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科學不等於僞科學

本文已影響2.26W人 

民間科學不等於僞科學,當前民間科學存在着良莠不齊的現象,一些看起來稀奇古怪的學說爲什麼能產生並影響很多人,民間科學還是有自己的智慧在裏面,下面是民間科學不等於僞科學!

民間科學不等於僞科學1

除了自然國學本身的地位低,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國學尤其是中醫引起的爭議也十分大,這其中,最爲出名的是打通任督二脈之說。2012年5月23日,甘肅衛生廳稱,41名甘肅醫務人員打通了任督二脈。甘肅省衛生廳廳長劉維忠稱打通任督二脈可令身體更健康。此事件隨後引起社會熱議。2012年5月31日,衛生部新聞發言人作出迴應,對甘肅醫務人員打通“任督二脈”一事代表,甘肅舉行培訓班,目的是使醫務人員瞭解和掌握更多的中醫知識和方法。同時,在學術層面,國家鼓勵開展學術爭鳴。而太極推手閆芳的隔空打人做法則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自然國學在大衆心目中成了忽悠之學。2012年10月10日,因“隔空打人”受熱議的閆芳被李經梧後人開除山門,“隔空打人”也被定性爲僞科學。

民間科學不等於僞科學

對此,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研究員宋正海承認,當前民間科學的確存在着良莠不齊的現象,但這正是需要規範的地方。“一些看起來稀奇古怪的學說爲什麼能產生並影響很多人,還是說明有市場,但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民間科學還是有自己的智慧在裏面,應該允許其存在和發展,我們要做的是要對其進行約束和規範。”早在2006年,宋正海就發起過一場“廢除僞科學”的學者簽名活動,希望爲民間科學鬆綁。

早在200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劉長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審、顧問孫關龍,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研究員宋正海等十位學者聯合簽署了《自然國學宣言》,向世人宣示他們致力於自然國學研究的努力與信心。12年的時間裏,對於自然國學的發展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依然不爲大衆所熟知認可。

易經不是算命看風水以備受爭議的易經爲例,當今社會上大部分人將易學應用於看風水、算命上,而這容易讓人將它跟帶有迷信色彩的方術一流相提並論。北京師範大學易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張濤告訴記者,根據一部《易經》,現在易學的研究方向有很多,總的來說有精英易學、民間易學之別,分“學院派”和“江湖派”兩大類。學院派以院校、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爲主,而江湖派則由民間的易學研究者組成,所以有迷信的東西在裏面在所難免。中國風水文化申遺籌備委員會主任張棟傑之前也曾提到,“風水肯定有迷信,5000年的歷史沒有迷信的東西也不現實。但其頑強存在到現在,也有其合理的科學因素在其中。關鍵是如何發展與規範風水。”張濤說,《易經》肯定是有其科學道理的,我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教授曾說,《易經》是宇宙代數學,《易經》中很多思想對於很多科學發現都有啓示。例如,愛因斯坦文集曾有“令人驚奇的倒是這些發現(在中國的易經)全都做出來了”的感佩之言。但張濤坦言,易學要想更好地發展,首先要能很好地理解易學的精髓。“有些人提到《易經》就會聯想到算命打卦,而真正的《易經》文化博大精深,是可以運用其中的智慧來洞徹人生、經營人生的,而有些僅僅限於工具、被工具所左右的人,永遠不可能成爲真正的智者。”

用科學解釋風水

清華大學建築系景觀研究所所長孫鳳岐說,風水並不全是迷信,在什麼地方該建房子在什麼地方不該建,我們祖先琢磨出了一套經驗理論,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古代的風水一說,很講究人以及建築跟環境的關係,風水可以說是古代的環境觀。

以北京四合院爲例子,倘若你注意觀察就會發現,從四合院裏出來的人都面色紅潤,不像在樓裏呆久了的人臉會發黃,這就是因爲四合院的建造有科學依據,利於長壽,住四合院的人每天至少有一半的時間都能在戶外活動,而住樓房的人通風會成問題。

