不僅僅是爲了吃,而是讓孩子體驗食物帶來的豐富樂趣,培養他們獨立進食的習慣。

這裏的主角是孩子,所以能獨立坐穩,是開始手指食物的一個信號。

02、頭不低

脖子的力量可以支撐頭部自由活動,這樣在進食手指食物的時候,可以減少窒息的風險。

03、有咀嚼能力

雖然還沒有長牙,但寶寶們的牙齦足夠硬,家長可以把手指深入牙齦感覺下,咬到我們覺得疼,就可以處理簡單的食物了。

04、具備抓握

嗯,手指食物是鼓勵小朋友自己進食,抓握能力弱的小朋友不建議引入,容易對食物有心理負擔,產生負面影響。

05、手眼協調能力

抓起來能把食物送到嘴裏,這也是到了一定月齡的寶寶才具備的能力,這樣可以保持對食物的興趣,不然很容易產生挫敗感。

手指食物有什麼好處?

2個寶貝的醫生都有提到,這個階段提供的食物不是爲了讓孩子吃多少或者獲取多少營養,而是爲了讓小朋友體驗更豐富的食物感官和促進生理髮育,還給我介紹過手指食物的一些好處。

發展精細動作

七八個月月齡的寶寶還處於滿手抓的狀態,到了九、十個月的時候,小朋友的手指分離能力就體現出來了。

大拇指和食指可以相對,將食物捏起來,這種“抓握—捏拿”的發展,就是手指精細動作發展的過程,在吃手指食物的時候,還可以進一步得到鍛鍊。

促進口腔發育

寶寶從開始舌頭向後運送食物到舌頭和上顎擠壓食物,到舌頭將食物送至牙齦,再從單側咀嚼到雙側牙齦的咀嚼,都是他們控制舌頭運動的一種能力。

同時還促進了下頜力量的發育,這對後來語言發育也很有幫助。

促進感官發育

相比泥狀食物,所有的食材對他們來說又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吃食物的過程是味覺、視覺、觸覺、嗅覺、聽覺等各種感官的結合,這也是大腦與食物之間建立聯繫的感官鍛鍊。

滿足手部敏感期

八九個月的寶寶正處於手的敏感期,很喜歡探索粘稠、軟爛的東西。

剛引入的手指食物的手感大部分屬於這種,可以充分滿足寶寶的探索欲,讓他們向下一個敏感期順利過渡。

減弱咽反射

嬰兒出生的時候,有非常敏感的咽反射,咽反射是身體發出的防止吞嚥異物的一種保護機制,類似於我們平常說的“乾嘔”,比如牙刷頂壓舌根部或催吐的時候,都會出現這種狀況。

只不過小寶寶們的的咽反射部位靠前又比較敏感,隨着寶貝們開始用固形物進行口腔探索的時候,咽反射會一步步減弱,向口腔後部移動。

這一點我想在這裏多說幾句

正是因爲這種敏感的咽反射,在他們剛開始嘗試手指食物的時候,會出現乾嘔的症狀,這是身體發出的一種本能反應。

也就是上面說的,防止異物吞嚥下去的反應,說明小朋友們在吃的時候還是有保護機制的,不合適的食物他們自己會吐出來。

因爲這個問題,多次和兒醫探討後我才放下心來,對待倆娃這種嘔吐的症狀也放平心態了。

第一口手指食物怎麼吃?

理想的手指食物是寶寶可以輕鬆拿起,並很容易就能在舌頭和上顎之間、牙齦之間擠壓碎的軟糯食物,材質柔軟,糊糊感不要太強即可。寶寶出牙後,則可以加入一些稍有嚼勁的,鍛鍊咀嚼能力。

水果類

可以切成細長條或小立方體,推薦香蕉、熟透的牛油果、桃子、芒果、西瓜。

蔬菜類

蔬菜類的建議蒸或煮,柔軟即可,不用太過頭。推薦胡蘿蔔、西藍花、南瓜、土豆、西葫蘆、紅薯。

學會這幾招寶寶變身吃飯小能手 第2張

肉類

美國兒科學會推薦肉類也作爲寶寶接觸的第一種固體食物。對於母乳餵養的寶寶來說可以在肉中獲取鐵質。

處理時確保肉被煮到非常柔然,並切成小朋友能抓握的小塊。魚肉、雞肉、肉丸都可以作爲手指食物。雞肉垂直紋理切,寶寶更容易咬。

乳製品

推薦柔軟的奶酪或芝士碎片。

麪食

吐司中間柔軟的部分、烤制過的麪包邊兒、麪條,我當時給2個寶貝加的是意大利麪。

蛋白質

推薦豆腐條或豆腐塊。

寶寶吃泥不吃條,怎麼辦?

對於剛加入手指食物的寶寶,我們不要帶有更多的功利目的,擔心吃沒吃飽、營養跟不跟上。因爲加輔食的時候,大部分媽媽還是在給寶寶餵母乳的,營養方面不會有欠缺。

但是,與泥狀食物不同的是,手指食物還保留着食材的紋理、形態,每一種新的口感對孩子都可能是一種感官負荷。

比如我家弟弟碩碩之前胡蘿蔔泥可以接受,換成胡蘿蔔條卻不吃了,兒醫說這都是正常現象,雖然味道熟悉,但他可能還不習慣胡蘿蔔條的纖維感,多接觸幾次,舌頭的觸覺習慣了之後,就會接受了。

還有就是吃泥時間太久,寶寶的咀嚼能力還沒有跟上,對於口感比較“柴”的手指食物會有些排斥,不願意咀嚼。

醫生也建議每次可以多給小朋友幾個品種的手指食物,喜歡的吃,不喜歡的可以先讓他們熟悉食物的質感,一般接觸8-15次,寶寶才願意接受。

吃手指食物,該注意什麼

1、吃手指食物人一定要在身邊監護,不要留他們一個人吃飯,如果有異常可以第一時間發現。我建議小盆友隨大人一起進餐,感受家庭的餐桌文化,學習餐桌禮儀

2、起初加入手指食物建議在他們沒有飢餓感的時候添加,如果餓的時候加入,孩子可能會因爲餓吃不進去而焦躁,對於不想吃的新口味會很排斥。

3、一些太堅硬的如蘋果塊、芹菜、乾果等口感較硬的食物不建議過早添加。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