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倦怠成爲一種常態

本文已影響5.17K人 

職業倦怠成爲一種常態,身處職場的人們,如果工作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是會出現職業倦怠的,這樣時候人們需要及時調節和克服職業倦怠。下面是關於職業倦怠成爲一種常態的相關內容!

職業倦怠成爲一種常態1

根據中國人力資源公佈的一項調查結果,約有70%的被調查者在情緒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三個職業倦怠指標中佔有一項,處於輕微工作倦怠;有39。2%的受訪者在兩項指標上出現工作倦怠,處於中度工作倦怠;13%的受訪者在三項指標上均出現工作倦怠,處於高度工作倦怠。其中政府公務員、教師、醫護人員、企業職員等患有職業倦怠的現象尤爲嚴重。

令人遺憾的是,我國的心理諮詢業目前並不發達,有關這方面的書籍也較少。最近拿到這本《職業倦怠自治手冊》,似乎還算是一本可讀的書。

職業倦怠成爲一種常態

從書中看,作者是花了一定的功夫的。他搜尋了大量關於職業倦怠的研究成果,還進行了許多實際的採訪。應該說,具體而實際是本書的最大特點。在書中,作者不僅提出了問題,強調了職業倦怠症狀的普遍性和危害,還追根溯源地談到了產生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作爲全書的重點,作者用將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提出了一套詳細地克服職業倦怠的方案,在全書的最後四個章節當中,作者先後列出了克服職業倦怠的7種理念性的方法、5個調整心態的步驟以及8項實戰技巧,除此之外,作者還在全書的最後向主管們提出了一些能夠有效幫助下屬克服職業倦怠的具體建議。作者還別出心裁地爲讀者設計了一張“職業倦怠問卷”,在開始閱讀之前,讀者可以花上幾分鐘時間,根據問卷進行簡單的自測,從而在閱讀之前對號入座。

記得國外曾經有職業專家做過統計,說人一生當中的黃金時間至少有一半是用在工作上的,而且即便是從追尋生命效用的角度來說,工作也不應當僅僅被看成是一種謀生的手段。既然如此,當我們產生職業倦怠情緒的時候,翻翻“自助手冊”這類書,還是必要的。

職場貼士:工作計劃簿有用嗎?有,至少可以讓一個人培養出三分鐘的熱度。擬定目標不僅可以督促自己,也能讓別人得知你有哪些需要。只要你勤於跟別人溝通,那你的朋友自然就知道你有什麼困難,進而藉着人際關係這張大網來幫你早日實現自己的夢。

職業倦怠成爲一種常態2

很多人都經歷過職業倦怠,但如今,人們產生倦怠的年紀越來越輕,時間越來越頻繁,有的人甚至工作不到半年就開始厭倦工作。而通常人們對於職業倦怠症往往視而不見,以爲像感冒一樣能不藥而癒。事實上,不正視這個問題,當職業倦怠漸漸發展爲常態,只會讓自己無法自拔。

職業倦怠成爲一種常態  第2張

我不能做一個高尚的聖者

小王是一位中學老師,工作時間不到十年,但覺得生活越來越沒有激情,產生了強烈的職業倦怠,甚至抑鬱。早上不願意起牀,每天好不容易走進教室,就是一張苦瓜臉,孩子的笑容也跟着一掃而空。每晚回家都要發一通牢騷。家人多次開導她,卻不見收效,小王抱怨的情緒越來越高漲! “實在忍受不了了”、“不想幹了”、“明天就辭職”已經成了她的口頭禪。小王也意識到這種工作倦怠情緒已經影響了生活,不過她還是剋制不住。

小王認爲自己的幸福指數極低,而這不是她的職業道德有問題。恰恰相反,小王是一個很敬業的人,特別是剛工作的前幾年,可謂兢兢業業。但巨大的工作壓力、繁重的任務和不成比例的回報,讓小王對這份職業產生了倦怠。小王說,我不能拿着可憐的薪水做一個高尚的聖者。特別是想想自己的薪水不過2000元,這份倦怠更強烈了!

辭職的念頭在小王腦海裏不停地翻滾。小王在工作中很少開心,經常煩悶焦躁。小王老師的狀態是一種典型的職業倦怠。

職業倦態只是不能順應過大壓力時的消極反應

不是你的錯

職業倦怠,英文爲Job Burnout,提到這個字眼,很多人腦海閃過的.是“蠟燭燃燒殆盡”的畫面。職業倦怠似乎是個負面的字眼,因此許多人不願承認、正視自己的工作倦怠感,進而導致問題變得更糟。

其實,職業倦怠是再自然不過的心情。試想,一類事一年做到頭,能不膩嗎?能不煩嗎?對於小王來說,只是不能順應工作壓力時的一種消極反應。每個人都需要溫暖幸福有尊嚴的生活,想去旅遊、吃大餐、穿名牌。遺憾的是,生活的單調枯燥、活動範圍的狹小侷促、人際交往的封閉稀少、精神世界的蒼白空洞,使小王在繁忙中逐漸遺忘了自己的職業優勢,墜入他人的價值座標中而迷失了自我,從而造成職業倦怠。

發生了職業倦怠,首先要明確:這不是你的錯!不要有心理負擔。深圳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劉鐵榜指出,職業倦怠很容易理解爲是員工的問題,但導致職業倦怠的主要因素在於職業、僱主、組織以及社會結構,而非僱員,這也許令人意外,但卻是研究者們的共識。

所以不要過分自責,別把事情看成全是你的錯,更不要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辭職解決不了問題 心態很關鍵

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在職人士因爲職業倦怠而選擇跳槽,尤其在新入職者中較爲多見。但是辭職和跳槽都解決不了問題,那只是一種逃避。換了新環境,當新鮮感過去,倦怠感又會再次襲來。當然並非不可以跳槽,但更重要的是沒特別的好機會時,先把現有工作做到優秀。問自己還有什麼沒想到、沒做到、沒做好。

《The Joy of Burnout》一書的作者Dina Glouberman建議,在這個人生十字路口,最好的方式是“停下來”,好好思考自己的下一步,千萬不要忘記“我是有選擇權的”。倦怠感真正需要的是被重視、被傾聽!短暫的旅遊、適當的休息、學習新技能、接受培訓、參加一些聚會、與好友傾談等都是有幫助的!

當然,外力只是輔助性的,最終要走出倦怠的泥沼,還是要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一位同樣經歷過職業倦怠的職業人遲悟說道,我也曾經在工作10—12年期間產生了強烈的職業倦怠。經過一番痛苦的掙扎之後,我又覓得新目標、重拾自信,現如今經常沉浸在職業幸福感之中。那段昏天黑日的經歷已然成爲了我的人生財富。總結一點,產生職業倦怠不能怨天尤人,還是要從自身尋找突破點,心態很關鍵!

人只要不離開職場,工作挑戰就是無止境的。要學會適應環境、妥善進行壓力管理,培養自己面對問題的勇氣和正面的態度,試着讓工作更有趣、學會更超脫樂觀。調整心態,才能感悟幸福。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