而一位房地產經營者對記者分析北京人爲什麼都喜歡買北邊的房子,有人說是上風上水,實際的解釋就是北面風景好,污染相對較少,而且基礎設施也建立得完善,南城則水質不好,冬季北京刮西北風,南城的空氣相對來說不是很好。倘若說這是風水學,那風水也能算是一門講究人的生活質量的學問。

北京紅石實業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張義磊說,辨證地看風水,它的可取之處在於符合了人們生活習慣的心理定勢和審美需求。

而對風水說尚存懷疑的,有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主任江曉原教授,他認爲,風水中包含一些科學的成分,但科學的成分相當少,就其主體而言,應屬於僞科學一類。風水術中的科學成分主要是一些經驗知識,這些經驗知識雖然暗合了現代科學的原理,但與自覺的科學認識是有嚴格區別的。

復旦大學文博系主任、同濟大學建築學博士蔡達峯教授認爲,應該警惕被商業利用的風水,不宜誇大風水中的科學成分。現代社會中,風水術的運用主要已成爲一種商業行爲。實質上,古代的風水術多已失傳,現今所謂的風水與古代風水術在內容上已有很大差別。對於風水術,究竟需要如何引導,值得好好思考。

民間科學不等於僞科學2

最近,“電荷不存在”事件讓“民科”再一次進入公共視野。從刷爆朋友圈開始,質疑聲音頻出、起底作者背景、文章遭到撤稿、作者發佈聲明……此次事件的整個過程基本符合一衆民科事件的結局:從喧囂塵上,到不了了之。

而在此次事件中,來自清華大學的在讀博士韓迪因在網絡平臺知乎起底文章作者凡偉而被人們所熟知,他所披露的信息也成爲幫助人們認清此次事件真相的關鍵因素之一。對於韓迪的舉動,很多讀者直呼“幹得漂亮”。

其實,這並不是韓迪第一次站出來反對“民科”。雖然是一名在讀博士,但韓迪已經身處“反民科”一線多年,曾任百度“反民科吧”的吧主。現在的他雖然因課業繁忙辭去吧主一職,卻也未曾停止與民科的“戰鬥”。

緣起:對“民科”的好奇

2011年2月,還在讀高中的我看了一期《非你莫屬》節目的春節特輯。在那期節目中,節目組找了幾位來自民間的“發明達人”,介紹了他們的一些有趣的、靠譜或不靠譜的小發明,例如包裹式雨傘和多用板凳等。

但後來畫風一變,一位揹着展板,拿着一張寫滿公式的大紙的大叔走到臺前,他就是後來在2016年因爲“引力波”事件一夜成名的“諾貝爾哥”郭英森。

郭先生彼時上臺的第一句話就非同凡響:

——我的發明是幾個有實力爭奪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新理論和新發現,因此希望在座的各位CEO高瞻遠矚(支持我),讓中國成爲21世紀真正的創新型國家!

——我發明了幾個新理論,這些理論合在一塊就會成爲新科學,使得未來的各種車輛都不需要有車輪,人的生命可以無限延長,成爲活神仙!

與郭先生的自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嘉賓的態度,在郭先生介紹自己的理論時,頻頻被主持人張紹剛打斷,還被方舟子批評說初中物理都沒學好。直到節目結束,郭英森也並沒有機會對自己的“理論發現”做進一步闡述,便匆匆收場。

這是我第一次見識所謂“民科”,對節目中的郭英森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讓我好奇的是他的理論究竟能否得到諾貝爾獎。只是當時作爲一個高中生,還沒有能力判斷郭先生的理論是否靠譜。

2011年夏季,高考完的那個暑假,無所事事等開學的我花了很多時間在互聯網上。很偶然的一次機會,我看到了郭英森先生的個人博客,從此便發現了一個“新世界”。

郭先生顯然是把網絡當作了宣傳、展示自己理論的平臺,在百度貼吧和騰訊微博發表了很多原創物理理論和評論。我順藤摸瓜,大概理清了郭先生在節目裏沒說完的“理論”到底是什麼。

民間科學不等於僞科學 第2張

原來郭先生對UFO很感興趣,據說曾親眼目擊UFO,之後便長期醉心於UFO的相關研究。經過多年鑽研,郭先生自稱已成功用周易八卦、陰陽太極來解釋UFO的飛行原理。甚至說相關原理不僅足以支撐他獲得好幾個諾貝爾物理學獎,還發展出“反引力”技術和“長生不老”技術。

看到這些理論,當時僅有高中物理水平的我也感覺不是太靠譜。雖然心裏對郭先生的那點期望基本落空,但郭先生也讓我發現了一個“新天地”——百度“民科吧”。

民科吧的自身定位是“民間科學愛好者們討論交流的平臺”,擁有超過3萬的關注人數。吧裏有很多和郭先生經歷類似的人。一些民科發表的帖子和各種“嚇人”的理論,讓我一度懷疑自己之前的物理是不是都白學了。不過這些理論並非都很深奧,不少民科的理論還停留在中學物理的範疇。

這裏我想提一位民科吧的資深吧友,ID爲“雷紹武”,外號“雷神”,可謂民科吧的大紅人,在也是民科羣體中的一位代表性人物。他長期高頻率地在各個物理或科學相關貼吧發表自己的理論,甚至包括有不少中學生來答疑的“中學物理吧”。

雖然雷紹武的興趣廣泛,熱情十足,但他的基礎知識並不紮實,經常鬧出笑話。比較著名的“分子分母同時約掉d”。即牛頓第二定律爲F=ma=mdv/dt,而雷紹武認爲分子分母中的“d”可以約掉,那麼便是F=mv/t。然而具備高中物理水平的學生都知道,雷紹武所提到的分子分母中的d並非一個物理量,而是微分的表達方式,並不能“約掉”。

而雷紹武最具代表性的“理論”便是“運動力定理”,他自稱該理論可以解釋一切運動現象。運動力理論的基礎公式是F=MV/秒,其中F爲運動力大小,單位是以其個人姓氏命名的“雷”,V爲物理運動速度,單位爲米/秒。不僅如此,他還強調:爲了與經典力學統一,運動力的單位仍然是“牛頓”,1雷=1牛頓=1千克米/秒的平方。

我看了之後甚爲震驚,也發帖提出了對運動力定理的質疑。本以爲我有理有據的質疑應該能讓雷紹武先生意識到他的理論其實並不完備,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面對我和其他網友的質疑,雷紹武仍然聲稱自己的理論沒有問題。而且,由於雷紹武先生並不能掌握“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以及運動具有相對性的概念,導致討論往往雞同鴨講,難以有效地進行下去。

記得有一次,網友質疑雷紹武:按照他的運動力理論,物體自由落體1秒後,下落的距離是多少?雷紹武的回答令人大吃一驚,他居然回答是9.8米(實際應爲4.9米)。如此荒唐的事實錯誤,惹得不少網友質疑。其中有位北大物理系博士,利用實驗室的設備,進行了自由落體實驗。用詳實的數據證明了一個極其簡單的結論——物體自由落體1秒後下落4.9米。

民間科學不等於僞科學 第3張

在如此充實的數據面前,雷紹武也無法狡辯,他罕見地承認了自己回答的錯誤,但仍拒絕承認運動力理論有錯。反而他認爲重力加速度g的數值有誤,並非是9.8米/秒平方,而是4.9米/秒平方,並說了一句足以在民科吧載入史冊的豪言:“任何實驗都證明不了運動力是錯誤的。”

與雷紹武的“攻堅戰”僅是我在民科吧“奮戰”的一個縮影。除了這種“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的崩潰外,我和一些小夥伴還多次被民科吧的吧主刪帖封號,有時認真有禮貌寫的質疑帖,轉眼間就被刪掉,讓我們倍感失望。於是有小夥伴建立了新的貼吧——“反民科吧”,其定位之一便是“反對僞科學”。很快民科吧就聚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反駁和質疑一些民科吧中誕生的錯誤觀點。

這時,現實世界中的我也開始進入上海交通大學學習,一二年級時學有餘力,學過《大學物理》課程後,對相對論和理論有了基本的瞭解,和民科辯論更是如虎添翼。於是,我便時常在民科吧和反民科吧裏,抱着獵奇的心態查看民科們的有趣“理論”,或者和民科們辯論是非曲直,抨擊我認爲的那些荒誕的錯誤理論和僞科學。期間,我也擔任過“反民科吧”的大吧主一職,也在反民科吧認識到了一些現實世界中的好朋友。

民科並不是敵人本身,而是敵人的思維方式

民科這個詞的含義有很多解釋,往往被認爲是“民間科學家”的縮寫,具有體制外、非官方的屬性。但這個縮寫屬於《一九八四》作者喬治·奧威爾所說的,是“通過縮寫巧妙地改變了自身的意思”。本來人們聽到“民間科學家”這個詞時,聯想到的應該是大學殿堂外的一張書桌,用來自學的微積分課本和厚厚的學習筆記。而現在“民間科學家“卻被這些民科污名化成了僞科學和放棄治療的代名詞,幾乎和“僞科學”劃了等號。爲什麼“民科”形象會日益降低呢?這和該羣體的一些自身特點關係頗大。

在我和小夥伴與民科的長期鬥爭過程中,我們發現民科羣體的最大問題不在於其理論的錯誤或者是不具備價值,而是民科非常非常難以被說服。例如前文提到的那位北大物理學博士生,他用高精度自由落體實驗把雷紹武的運動力批得體無完膚,但也沒見到雷紹武放棄他的那一套“理論”。

民科之所以難說服,我認爲主要原因在於:很多民科沒有受過完整或長期的正規教育,文化水平有限。

有一個科學術語叫做“範式”,意思是“開展科學研究、建立科學體系、運用科學思想的座標、參照系與基本方式,建立科學體系的基本模式、基本結構與基本功能。”而我接觸的民科,大多數都沒有遵循這種範式,這就使得與他們溝通非常困難。例如一些在我看來再普通不過的邏輯謬誤,民科卻視爲真理。

我曾遇到一位ID爲徐姓的民科吧吧友,研究興趣爲“生命的來源”。他自稱可以利用空氣演化出昆蟲。而且不同於很多民科的紙上談兵,徐先生爲了證明自己的理論,特意做了“實驗”。

實驗內容並不複雜,他將幾個切開的香瓜放入一個完全密封的玻璃箱,然後等待數日後,發現玻璃箱裏出現了昆蟲(可能是果蠅)。於是,徐先生便得出了一個“氣體變成昆蟲”的神奇結論。

顯然,徐先生對自己的理論相當看好,頗具自信地把實驗結果寫成了“論文”,並自費找人翻譯成英文,向知名期刊《自然》(Nature)投稿。結果顯而易見,徐先生的投稿直接被拒,對此他還忿忿不平,來民科吧發帖,吐槽《自然》的編輯是“狗眼看人低”。

民間科學不等於僞科學 第4張

有反民科吧的`小夥伴發出質疑,認爲實驗中出現的蟲子很可能是香瓜本身就被果蠅叮咬過,所以存在蟲卵。徐先生迴應,這種質疑是完全不成立的,理由是“賣香瓜給他的小販跟他保證他家的香瓜沒有蟲子”。雖然可笑,但也反映了部分民科的科學素養十分欠缺,缺乏設計實驗的基本知識,也不理解科學實驗中的控制變量原則,即只有將自變量以外一切能引起因變量變化的變量控制好,才能弄清實驗中的因果關係。

雖然包括徐先生在內的很多民科,理論充斥着各種謬誤,不存在任何科學價值。但在我看來,這些民科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自學相關知識,這絕非壞事,也絕非錯事。即便他們的理論錯誤,只要不刻意去誤人子弟,也不應該被指責。同理,我們“反民科“人士當然也可以發表我們的質疑,雙方彼此討論,真理本當越辯越明。可惜的是,大部分民科根本不接受他人合理的質疑,甚至認爲這些質疑是學術界”官科“對他們的打壓。

包括雷先生和徐先生在內的很多民科,雖然脾氣不一定好,有時還會惡言傷人,問候他人父母,但本質上不會去做什麼違法亂紀之事,也不會對他人造成實質性傷害。因此在我看來,他們算得上是民科裏的“溫和派“。既然有”溫和派“,那麼自然也有少數”極端派“。

有一位李姓民科吧吧友,長期研究自稱爲“統一理論“的物理理論。他認爲,學術界”官科“的打壓和不公平的遊戲規則迫使他的新思想沒有發表的途徑。爲了引起重視,李先生曾赴北京砸了中科院的大門,並因此被拘留15天。

但更令人震驚的是,李先生又發佈了一段視頻,懸賞十萬人民幣請人推翻他的理論,隨後爲了證明其誠意,他揮刀切下了自己左手小拇指的第一個指關節……

這些瘋狂的行徑,已對他和他的家人,甚至是社會產生了實質性的傷害。自稱是李先生家人的網友曾發貼哭訴,令人唏噓不已。可惜我們都沒有能力令李先生迷途知返。後來李先生還曾放言要搞恐怖襲擊來引起社會關注,幸而他還沒有真正實施。

從以上幾位我接觸到的典型民科身上可以發現一些民科的典型缺點,包括基礎知識不紮實,科學素養欠缺,急功近利,甚至容易走極端。之前走紅的“諾貝爾哥”郭先生和近期成名的凡偉先生同樣存在這些缺陷。

有的民科會樂於去舉一些例子來拔高自己,例如有民科聲稱牛頓和愛因斯坦也是自學成才的“民科”,以此證明民科也能創造價值。但這種說法存在明顯的事實錯誤,牛頓曾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愛因斯坦則畢業於知名學府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所以二人應該是實打實的“官科“。

“英雄不問出處”是民科羣體的心聲,即使沒有受過太多教育的人,自學成才也能做出了不起的科學成就。對於這種觀點,我們並不否認其可能性,但可能性卻極小。所有像牛頓和愛因斯坦這種舉世聞名的科學家,無不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苦心的鑽研纔在科學研究道路上取得了豐碩成果。科學研究不是簡單的腦洞大開或者是另闢蹊徑就能做好的。科學雖然對任何人敞開大門,但也是有門檻的,而且隨着科學的進步,門檻也越來越高。想被科學界接納必須要樹立科學的態度,並且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認真鑽研。沒有專業知識,幻想着一步登天的那些民科們,無異於用沙子堆建出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

誠然,“民科”中也存在少數成功的案例:初中肄業的鄭曉廷先生,傾盡自己的全部財力,花費3.6億元人民幣收購了多達39萬件的古生物和礦物標本,建立起了全世界最大的恐龍博物館。

民間科學不等於僞科學 第5張

鄭曉廷先生已經在英國《自然》、美國《科學》等世界頂級科學雜誌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出版科研著作兩部,還有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鄭氏曉廷龍”,挑戰了始祖鳥作爲鳥類祖先的地位。

但在接受果殼網採訪時,鄭曉廷先生特意強調:“我這個“民科”和他們不一樣,你得根據你的實際問題來設立研究的課題,做之前你得做大量的調查和論證,不是不負責任地亂想。”鄭曉廷的這段話,揭示了爲何他能做出突出成就,而大多數民科一事無成的原因。

所以我認爲民科不應該是個名詞,而更是個形容詞,即可以說一個人是不是很“民科“。民科指的不應該是一種個體身份,而更像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這種思考方式往往是不科學、不講邏輯的,也不具備拿事實和證據說話的精神。這也是我這幾年奮戰在“反民科一線”的切實感悟。

順帶一提,隨着學習愈發繁重,我感覺跟民科辯論,整體還是在浪費時間和精力,而且從說服民科的結果角度看也收效甚微。於是考慮再三,我辭去了反民科吧吧主一職,從此日常生活中少了與民科“戰鬥”這個環節。不過這段經歷還是有些價值的,這些可以被當作反面教材的民科“事蹟”,讓我更加明白科學精神的重要性,也讓我對科學精神愈發尊重。而且在“諾貝爾哥“和”電荷不存在“事件中,我可以憑着這些經驗,更快意識到事件主人公的民科屬性,並有針對性的提出反駁和質疑。

總體看來,科學界基本上還是一個對事不對人的圈子,也是一個看重事實和證據的圈子。科學界接納新觀點看的並不是提出者的身份是否尊貴,而是看觀點本身是否經得起科學的推敲。通過這些民科的故事,讓我明白做學問和搞科研一定要踏踏實實,要講求科學精神和方法,以事實說話,以證據說話。不然,科學的大門會永遠對我們緊閉。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